“网红现象”下初中生价值观辨析

2023-03-15 20:01梁文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2期
关键词:问题链

梁文娟

[摘    要]毋庸置疑,“网红现象”对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构成冲击。正确、全面、理性地辨析“网红现象”的多重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向自我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快速致富”的价值观辨析班会为例,探析“网红现象”的多重价值。教师应在班会中,利用有意义、指向性明确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剖析网红现象;应通过新、鲜活的案例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价值辨析;应通过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让网红中的正效应落地生根。

[关键词]“网红现象”;价值观辨析;问题链;情境味;现实味

毋庸置疑,“网红”群体应运而生,对青少年的身份认同、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形成冲击。这是因为“‘网红得以生存的根基在于广大青少年的关注与追捧”。于是,“网红现象”及其影响作用向低龄群体渗透成为必然。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无可否认,由于“网红”的存在,初中生“偶像崇拜的‘浪漫化、理想化、绝对化特点更加显著”。其中,“网红”对学生正面的浸润与影响值得提倡,而对学生负面的冲击与侵袭值得警惕。通过高效的班会辨析“网红现象”对初中生价值观的影响并做出积极对策,应该成为时下新媒体背景下学校德育创新的一个新倾向。下面仅以“快速致富”为代表的“网红现象”辨析班会为例进行探析。

一、利用“问题链”,在畅所欲言中剖析“网红”

剖析“网红”的主阵地在班会。因为“网红现象”既具有正效应,也有危险的负面侵袭,因而此话题作为班会内容具有普适性。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受到挑战的背景下,网上教学成为必然,随之,“网红”的催生已及“网红”的多重影响成为必然。可以说,选择“网红现象”进行辨析,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德育创新的需要。班会课上,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真实地面对“网红”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剖析“网红”。

利用“问题链”,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辨析。所谓“问题链”是指彼此关联、递进、印证并层层推进的一系列问题。设计“问题链”时,可以正反对比,可以远近对比,可以逐步深入,螺旋上升,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思维的开发与价值的辨析。

以“快速致富”的“网红现象”为例,教师设置以下问题链:

问题1:对于那些一夜暴富或快速暴富的“网红”,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果他们致富的方式是合法的,他们值得效仿吗?请大家实话实话。

在老师的鼓励下,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对于那些取之有道,短时间内合法赚大钱的“网红”,特别羡慕,如果有条件,可以效仿;如果是低俗的,以不健康或不合法的方式赚钱的“网红”则应该唾弃。哪怕挣得很多,也不应该效仿。

问题2:一些知名“网红”对热点事件的态度是否会影响您的判断和认知呢?如果有,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受此影响,你还具有自我判断与认知吗?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影响不大,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比较过分崇拜某一“网红”,以至于影响了其判断,认为凡是此“网红”的言论都是对的。学生的多种回答为后续进一步的情境判断埋下伏笔。

问题3:你关注“网红”的原因是什么?请在以下中选择:“快速致富”、颜值及穿搭、性格、声线、文化内涵、作品或技术、粉丝数、恶搞、努力且拥有自己的规划和向往的生活、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对此,学生也有多种回答。教师应保持理性,不过早地盖棺论定。毕竟,每一种倾向背后都“站着”一种思想。唯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其思想来源,才能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做出合理的预判。

上述环节重在让学生畅所欲言。因为不针对具体的人与事,某些观点可能有些空泛,缺乏事实支撑。但这并不重要。毕竟这一环节属于前期的一个铺垫,只是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厘清关于“网红”的一些相关概念。比如,正面“网红”固然可以激励人,但负面“网红”对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冲击应该警惕。尤其是其中潜藏的拜金主义,应该坚决抵制。价值选择一旦错位,势必影响到学习乃至成长。

实践证明,利用“问题链”辨析价值观,能够促使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考虑问题,养成哲学眼光与辩证思维。尤其面对“网红现象”这一有争议的网络现象,更需要“问题链”机制,问出多重意蕴,问出能力与素养。

二、酿出“情境味”,在无痕浸润中辨析价值

师生仅仅讨论空泛的问题是不够的。毕竟,空头理论游离于学生的具身体验;也毕竟,学生很难立即对“网红”正负效应做出科学判断。教师应通过真实情境生成认知,引领学生在无痕浸润中辨析价值,这一环节属于班会的第二阶段,重在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案例,进一步细化自己的认知与判断,纠正自己的道德认知,进而为德育养成奠定基础。由于情境是他人的,不针对自己,也由于情境是鲜活的,容易完成角色替换及问题转移,容易借助他人经验评价自己,因而能够达到无痕浸润的效果。

(一)问题转移

面对“网红现象”,班主任要具有敏感的情境意识。所谓“敏感”,是指既要观察学生表面的道德言论或行为,也要捕捉到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教师出示第一个案例:初中生小柒善于行动,他于双休日期间,置身于庙会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突发奇想:租一个游戏摊位,把自己最近想好的一个游戏用到其中,肯定能够致富。说干就干,他不但租摊位,还雇人去经营,毕竟,自己学业在身,不能耽误上学。最终,他赚大钱了。有人把此事披露于网络,于是他成为“网红”。

与一夜暴富的“网红”一样,这是一个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困扰的典型案例。碰到上述案例,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引領学生讨论:“摆摊重要,还是学习重要?”迫于压力,学生在班会谈论中可能会以“学习重要”这一答案回应老师。然而,私下里,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羡慕这个挣大钱的小柒。毕竟,这个小柒并没有耽误学业。与那些直接辍学而创业的学生相比,小柒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赚大钱,也在于成功地“雇佣他人”为自己赚钱,而自己得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基于此,学生羡慕小柒,甚至想模仿小柒的做法去致富的想法是正常的,是学生内心真实的需求。不仅仅是小柒的案例,更多“短时间内赚很多钱”的案例,都会让学生“怦然心动”,毕竟,“学习辛苦赚钱容易”一旦成为一种需求,很容易左右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无视这一需求,而单纯地讨论“谁重要”,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

于是,通过问题转移不可或缺。与其谈论“学习与摆摊哪个重要”,不如谈论以下问题:“摆摊是否适合于每一个人?假如,让你在学习之外打一份工,你认为哪个是你最适宜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谈论就是“疏”,而不是“堵”。的确,与其否认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不如让学生敞开心扉,充分袒露自己的好奇与兴奋。班主任应细腻而敏感地意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或认知是丰富的:不认为致富很容易,相反,具备一定经验的初中生已经意识到,挣大钱固然有幸运的成分在内,但辛勤劳动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挣大钱也不是对勤奋学习的否定。小柒之所以能够挣大钱,是因为利用聪明才智设计了独具创意的游戏摊位。那么,现在,可以谈论新的问题:“你有能力设计一个吸引游人都去参与的游戏摊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于是,“有没有其他的发展路径”成为新的讨论重点,“适性发展”与“各扬所长”成为学生新生成的观点。

(二)能力评价

如果真的想当“网红”,也要各扬所长。于是,引领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及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就是必要的。

教师出示第二个案例:广东深圳中学生小林自学PS、PR,通过百般努力成为视频博主,在快手中拥有43万粉丝,两年时间挣下了70多万。很多人看到了表面上令人羡慕的数字:43万与70多万,却无视了小林背后付出的艰辛:一个文案要修改上百次,而且是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快速致富”的“网红”并未认为学习是无用的,未把挣来的钱乱花或用于更大的利益投资。相反,他把这70多万当作将来出国留学的基金。

案例出示以后,教师抛出问题:小林的强项是在PS、PR知识的学习方面,那么,你的强项是什么呢?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项为自己评价。通过自测与自我评价,有的认为自己不是学习PS、PR的那块料,相反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有的认为自己在美术设计方面有特长,以后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去致富;有的认为自己没有经商才能,而具有艺术才能……当学生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时,对于所谓“一夜暴富”就有了“免疫力”。

三、蹚出“现实味”,在远景目标中成长自己

针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剖析,可以发现,面对“网红”现象,不要一味地拒绝,也不是单向地追捧,而是在正确认识、科学辨别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进行价值重塑与行为再造——学生不是直接否定快速致富,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打造成功人生。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网红”的多重价值,远胜于理论或口头上的千言万语。这一环节属于班会的第三阶段,旨在引领学生明理导行,通过生成性观点促行为的落实。

(一)制定生涯规划

受小柒与小林的影响,学生开始制定生涯规划。引领学生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生涯规划。从“生涯认知”到“生涯探索”再到“生涯选择”,教师都引领学生秉持以下理念:勤奋学习不可或缺,不劳而获坚决抵制,辛勤劳动与“快速致富”互为前提,但要做好付出很多却不一定成功的心理准备;“快速致富”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教师推送一些关于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美文,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推送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络红人名字,如“网红”教师张桂梅、逆流而上的钟南山、福建粉笔画林金勇,引领学生懂得生涯规划可以针对个人抱负的实现,也可以针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小到本学期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到未来的职业领域与终生追求。教师不妨明确告诉学生,“快速致富”并不可耻,但一定不能好高骛远;生涯规划可以与致富联系在一起,但致富并不是生涯规划的唯一目标。

尽管班会中出示了两个关于快速致富的“网红”案例,但仍然有学生的生涯规划并不在致富方面,如一个学生的规划是将来做一名考古工作者,其理由是自己对古代留下来的遗迹、遗物、遗址以及其中显现出的文化,特别的有兴趣。而且他信誓旦旦地说:“说不定因为我的特别的发現及研究,也会成为一个‘网红呢。”这样的生涯规划是这次班会中的另类惊喜。毕竟,由“学习”与“赚钱”之争,到“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之选,再到“当一个不是‘快速致富”的“网红”之转变,彰显着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展,彰显着学生价值观的重建,彰显着学生行为的再创。

(二)参与社会实践

新中考与新高考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测评范围,这就要求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实践中建构经验,不仅仅是价值观辨析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把参加社会实践与“网红现象”挂钩,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视角。

受小柒与小林的影响,学生表示周末或寒暑假要去参与社会实践。以往,诸多的实践都是公益性的,学生在被动中参与。现在,抱着一种“赚钱”或成为“网红”的目的去参与社会实践,无论是心态、期待及经验的建构,都将与以往不一样。这样的实践会造成多种可能,比如真的成为“网红”,更多的可能是没有成为“网红”,但对“网红”的本质有了更切肤的体悟。作为教师,不是屏蔽学生未来的一些可能性,而是尽可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投入到网络中当主播——当然,肯定是一个励志的主播,一个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主播。

通过检查学生制定的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发现,既有线下如小柒那样通过参与摆摊的实践活动,也有如小林那样通过开发网上项目而有所作为的媒体实践活动。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嗓音好,普通话水平可以,通过诗词朗诵,开办一个收听节目普及传统文化,当然,可以通过适当收费以维持此网页的运行。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如何收费,如何吸引听众及网名,如何与致富的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需要更多细节化的思考。无论能否成功,这样的思考与计划制定是有意义的——绝大多数学生当不了“网红”,但朝着成功与精彩的未来而憧憬而努力是值得的。

本次班会中,尽管班主任最终的落脚点是要求学生不要轻易地去崇拜“网红”,而是以当下的文化学习为主,但学生暂时抛开学习这个话题而憧憬理想化的实践愿景,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动手动脑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与学习不冲突,而且会更加地促进学习——由于制定了生涯规划,憧憬着实践创新,促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更有方向。由此,学生走出了盲目模仿或否定“网红”行为的误区,进入到个体兴趣及特长的探索与挖掘上。这样的转变意蕴十足。班会主题或价值观辨析需要这样的转变。

“网红现象”具有多重价值,面对“网红”及其“网红”背后的诸多意味深长的因子,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反应。引领学生汲取正能量,萌生媒介批判意识,提升媒介鉴别素养,正确辨析其价值观,更好地促进学习,打造其美好人生,才是中学德育应有之义。班主任或德育教师,应该通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会,引领学生深度辨析颇具争议的“网红”现象,不仅仅将认知转化为道德约束力,而且实现由认知到行动的正面转化,生长出有利于打造积极成功人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小李.“微时代”青少年注意力症候及其教育措施[J].中国德育,2021(23):11-16.

[2]李娟娟,吴丹颖,樊蓉,左煌.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路径重构[J].中小学德育,2020(12):14-18.

[3]倪玲玲.三维联动:“沉浸式体验”班会课实践路径例探[J]中小学德育,2021(10):17-21.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问题链
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化学史的问题链教学设计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探究式教学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