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你的内心准备好了吗?

2023-03-15 09:28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3年3期
关键词:报复性内心疫情

记者 陈佳慧

随着“新十条”的出台,生活恢复了熟悉又陌生的样子。明明可以回归生活,甚至开启更新的风景,但似乎心里有了一道墙,突然阻挡了我们的脚步。有人说,告别过去,才能拥抱未来。所以,在整装待发之时,你的内心准备好了吗?

在开启新的生活之前,我们是否已经接纳了过去?

直面那些失去后的创伤,必要时求助

“我觉得,我是受到了一些创伤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冉说。面对新的一年,她更多感到的是一种茫然。过去的一年,对她来说似乎特别漫长。首先是春天长达一个月的居家工作,之后又经历了旅行、会友等各种事情的一再取消,她逐渐感知麻木。而这种麻木,在2022年底家中长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时达到了顶峰。“也不是没有哭,但感觉不到很大的悲恸,一步步地处理后事时,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她说,当时自己和家人也刚刚阳康,身体尚且虚弱,只想打起精神把事情办圆满,把所有的难关挺过去。直至这个春天来临,虽然身体已经康复,回归生活的大门也已经敞开,但没有大悲的刘冉却仿佛一直沉浸在低频的悲伤中,怎么也提不起精神了。

“感觉没意思。是不是当外在的一切烟消云散后,我们的内心还有些隐秘的东西?其中带着一些离别,既是与亲人的别离,也是疫情之前的生活规律的别离。”她问道,“所以,对我来说,一切都还没有过去对不对?”

“疫情的确会对一些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广济医院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病区主任叶刚坦言。事实上,在去年年底的疫情过去之后,来到广济医院挂号寻求帮助的人明显增多了。大家常感觉到的症状有焦虑、失眠、抑郁等,不一而足。也有一些人以躯体不适感为主,表现为已经转阴,但依旧感觉到头痛、出汗、喉咙痛……这些都可以算是疫情的“后遗症”。这个时候,我们既不要忽略自己的状态,也要给自己信心。叶刚表示,人的心理都是有弹性的,但如果发现自身无法调节,还是应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需要求助的信号是:首先自身感到痛苦,其次是社会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克制报复性出行的念头,时间会打消“激情”

或许是被迫在家里宅得太久了,小心翼翼度过了三年时光的张衡在新年来临之际,突然陷入了疯狂想要出门的状态。他频繁地刷着各种旅行App,不停地查着特价票、酒店和各种攻略。即便2020年之前,他保持着每年出游两次的习惯,但仅仅在今年的第一个月,他就已经提前请好了全部年假,并且定下了春天前往萨拉、呼和浩特、厦门、贵阳四处的机票和酒店。“真的忍不住了,我需要好好地呼吸外面的空气。”他说,“尽管家人和同事都不赞成,这势必会影响我后面的工作。谁知道呢,或许回来都没有工作了,我不在乎。”

在叶刚看来,张衡这种不顾一切的,颇有些报复性的“上头”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应激性的反应。应激反应指的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些报复性出行和消费行为,其背后具有一定补偿性、代偿性的心理。

叶刚表示,面对疫情,人们曾经经历了对生活的失控感,一部分人感受到了自我控制感的丧失,而报复性出行和消费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象征性表达了这种自我控制感的回归。当然,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从众心理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弹簧”的突然松开,难免会产生一些失控。但不要着急,大部分应激反应下的消费和出行冲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心理也会经历一个从感性回归理性的过程。

叶刚(图左)认为,人的心理是具有弹性的,要给予信心和耐心

科学地拥抱良好心态,不再惧怕“风吹浪打”

“躲不掉的变成‘小阳人’,让我对生活的信念感产生了崩塌。”30岁的朱明涛面对新的一年,却深深陷入了由过去带来的怀疑,“我总在想,或许未来也有别的突发情况,我们既躲不掉,也无法预料,那么,为什么还要努力认真地生活?”每当这时,朱明涛就感觉到人生苦短却又无望。他觉得害怕,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力量迎接今后的突发事件和不幸。这种不确定性与恐惧,已经让他准备放弃在职场跳槽及深造的念头。

诚然,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过去的三年打破了许多人对命运的认知。如果外面的世界如同海洋,时而平静,时而惊涛骇浪,但我们的内心可以筑起一艘坚实的巨轮,是否就能带着自己不断前行呢?

为此,叶刚给出了四个秘籍。“首先,关于疫情期间的得失,我们要学会接纳。我们经常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件,可以做的是尝试改变对事情的反应。”他说,“其次,尽量保持或回归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一切良好的心态要以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第三,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直白地说,要有亲人、朋友等可以倾诉的对象,也要善于寻找这些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调整对事物的认知,尝试多寻找事情的正面意义和积极性,至少看看不那么糟糕的地方。”

这份面对世界的坦然和态度,不免让人想到苏格拉底所说的话:“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上,而非与过去抗衡。”而北宋文豪苏轼对人生波折的洒脱态度,似乎更有借鉴的意义。勇敢地出发吧!在此,将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送给准备回归生活的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猜你喜欢
报复性内心疫情
战疫情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报复性涨价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报复性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