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创新策略

2023-03-14 17:21赵宏刘淑欣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高职

赵宏 刘淑欣

[摘 要]高职机械加工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对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随着技术进步与行业变革,创新高职机械加工类的实训方法,是教育者和企业的共同关注点。文章从阐述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校内生产性实训现状,同时从教育方法、技术应用、实践环境等多个维度,提出创新策略和建议,旨在为高职教育机构提供更为高效、适应性强的实训策略,以培养出更为适应现代机械加工行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创新策略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加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高职教育中机械加工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质量和效果受到广泛关注。现存的实训模式、设备陈旧,以及教学方法单一,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和对知识的广泛吸收。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构成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和实施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创新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实际技能

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在提升学生实际技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技能获取的平台,更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的场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深入理解机械原理、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每一次实训都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和提升,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解锁和掌握各种复杂机械操作和处理技术[1]。此外,实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要面对机械操作的挑战,还要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对其未来职业生涯极为有益。通过反复实践,学生能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学会在复杂情境中作出决策。

(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校内生产性实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实际操作的引入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地气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下,教师的指导更加具体明确,教学内容也更能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极大地促進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训拓展了教学的维度,使得学习成果不仅仅局限于纸上和考试,而是转化为了实际可用的技能和经验。在实训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为频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帮助。这种针对个人特点的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而学生也因为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也能更加自信和明确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此外,校企合作还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市场和行业的需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机会

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推动双方资源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学校能够借助企业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丰富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而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源头上培养和吸纳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人才。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实训中接触到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和技术要求,对真实的工作场景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企业也能借机传递其期望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企业还能通过实训项目,向学生传递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操作技巧,为自身未来的发展积累人才资源。在长期的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走向深入。

(四)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通过实施校内生产性实训,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工艺流程,并建立起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适应工作环境[2]。更重要的是,实训不仅限于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面临各种实际问题和挑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是极其宝贵的,可以使他们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这不仅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定位,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使学生在学术和技能培训中获得平衡,培养出全面、多元的技术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现状分析

(一)现有实训设备陈旧

在高职机械加工类的实训环境中,实训设备的现代化和更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学院和技术学校的实训中心仍在使用历经岁月沉淀的设备进行教学,这些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机械加工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这些较为陈旧的设备上进行操作,虽能学到基本技能,但在获取前沿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方面则可能面临一定的局限。实训设备的陈旧不仅影响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还限制他们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未来机械加工技术趋势的洞察。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实训设备的更新迭代变得更为迫切,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当前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中,教学过程多以传统的讲授和指导为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空间相对有限。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于机械加工实际操作和技术创新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激发和发展。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缺少一个能够有效衔接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面对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挑战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由于教学方法较为保守,未能充分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培养。他们在接触到实际的机械加工任务和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多元视角和创新思维。

(三)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在探索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诸多方面中,校企合作的密切程度成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议题。目前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存在不够深入和广泛的问题。虽然双方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企业界和学术界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不足,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和企业需求的深入了解。同时,企业对教育机构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影响了教育机构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实训方案的效率和针对性。这种校企合作的不够密切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学生的实用技能和知识储备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成本和时间成倍增加等,而教育机构则因为与企业的距离感而无法准确掌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不足

在当前的实训现状中,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的不足是一个亟待改进的问题。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评估不够全面和精确,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教学改进的关键,但目前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反馈流程存在延迟或不完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问题和进步有时未能得到准确记录和分析,导致教学改进的方向和重点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需求反馈到教学机构的路径也不够畅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这种评估和反馈的不足影响了实训的效果和质量,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而教育机构也难以准确掌握教学质量和效果,优化教学计划和内容。

三、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创新策略

(一)更新实训设备与工具

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实训设备更新周期,确保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技术评估和设备升级,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其中,引入现代机械加工设备是核心措施,通过与设备制造商的紧密合作,定期引进包括CNC机床、3D打印机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在内的先进设备[3]。对于实训工具的更新,也是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定期采购最新的、符合现代机械加工标准的工具,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和使用到行业内最先进的工具。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开展内部评估,确定哪些过程和操作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得到优化,然后实施具体的技术升级计划。每次引进新设备和工具后,都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设备,将其融入实训课程中。同时,也要根据新技术和设备的特点,调整实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使其与设备和工具的更新保持同步。

(二)优化课程与教学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实训质量,应积极开展一系列措施优化课程与教学方法。課程内容的更新将聚焦于融入现代技术和实用技巧。具体实施中,要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的审视和修订,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最新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加入更多关于现代机械加工技术,如智能制造、数字化加工等方面的实用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前沿的机械加工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的优化方面,引入更加实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是核心路径。互动性和实践性将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操作现代机械加工设备,亲身体验机械加工的全过程。同时,将实用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此外,教师培训也是教学方法优化的关键环节,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构建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使教学内容和实训更贴近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首先要确定合作的框架和原则。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合作范围,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可以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训项目的选择中,使之更符合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导入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和技术是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企业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案例和先进技术带入课堂和实训中心,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中直接接触和使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和流程[4]。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技术和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教师提高技术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授新的技术和知识。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和行业,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估反馈与调整

对于教学评估反馈与调整的部分,应采用多渠道、多层面的方式。通过定期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评估报告和企业反馈,收集对实训内容、方法和效果的全方位评价[5]。特别是从学生和企业那里获取的直接反馈,将为教学评估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每次实训结束后,都会组织专门的评估团队,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将用于识别实训的优点和不足,为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实训内容、方法和流程,确保它们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的技术型人才标准。例如,如果发现某一技术模块的实训效果不佳,可以增加该模块的教学时长,或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和技能。每次策略调整后,都要进行试运行和评估,确保调整的效果达到预期。

结束语

总之,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必须要紧跟教育和技术的趋势,积极探索现代机械技术与实训的结合点,灵活运用创新策略。教育机构还需主动与企业相结合,确保实训教育的实用性与前瞻性。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校内实训中能够深入感受到现代机械技术的魅力,培养其对机械加工的兴趣和热爱,推动校内生产性实训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劲松.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05-106.

[2]吴欣阳.探讨如何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2):70-72.

[3]姚宝磊.高职机械加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创新策略[J].灌篮,2021(18):132-133.

[4]邢志峰,李劲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时代汽车,2021(1):58-59.

[5]蒋玲,刘连委,林文茂,等.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储运,2021(9):180-181.

作者简介:赵宏(1973— ),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

刘淑欣( 1981—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生。

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职业教育体系下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在职业院校中的实践探究”(项目批准号:JZY2313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