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探索

2023-03-14 14:31马李芮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观教材内容时期

马李芮

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以培育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宗旨,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尝试与探索。《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体例形式对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叙述,展现了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从分散到整体以及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该纲要对初中至高中历史学科衔接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知识点多、课时紧张、学生接受度低等问题,使高中历史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纲要内容要求,在大历史观指导之下构建单元主题,能够解决学生因为对单元整体把握不够、知识不成体系,难以理解历史发展的具体内涵的问题,该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需求。

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为例,在大单元框架下用单元主题教学进行微观教学探究,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整合教材具体内容,进而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点中掌握这一时期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打造一线教师大单元教学备课的基本路径。

一、基于单元主旨,提炼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教学的关键是确定主题,它关系到《课程标准》落实、教材内容整合、教学立意确立、单元教学效果以及模块教学建构等目标实现。确定单元主题需要具体明确以下内容:第一,明确该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理顺教材结构;第二,明确《课程标准》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吃透《课程标准》;第三,明确单元内部课时之间的关系,理顺教材内容;第四,明确课时内部各子目之间的关系,突出考点与重点。教师确定单元主题后,对单元内容进行具体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单元内容,落实单元主题教学和大概念教学。

15—19世纪是世界历史大转型时期,世界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欧洲由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该时期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折时期,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近代化新发展,但受制于封建专制体制和传统经济结构的束缚,这些新发展未能成功推动明清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于转型后期并未紧跟世界潮流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革,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为近代中国的危机埋下隐患,因此该单元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从教材结构看,该单元主要呈现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的过程,国内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但盛世之下危机日益凸显,盛世与危机并存是本单元的主线。

二、立足课标要求,确定单元主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本文梳理了该单元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及《课程标准》要求,并给出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差异,如表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13课和第14课侧重从政治、民族和对外关系三方面强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强化君主专制、加强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管控和巩固以中原为核心的朝贡贸易体制,第15课注重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的新发展。而《课程标准》紧紧抓住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现代版图奠定、明清繁荣、面临危机等四个核心内容提出学习目标,要求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推动了明清版图的奠定和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繁荣,但封建专制的发展阻碍明清社会转型,埋下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并未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具体细节知识,这也体现大历史观的理念。

三、聚焦单元主题,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非常丰富,需要进一步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历史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清历史因果逻辑,选择使用与逻辑主线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从大历史观角度看,明至清中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超过了前代,商品经济发展高度繁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繁荣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明至清中叶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近代启蒙思想,但这些近代化的新因素未成功推动明清社会转型,与同一时期的西欧相比,明清社会危机日益明显。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分析明清经济与文化的近代化因素,引导学生认识明清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及封建专制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为了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本文基于“盛世与危机”的教學主题,将所述单元的主要内容作归类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归类划分的依据主要基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从具体内容来看,明清时期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线,而危机是暗线。从教材内容的知识点也不难发现,这一单元主题虽然是“盛世与危机”,但实际上基本所有的知识点都在为我们搭建一个政治、经济、民族和思想文化异常繁荣的明清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明清时期的繁荣,事实上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多个领域仍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也与《课程标准》的立意相符合。当然,基于大历史观下的主题教学也不能忽视世界局势的重要变化,此时的西欧国家已经走上了工业文明道路,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继续滑行,危机四起。

综上所述,从教材结构、《课程标准》意图和因果逻辑看,本单元总的主题就是“盛世与危机”,即明清时期在政治、民族、对外关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但这些新发展未推动明清社会成功转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也日趋严重,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针对统编教材内容丰富、课时紧张、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等问题,高中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适应新教材,完善知识结构,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运用大历史观确定单元主题,解读教材内容,重构教材结构,可以让历史教学更聚焦于核心价值,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利用大历史观构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全景,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为例,根据该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单元主题,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类分析,适当调整课文子目及内容,选定关键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以点连成清晰的线索,构建有条理的知识结构。该研究有利于提升教材的可学性和实效性,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历史观教材内容时期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习近平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