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敏,曾汝祺
(1.惠州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惠州 516007;2.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文体意识已经初步确立并通过教学得到了强化,形成了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散文及应用文体为基本框架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其中,散文应用广泛、接受起点低、写作形式灵活,是初中生接触最多的一种常用文体。但从教学角度来看,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恰恰又是最难定型与定性的,有关它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当下有关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中,无论是聚焦单一文本的细读,还是立足群文关联的归类分析,都难以体现有关散文的独特教学逻辑与规律。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在传统读与解的封闭逻辑之上,散文阅读教学惯于运用各种理论与修辞对文本进行切分总结,得出了多数与文体写作无关的一些理论观点,对学生散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益处不大。一些学者从文本表达效果角度提出的针对性解读技巧[1],也未能针对散文文体做出更具有效的理论总结,反而固化了以解读文本内涵为主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思路。
创意写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得到了国内文学与教育界的认可,国内较早倡导创意写作的葛红兵教授曾强调将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进中小学课堂[2],已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尤其是在“读写结合”方面,创意写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事实上,创意写作除了提供全新的写作指导之外,对阅读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3]。在创意写作视野下梳理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更有效的散文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促成读写结合目标在初中阶段的落实,也为创意写作深入基础教育改革现场提供了可能。
基于创意写作的理论视野,研究者整理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并深入教学现场进行了调研,梳理出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三类问题。
什么是散文?依照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中的定义,散文是题材广泛、结构自由、最接近真实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1],正因其题材的生活化、结构形式的多样化,相比小说、戏剧、诗歌等而言,散文的文体特征反而难以清晰把握。那么,散文阅读教学中需不需要重视文体因素?答案非常明确,需要。一方面,把握文体特征是散文阅读的基本前提。知名语文教育家王荣生针对当前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脱离文本往外跑”的现象,提出的对策之一便是“强化散文文体意识,且对不同体式的散文进行针对性教学[4]。可见,把握散文的文体意识,深入地剖析不同类型散文的文体特征,有助于教师更为精准地解读具体文本,不会产生漫无边际的阐释结果。另一方面,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建立文体认知的重要过程,教师应该通过对散文文本的指引性解读,帮助学生顺利地树立起关于散文文体的基本理解,并指导其运用于散文阅读与写作实践之中。
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对散文文体的模糊理解,更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中文体因素的重要性,这不但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更难以发挥文体阅读对学生文体写作的指引作用。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或是简单复制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三因素进行分析,或是按照一般写人类记叙文的人物—情境关系展开教学过程,很少有教师从散文体式的多样性出发,去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自然,学生也难以通过阅读过程把握回忆类散文的写作要点,领略这篇经典散文的独特魅力。
最新版《课标》中,对7—9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清晰的读写目标要求:阅读鉴赏方面,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表达交流上,要求学生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5]。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考虑阅读与写作目标有机融合的可能性,既可以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与写作能力,也可以在写作中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从而逐渐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轻创作甚至无视创作指引的散文阅读教学并不少见,从阅读指导到课后作业设计等环节都如此。
在一线教师教学实际中,最常见的散文阅读模式是主题解读法。如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的一般阅读教学思路是:从解读字词句段的表达效果开始,接着概括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内蕴,最后提炼出“父爱如山”之类的一般主题,整个阅读教学流程便基本完成。但这一类主题式的静态阅读教学模式,没有从写作欲求激发、构思、表达的动态过程去把握散文,故而学生的阅读收获多停留在感慨父爱伟大的情感触发层,难以深入创作机制,习得亲情类散文的写作范式。换言之,当散文教学停留在“读懂内容、把握主题”层面、不触及作者“因何而作、如何写作”等问题时,阅读教学便难以达成写作经验积累与写作能力提升的更高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教学理念,是贯彻“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出发点。但它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环节却有太多探讨的空间。同样,在调查中发现,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已经积累了一些程式化的操作,但从关系学生个体成长的作业设计环节来看,尚未真正体现学生中心理念。
作业是贯穿课前、课堂、课后这一常规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教师多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为中心去进行作业设计。一般情况如下: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课堂要求的随堂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技巧;课后布置的作业是为了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在不同环节的作业设计中,对学生自身的认知需求会有所考虑,但并非重点关注的指标,而涉及学生个性与情感层面的因素则往往被忽略,最终造成了学生对作业普遍的抵触心理,效果并不好。如在史铁生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普遍较为深入,但作业设计则倾向简单刻板且缺少针对性,基本上是课前让学生了解史铁生其人其事,课堂做一些随堂问答、背诵的练习,课后则辅以优美词段的抄写背诵和拓展性课外阅读,很少出现针对本班学生特性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情况。
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三类典型问题,显现了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所在。如何破解教学困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散文的价值主要在于逼近作者的生活经验和真情实感,指引学生进入自身的生活场景与写作实践。而创意写作也强调对自我的发掘,认为“创意”来源于自我的独特经验,写作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创意写作视野下,“以写促读”的散文阅读教学改革思路得到了肯定。确切地说,从以写促读入手探寻破解初中散文教学困境,有其必要性、适用性与合理性。
写作和阅读都是面对同一个符号系统,即文本本身,不同的是,写作完成的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而阅读则是对此进行解码。当解读方式与创作方式相对一致时,文本就有可能被充分理解。由此,从创作学角度进行阅读教学,坚持以写促读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创意写作视野下进行阅读教学,正是以写促读思路的具体体现。刘伟认为,创意阅读对创意写作的影响包括了文学研究、风格影响、写作指导和素材积累[3],同样,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也可以理解创意写作视野对于文本解读的深刻影响。从研究层面来看,对散文写作过程、写作技巧、写作思路的研究与评价,能够更好地达成对文本的理解。创意写作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教师会引导学生充分注意文本在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和写作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并配合仿写、改写等写作任务作为阅读活动的自然延伸,师生在研究意识带动下进行散文文本的高阶阅读,效果自然比传统的阅读模式有效。
从写作风格层面看,对散文写作风格的关注与思考,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行文特点与风格特性,有利于形成整体性认知。创意写作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散文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个性特征,探讨个人风格形成的具体过程,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从写作指导层面来看,从作者如何写作的具体性出发,更能获得对结构篇章、字词句法的感性认知。创意写作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教师会通过深入剖析词语的用法,篇章结构的特点,在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技能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从素材积累的层面来看,若能将散文阅读本身作为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就打开了更为宽广的认知世界,对散文文本也容易形成更多元化的理解。创意写作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将引导学生将散文文本作为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为学生未来写作提供素材积累的同时,也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
王荣生把教材选文类型分为定篇、样本、例文、用件四种,其中,定篇类型的选文主要是指素有定评的经典名篇,其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透彻领会文本,掌握“这一篇课文”,理解和欣赏文中的经典之处,领会其思想和艺术,沉淀为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样本类型的选文教学贯彻“授人以渔”的理念,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为导向,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阅读和写作这类文体[6]。初中教材中的精读散文,多是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也主要围绕定篇和样本选文两种类型进行,可以实现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与指引其写作方法的目标。
从选文类型的结构来看,以写促读的思路在初中阶段是非常合适的。首先,可以“定篇”为本,通过对经典散文文本的鉴赏与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选材、语言、创作脉络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领会作品精髓,并通过创意阅读等方式,加深对文本创作脉络的理解,与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其次,可以“样本”为纲,在理解散文文本脉络与写作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创意仿写,引导学生从创作角度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散文阅读方法,学会表达自我,抒写真情实感的写作技巧。
处于每个阶段的人都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初中生也不例外。相较于小学时期,迈进初中时代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更为成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事物都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情感情绪更为丰富细腻,对世界的感悟力、想象力也得以提升,自我意识更为强烈,甚至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需要学会抒发自我感情、宣泄内心情绪,通过写作抚慰自我、挖掘自我,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长路径。创意写作恰恰提倡了重视写作者内心自觉的写作理念,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因此,以创意写作为指引,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以写促读的思路,无疑具有合理性。
此外,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具备了更为成熟的类比推理思维和可逆补偿思维,他们能够通过自我写作,类比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作者与自己,从而逆向理解文本,促进阅读理解,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以写促读的思路,也具有可行性。
不同于传统的读写结合,创意写作之写,是挖掘自我内心、自由创造的“写”,是人皆可之且可以训练、培养的“写”。创意写作视野下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将以写促读从知识化的“读—解”层面,上升到学以致用的“读—写”层面,从一个新的角度实现了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理念,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与教育效果。但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具体得力的教学策略,针对当下散文阅读教学的三大问题,可以梳理总结出以下三种基本的教学策略。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应该建立在较为清晰的文体意识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文体型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握学生的散文本质,加深对特定散文文本的理解与把握。
1.抓住散文的本质展开“感同身受”式阅读。谢有顺教授有言:“散文最大的敌人就是虚伪和作态。没有了自然、真心、散漫和张弛有度的话语风度,散文的神髓便已不在”[7]。既然散文的本质其实是作者真实的自我表达,那么,创意写作视野下的散文阅读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通过领略文本的真实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莫怀戚先生的散文名作《散步》写了一件家庭琐事,写的是一家四口三代人去田野散步时,老人和小孩对散文路线存在不同意见,但大家选择顺从了老人的想法。散文看似淡淡写来,却立意不凡,真实动人。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感同身受”式的阅读。通过与自身生活的连接,启发学生思考在自己的家庭生活里,需要做出选择时会听从谁的意见,而作者为什么选择了遵循病弱老人的意愿?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三代人生命的不同状态,把握作者对于爱、责任与生命的独特理解,明白“尊老爱幼”这一俗常观念后所寄托的人生意蕴;进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里尊重和理解长辈,学会以忍让来表达爱意。概之,建立在真实生活感受基础上的散文阅读,不但可以把握表达真实情感的散文本质,也能对文本蕴含的复杂情感有更清晰真切的把握。
2.围绕散文的结构特征体味文体的独特魅力。区别于小说和诗歌,散文在表达上更加自由,结构更加灵活,但灵活多变的结构,往往是作者有意为之、精巧构思的结果;包含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独特理解。创意写作视野下的散文阅读教学,应该围绕散文结构特征的这一特点去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从而更好地体味散文文体的独特魅力。
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中,学生往往被其中浓烈的情感所吸引,却忽略了其结构上的特点。事实上,它以隐约的时间线索牵引着情感的起伏变化,在看似随意组接的日常情景中巧妙地传递对于母亲的深切怀念,凸显了情感递进型散文结构模式的强大魅力。具体而言,在母亲生前逝后的时间流变中,《秋天的怀念》展现了一位平凡的母亲为儿子新生所付出的卓绝努力,交织着作者所经历的痛苦绝望、挣扎徘徊的复杂心路历程,同时还传递了带有宗教意识的忏悔与罪感情绪,情感意蕴极为丰厚。在教学中,教师若仅仅进行人物形象和语言的分析,不将关注点放在散文内在结构的梳理上,学生难以真正领略这篇经典散文的丰富内蕴。
总之,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内在结构与创作思路之间的关联时,学生对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便可以有更准确地把握。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创作学角度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形成发生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关注创作的过程出发,形成对特定散文文本的深入理解。
1.从创作背景出发,顺利进入文本情境。散文创作的一般路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有所感,内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经过构思选材后,再以个性化的语言呈现出来的过程,在作品中会留下时空痕迹和个性烙印,与初中学生势必产生隔阂。因此,从创作学视角进行散文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从详细了解创作背景出发,理顺作者的创作思路,从而顺利地进入文本情境,确保阅读的效果。
如在散文《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创作背景。如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矛盾?朱自清喜欢自己的父亲吗?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从文章来看,他们俩的隔阂消除了吗?学生在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同时,已经顺利地进入了文本的情境,对其理解也会进入更深的层面,在父子送别的寻常景观之外可以体味到作者所传递的愧疚、压抑和痛苦等复杂情愫,自然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2.从创作技巧入手,把握文本的深层结构。从创意写作出发,势必非常重视创作技巧在散文阅读指引中的重要性,但不可局限在修辞手法、句式表达等细处,而应着眼于文本的整体脉络,抓住每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创作技巧。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文本”“在详略分布上作者如何处理的”等更为整体性的创作技巧问题,从而通过创作技巧的梳理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结构,获得更好的理解。
以散文《春》为例,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的?为什么是以这种顺序来写?详写了哪些方面?略写了哪些方面?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在学生解答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出总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从盼到绘,最后到颂,结构上循序渐进,情感上层层深入,最终将情感推向最高峰,完成创作。最后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手法,观察当下的秋天,感受秋天,融入真实的自我感受,描绘所感受到的秋天。
从“以写促读”角度进行教学,必须结合学情设计创意型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散文写作实践中深化文本认知,提升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散文经典在学生语文成长中的作用。
1. 根据学情做好作业设计规划。作业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实践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只有合适合理的作业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因此,与散文阅读教学配套的创意型写作作业若想发挥好作用,教师需放弃随意性较强的作业布置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规划,有所创新。具体而言则是,教师应着眼于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从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分布的情况来看,初中三年六个学期均有所涉及,每一学期的文本类型与学习要点有所不同,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逐步推进,有所区别。如《春》是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散文,教学重点是“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散文的魅力”,应以文体型阅读展开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也应围绕“理解散文情感抒发的方式、体会散文自由灵活的结构”这一主线展开,让学生通过同题仿写、换题仿写、总结散文阅读方法等创意型写作作业巩固对散文文体的认知。在进行初二散文《背影》的教学时,学生熟悉了散文的文体特征,有了相对丰富的散文阅读经验,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文本主题和内容表达、创作思路的内在关系,并尝试学以致用,结合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写、续写训练。进入初三,学生的散文文体意识更为清晰,也具有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经验,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开放型创意写作作业,重点指导学生不被文本表象所约束,摆脱外在的模板,进入更为自由个性的写作表达阶段。如在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配套设计以母亲为主题的创意型写作训练,让学生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母亲。
2.突出创意仿写作业的中心地位。初中阶段的散文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模仿借鉴的经典范本,围绕阅读教学而设计的创意型写作作业应围绕创造性再现这一基本理念进行设计,突出创意仿写作业的中心地位,以创意改写、续写、缩写等为路径,让学生在与原文的对话对接中进一步把握作品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写作技巧与思想情感等因素,不断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好地达成以写促读的目的。
如在散文《背景》的阅读教学中,可设计改写的创意型作业,让学生从父亲的角度重写车站告别的场景,通过展现父亲的内心世界来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在散文《老王》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续写”的创意型作业,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写出杨绛几年后再见老王的情境,理解老王的生活处境与知识者杨绛之间的距离,通过续写凸显原文本难以理解且模糊不清的社会背景。在《秋天的怀念》中则可以设计“缩写”的创意型作业,让学生截取作品中最经典的场景来表达主题,在缩写作业与原文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此文在情感节奏表达上的独特性。
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为了破解这一教学重难点,可借鉴创意写作的视野与方法,遵循“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的创新与探索。一是从文体学角度进行教学,在把握散文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文体型阅读形成对散文本质的基本理解;二是从创作学角度进行教学,能与作者感同身受,使学生在发生式阅读模式中深化对特定散文文本的理解;三是从“以写促读”角度进行教学,结合学情设计创意型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散文写作实践中深化文本认知,提升综合素质。概之,在创意写作视野下探索散文阅读教学,是从着眼于“读—解”关系的认知阅读模式转换为注重“读—写”关系的创意阅读模式,从一个新的角度实现了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欣赏美文时学会创作,在创作中深化对文本理解,真正发挥散文经典在学生语文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