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3-03-14 09:25王婧惠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融媒体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探讨了融媒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和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力求降低融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消极影响,提高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文章主要运用问题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归纳和总结融媒体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将融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柄“双刃剑”:学生可以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取更多思政学习资源,促进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但融媒体背景下,学生管理难度及开展思政教育难度加大,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因缺乏媒介素养而失去权威,导致思政教育教学面临诸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将融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对大学生加强管理,提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综合素养,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优势;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2-0201-03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融媒体平台出现,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传播范围扩大。将融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但是,在融媒体背景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冲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同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也对思政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必须明确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融媒体更好地發挥优势,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二、融媒体的特点

(一)信息多元化

融媒体时代,随着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信息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也随之改变,信息传播形成多元化特征。首先是传播身份的演变,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融媒体改变了信息传递的环境,使得原本单一的信息传递模式变成交互式传递模式,进而演变成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交流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和接收者[1]。其次是传播主体的多样化,融媒体的发展使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被消解,同时,网络传播的低门槛与低成本让网络成为一种公共沟通资源,大众传播的蓬勃发展使得受众成为新的信息传递者。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进一步增强了传播力,扩大了传播范围。

(二)信息交互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限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信息沟通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受众可以顺畅地传递信息,并实时接收与回复信息,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成为信息传递和体验的一部分,如弹幕、评论等都是互动交流的具体体现。融媒体通过强大的技术优势,将海量的信息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信息传播更加分散,交互作用更加显著[2]。

(三)信息共享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媒体资源不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受众可以自行下载或上传资源。在融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融媒体支持的文件格式日益增多,鉴于此,受众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获取更多的资源,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助益[3]。此外,由于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查询和存储技术进一步优化升级,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取多元化的信息。

三、融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融媒体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可分享并且互动性强,它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融媒体技术是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信息技术,它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单一的局限性,由于信息传播对象和受众越来越多元化,沟通空间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在融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融媒体平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方式从静态到动态,从线下空间到突破时空限制的线上平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学生不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更好地感受时代气息,抓住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核心,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思政教育发展。

(二)创新教学载体

在高校思政课堂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载体就是传递和承载信息的媒介。传统思政教育的传播媒介多为教材,传播方式单调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体学习质量。而在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各大融媒体平台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如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就属于新媒介,丰富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应结合思政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思政教材和时政新闻有机结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使抽象深刻的思政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而理解和认识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与时代意义[5]。融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递形式、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接收方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新媒介被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丰富、更鲜活的教学材料。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融媒体技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知识。在思政教育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依托融媒体开展线上讨论和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指向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放在课堂教学上[6]。另外,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传递途径和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也要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多应用学生喜欢的图片、视频等信息传递方式,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管理难度加大,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难度加大

一方面,大学生身心发育逐渐成熟,素质比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可以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取外界信息,接触到更多的思政学习资源与热点事件。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判断能力差,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对相关思政内容产生怀疑。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进一步加大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

(二)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媒介素养不高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主要执行者。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部门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帮助高校依托融媒体技术,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对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媒介素养不高,很难在思政教学融媒体改革中发挥作用。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教育理念落后,仍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水平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权威性受到挑战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少之又少,学生主要依靠教材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授课获取知识,三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但在融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另外大学生乐于接触新鲜事物,容易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挑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的权威性。

(四)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受到影响

传统思政教育接触的信息传播环境相对固定,单向传播的信息保证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融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愈发丰富,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产生影响。融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摆脱原有的束缚,出现的大量消极信息削弱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可控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五、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

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资讯、思想文化等鱼龙混杂,海量的負面信息会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大力组织思政讲座,引导大学生正确研判网络信息。

首先,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各种信息。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蛊惑,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必须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优势,使大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定期为学生推送时事新闻、主流媒体时事评论等。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安全教育,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为此,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围绕网络热门事件,与大学生一起梳理事件脉络,让大学生逐步养成客观理性思考的习惯。同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关注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媒介素养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根据当前融媒体发展趋势创新思政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高校思政教育与融媒体充分融合。高校要督促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

首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充分理解媒介素养的含义。媒介素养重在理解媒体传播规律及其价值。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所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理解媒介素养含义并切实提高媒介素养,是开展好融媒体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在理解媒介素养的含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其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创新教学方式,将融媒体创新应用于思政教育课堂,满足学生需求。融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在思政教学中,要善于应用融媒体,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应了解学生需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资料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综合素养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话语权和权威性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科话语权。思政教育课程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增强业务能力,掌握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管理要求,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增强自身话语权。

其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让自己的交流方式与话语表达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话语权降低的原因,不难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存在代沟,学生对他们的话持怀疑态度。为此,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传统的满堂灌、说理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利用思政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另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巩固自身的话语权。例如,学生对“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就应该通过网络渠道为学生收集和党的二十大会议有关的资料,把社会热点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应尽量摒弃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而要投其所好,将网络用语融入思政教育中。掌握网络用语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让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用自身人格魅力助力话语权建设。当前和思政教学有关的网络热词有:中国梦、逆行者、内卷、打工人等。大学生深受融媒体影响,网络热词更是深受00后大学生的喜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适当使用网络热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强化自身话语权。

(四)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

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进而产生校园舆情。因此,高校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为学生打造安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高校要净化思政教育教学环境,发挥融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可以组建以学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为主体的团队,打造师生通力合作的校园网络环境净化小分队。通过搭建针对学生的微信平台、微博超话等形式监测校园网络环境。同时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监测校园网掌握学生群的动向,以便及时制止敏感信息、不良言论等的发布与传播,密切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安全问题。

六、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高校思政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要正确认识融媒体与高校思政的关系,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利用融媒体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围绕学生需求积极主动推进思政课堂改革,掌握高校思政教育主动权,实现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倩倩.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科教文汇,2022(18):33-35.

[2] 吴凡.新媒体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J].大众文艺,2022(19):187-189.

[3] 白丫.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7):100-103.

[4] 乔伟丽.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打开方式”》[J].新闻爱好者,2022(9):121.

[5] 陈碧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J].安顺学院学报,2022,24(4):59-63.

[6] 张东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辅出版的转型与发展[J].传播与版权,2022(8):22-24.

作者简介 王婧惠,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融媒体应对措施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