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大学生融合教育实践的述评与思考

2023-03-13 03:53肖源张心濛王怡悦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支持

肖源 张心濛 王怡悦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学习的通用设计下视障大学生学校支持服务体系研究”(2019SJA055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江苏省医疗康复体系的构建研究”(2019SJA0564)。

肖源,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康复辅助技术、特殊教育研究。E-mail:xiaoyuan@njts.edu.cn。

[摘  要]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院校试点融合教育的开展,残疾人融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功的经验。结合六所首批开展高等融合教育学校的实践,提出应从硬件环境、教学及考核、人文环境构筑全方位支持,以期为其他高等院校开展视障融合教育提供经验及探索思路。

[关键词]  高等融合教育;视障大学生;支持

[中图分类号]  G761

前言

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教育设计与调整,使残疾学生进入普通班进行学习。融合教育的核心是在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采用最少限制的安置方式,为残障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随着融合教育高等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普遍,视障大学生就是其中一个庞大的群体。近年来,视障大学生作为高等融合教育的重要主体,其发展一直深受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2015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之后对暂行规定予以修订并于 2017 年 4 月正式发布实施,保障了视障人士平等参加高考的权利。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通过高考步入理想的高校,以提升个人素养与社会参与度,并通过自我潜能开发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2017年9月,为实现逐步建立和完善视障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的目标,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中国残联在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北和四川六省市分别选择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六所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1]。六所首批融合教育试点高校经过不断的实践,为其他高校开展融合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继续探索的思路。

一、硬件环境支持

硬件环境支持主要指为了保障视障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

(一)建设基础无障碍设施

精准对接视障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配备适用于视障大学生的基础无障碍设施。校园的无障碍标识和超大字体提示標识保护了视障大学生生活安全,同时也向普通大学生渗透了平等博爱的理念,真正做到了“普特融通”。同时,按照“全面覆盖、应排尽排、不留盲区、不漏死角”的原则,对校园盲道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建设,为视障大学生扫除了“盲道死角”的潜在危险。此外,部分高校推出智慧校园导航导览系统,让校园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空间结构以3D地图的形式呈现在一体机终端和手机端,为视障大学生提供室内外定位导航服务。完备的基础无障碍设施保障了视障大学生的基本出行需要,更为创设适合视障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无障碍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渠道与场所。基于视障大学生的特殊需要,无障碍图书馆秉持“需要为本”的理念应运而生。而无障碍图书馆如何从阅读环境、信息服务等角度构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将很大程度影响视障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文化水平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更是直接关系着高校融合教育的成效。六所学校根据视障大学生的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扶手和语音提示电梯,电梯内升降开关与楼层按钮均设置盲文;洗手间配备了无障碍坐便器,洗手池配置安全防护栏;阅览区桌椅、书架多采用无害木质材质,并在多处设置导盲标志等[2]。在阅读与学习辅助支持方面,无障碍图书馆均存有大量盲文图书,同时配备各种助视仪、放大器、声文转换设备、点显器、读屏软件、便携扫描仪等辅助信息设备,方便视障大学生阅读、学习。同时,无障碍图书馆还配备阳光软件单机版、快速刻印机、盲文刻印机等盲教育教学辅助设备,为视障大学生制作盲文版学习资料。此外,为丰富视障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配备盲用象棋、纸牌、模型等娱乐器具。

然而,目前六所高校的无障碍图书馆还未搭建专门针对视障大学生资源服务的专业培训与评估体系。在物理因素基本齐全的情况下,普适性的服务恐难完全适用于视障大学生。因此,尽快制定针对视障大学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案至关重要。

(三)提供食宿服务

食宿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所试点高校对视障大学生的食宿问题采用了“普特融合”的解决措施。在用餐方面,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起在学生食堂用餐,“爱心餐位”的设立为视障大学生提供了就餐便利[3]。在住宿方面,学校将视障大学生安置在出行便利的宿舍楼,并多为他们安排一楼的宿舍。为了与视障大学生住宿需求相适应,学校适当扩大宿舍储物空间,并将宿舍电路加以改造,置于安全并不易被视障大学生触碰的位置。此外,学校安排学生干部或友善耐心的同班同学作为视障大学生的舍友,最大程度地给予视障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关心和帮助[4]。

二、教学及考核支持

(一)专业课程学习支持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专业课是高等教育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是学校支持性服务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六所高校充分立足“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辅助,以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能高效地学习。

1.教材及学习辅具的提供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对学生系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盲文版教材是视障大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根基。近年来,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均加强了盲文教材建设。据调查,根据视障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高校注重教材制作中的目录添加、注音标调、注释附加等细节,帮助视障大学生正确记忆新知识、深入巩固旧知识[5]。然而,就现状来看,盲文教材的编制效率尚无法满足视障大学生的需要。由于盲文教材翻译工作量巨大,工作进展缓慢,导致视障大学生并不能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在新学期及时领取所需教材,甚至有学期过半而盲文教材仍未能发放给视障学生的情况出现。在此种情况下,视障大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授课教师给予的课程课件或同学课本的扫描件进行学习,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视障大学生的时间和金钱成本[6]。因此,如何大幅提高盲文教材编制效率,仍是融合教育高校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2.个别化计划的实施

视障大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与普通大学生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堂组织与教学中,对视障大学生应因材施教。近年来,大部分高校针对视障大学生的个别化需求,着力践行“一人一案”型融合教育个别化计划。高校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对视障大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先后组织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修订工作,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评价标准、考试组织等方面开展了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了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针对视障大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为每位学生建档立卡,制订个别化支持计划,梳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及今后就业意向等内容。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视障大学生会遇到一些不适合的课程,可以提出课程置换申请,用不少于原课程学分、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并且适合视障大学生学习的课程来替代原有课程。

个别化计划的实施为视障大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提供了个性化保障,但专业选择的狭窄使视障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存在桎梏[7]。目前,高校在视障大学生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上较为传统和单一。调研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心理学及音乐学等专业,在专业选择上受限较多,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自由选报心仪专业[8]。个别化支持计划的成功实施必须建立在视障大学生拥有专业认同感的基础上,因此视障大学生专业选择受限的问题亟待解决。

3.教师及教法的更新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由于视障大学生视觉功能存在障碍,讲解教材、通过课件突出课程重点、直观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用于他们。学校应为有视障大学生的融合班级配备专业化程度高、富有耐心和爱心的专业课老师指导其专业发展。教师应更加注重研究视障大学生身心认知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在讲授法的更新上,教师应基于视障大学生的视角进行课程教授,鼓励视障大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发现,以助力视障大学生补偿发展[9]。小组研讨法也经常被应用于融合班级教学中,通过普特学生融合来发展合作、创新观念。此外,一些教师利用视障大学生对自身需求明确的特点开发出便于使用的辅助技术和产品,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放研究型实验,以促进视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0]。据调查,近80%的视障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而多名高校教师也认为对融合班级的教学“更新了教法,夯实了专业能力”,同时也看到了视障大学生身上独特的潜能[11]。高等融合教育不仅使师生双方收益,更促进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能力的升级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4.毕业去向的专门帮扶

在调查中发现,92%的视障大学生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12]。对于视障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问题,一些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已经做出了表率。在就业方面,基于视障大学生个别化支持计划的顺利实施与专业能力的提高,高校积极对接企业校园招聘与各地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搭建视障大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13]。目前看来,视障大学生就业帮扶成果较为显著,76%的视障大学生能在毕业时找到心仪的工作。在考研方面,自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获批国内首个专门面向视障生源的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后,视障大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业深造的机会。近年来,各所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均涌现出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视障大学生,为更多正在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视障学生提供了榜样引领作用。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盲文考研资料的更新,也为一届届视障本科毕业生获取研究生资格保驾护航。

(二)视障大学生课程考核支持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与课堂学习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考试时间、考试环境、硬件辅助是高校支持性服务的重要方面,为考试结果可靠性奠定了基础。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台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保障了视障大学生平等参与高考的权利,包括允许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考生携带相关辅助设备、适當延长考试时间、适当降低试卷难度、特殊的试卷评判标准等。如今,在六所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的引领下,这一规定不仅针对高中向大学过渡的升学考试,更在高校的日常考试中实行[14]。据悉,除日常课程考试之外,六所高校中有部分高校为视障大学生开设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场并全程提供支持性服务。

1.合理化的考试辅助

由于视障大学生视觉功能的损伤,他们在高校课程考试中存在阅读试卷障碍及对适宜的考试环境依赖的情况。六所高校在保证考试安全和考场秩序的前提下,均根据视障考生的情况和需要以及各校实际,提供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15]。如提供盲文试卷或大字号试卷;设立环境整洁安静、采光适宜、便于出入的单独标准化考场,允许视障大学生优先进入考点、考场;考场配备专门的志愿者(如引导辅助人员)予以协助;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考场提供能够完成考试所需、数量充足的盲文纸和普通白纸,提供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台灯、光学放大镜、盲杖等辅助器具或设备等。良性的护考措施兼顾公平与辅助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利因素,确保视障大学生能顺利完成考试。

2.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高校课程考试以纸笔或上机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为了让视障大学生免受该考试方式的局限,六所高校准许视障大学生在部分非专业的公共课考核中采取口试方式。此外,在调查中发现,视障大学生在参加一般科目考试时可与普通大学生采用同一套试卷并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针对个别信息读取量较大的科目,几所高校采取在考核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考试时间或适当减少题目题量。如在外语科目考试中,为视障大学生延长考试总时长的30%至50%不等。多元化的考试方式遵循新时代人本化的评价观,克服消极因素,增强视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适应性的评判标准

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在视障大学生的试卷评判标准方面也做了适当调整,以帮助视障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任务。据了解,部分高校将视障大学生的及格分数降一个分数段,定在 50 分,视障大学生如有考试不及格科目,可以多一次补考机会。这体现融合教育高校评价方式的灵活性,最大程度上考虑到视障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兼顾了他们专业水平与心理状态共同发展。

三、人文环境支持

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根据马斯洛理论,人文环境支持作为为视障大学生提供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的抓手,关乎视障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在他们参与高等融合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六所高校均秉持“普特融合”的理念,弘扬平等博爱的校园文化,给视障大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视障大学生获得人文关怀。人文环境创设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倡并践行一种全新的无障碍理念,这种理念将在未来对全社会造成影响,使“平等共融”的理念与无障碍支持服务深入人心,从而真正实现无障碍社会发展目标[16]。

(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课外活动能激发兴趣爱好,发挥特长,扩大生活领域,丰富精神生活,在大学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视障大学生受限于视知觉障碍,在参加部分课外活动时具有较大的困难。然而,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六所高校对视障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非常关心,以视障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团及课外活动很多。部分高校将茶文化作为重要元素融入视障大学生的学习中,在维护视力的同时通过茶文化渗透,助力视障大学生身心发展[17];部分高校将瑜伽手印融入视障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既避免激烈运动的不适宜减少视障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况的出现,又通过瑜伽心理疏导的特点促进视障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深度开展[18]。

(二)友好包容的校园氛围

同学相处及校园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视障大学生是否能与普通大学生友好相处既关系着他们能否在高校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体验,同时也检验着高等融合教育本质上是否成功。在对几所高校的普通大学生调查与访谈中发现,超九成的普通大学生表示“非常赞成视障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愿意与视障大学生成为好朋友并帮助、关心、爱护他们。此外,部分普通大学生还表示“视障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也激励着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影响”[19]。而在对几所高校的视障大学生进行访谈时,多数学生表示“很高兴能和普通大学生成为同学”,也能了解到他们在同学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归属感,能较好适应学习生活。校园中随处可见普通大学生与视障大学生一起参与校园活动、讨论学术问题,现阶段的视障大学生融合教育已获得了一定成效。

(三)专业的心理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视障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易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呈现出自卑、孤独、敏感、偏激、自我接纳程度低的心理状态。如果高校不重视视障大学生的心理狀态,负面情绪将激化为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针对这些问题,六所高校为大学生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与辅导,部分高校为视障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渠道,以期从根源上解决视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部分视障大学生对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模式较为排斥,部分高校先通过网络交谈的方式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前期疏导,待心理咨询师取得该生认可后再转为线下咨询[20]。此外,部分高校普通大学生组成志愿者团体,通过网络与线下活动的方式与视障大学生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排解视障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现状看来,部分措施对视障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如何通过高校自身发挥心理疏导更大的成效,仍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高等融合教育对我国普通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对推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普通高校对视障大学生的支持服务现状来看,国内普通高校均比较支持残疾人高等教育并已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支持服务的提供方式。但仍需要高校自身在支持力度和支持模式上继续探索,更需要国家政策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注与帮助。高校对残障大学生支持服务的转变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顺应融合教育普遍化的时代趋势,以高校为着力点辐射的无障碍支持服务也为实现无障碍社会的发展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范例。

[参考文献]

[1]蒋小艳,崔燕,戴玥.大数据视角下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研究[J].高教学刊,2022(9):11-14+19.

[2]袁丽华.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视障学生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9):29-35.

[3]王晶.视障大学生学校支持性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王晶.视障大学生对学校支持性服务满意度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66-68.

[5]徐明,汪伟.视障大学生阅读盲文教材规律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76-1278.

[6]肖源,张茂林.学习通用设计下视障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需求调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9):161-162+165.

[7]赵钢.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学校支持系统构建——以长春大学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实践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8):64-65.

[8]徐明.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专业设置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93-1495.

[9]王艳梅,王爱国.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全纳实践的可行性分析——以长春大学视力障碍学生教育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1(3):152-154.

[10]张居晓,陈兵.“融分结合”精准分层提高视障大学生计算机学科素养——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0(20):31-36.

[11]张宁生,王峥.为探索我国视障者高等教育模式所做的初步尝试——一位视障学生与一位特教工作者的体会[J].中国特殊教育,2000(3):51-53.

[12]朱玉飞.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0(24):61-62.

[13]孟阳.残障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21(1):25-27.

[14]教育部,中国残联.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1):56-58.

[15]蒋洪池,龚琬晶.融合教育理念下英国高校残障大学生学业支持服务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22(5):42-49.

[16]王鑫,竹田一则.中国视障大学生的在校活动及支持需求研究[J].残疾人研究,2020(2):66-74.

[17]王大勇,王伟,刘玉峰.茶文化对视障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10):180+183.

[18]余晓.将瑜伽手印练习用于视障大学生体育课的尝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241-242.

[19]李秘,陈光华.关于视、听残障青年一体化高等教育的调查[J].现代特殊教育,2002(11):17-19.

[20]严茹.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9(18):42-48.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First Six Schools Implementing Higher Inclusive Education

XIAO Yuan  ZHANG Xinmeng  WANG Yiyu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ilot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development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have been achieved in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first six schools which have carried out higher inclus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ll-round educational sup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ardware environment,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exploration ideas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inclusive education;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support(特約编校  王培峰)

猜你喜欢
支持
县级人民银行加强金融创新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研究
俄罗斯“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印媒不悦
农村信用社应支持农民搞特色种植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论艺术资料室在京剧院团中所起的作用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弱质性浅析
探究欲望,在支持中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