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文化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索

2023-03-13 22:04杨琨周健
公关世界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安全安全风险引言

杨琨 周健

摘要: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度重视的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只是在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我国逐渐将注意力放在如何保障文化安全这个方面上,希望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全地传承和弘扬下去,在全社会弘扬传统文化风。而大数据时代为文化安全保护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广大文化工作者可以建立一个研究课题,对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文化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展开有深度、广度的讨论与探究。因此,本文将着重围绕几类典型的文化安全风险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文化安全保护工作质量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文化安全;安全风险

引言

文化安全可谓是国家安全的灵魂,规避文化安全风险,维护文化安全,是我们尊重文化传统、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文化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广大文化工作者更是高度关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安全潜在的各种风险,并在发现了这些风险之后,努力地探寻着合适的对策。

一、大数据引发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及其对文化安全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看到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随之陷入对其挖掘利用的局面,這便进一步加剧了“虚拟空间”的存在感[1]。基于此,大数据技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空间,同时大数据也推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原有的文化安放在方式逐渐产生了变化,不仅仅是文化发展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对文化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及不安定因素。从目前文化发展形势来看,大数据引发发展方式变革及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化传播方式变革与影响

大数据改变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一是既有的传播话语权。以往的文化传播话语权掌握在政府、传统媒介和学者手中,现下的文化传播话语权正在向网络传媒巨头、新媒介管理者而迁移[2-3]。在这一发展形势下,打破了传统的由政府一方全权掌控的局面,并且大大推动了传媒的网络化、产业化发展速度。随着大数据产业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产业迅速崛起,并和媒介产业有机结合,促使文化传播增添了很多“利益化”的特征,导致资本逐渐占据了文化传播主宰权的重要地位。基于此,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化传播唯一考量的内容,“利益”变成了主要考量对象,加之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文化鱼龙混杂,导致公众在面对海量传播时变得“迷茫”或是“盲目接受”。

二是文化传播方式及渠道产生了变革。在大数据时代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顺势而生,由于其所具备的即时性、共享性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文化交流、传播依赖的主要渠道,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渠道。这样的传播新形势,一方面为人们创造了轻松活跃的文化交流氛围,但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出现了“什么信息都敢发布、传播”的现象,造就了混乱交杂的局面。

三是文化传播的精确性、强迫性特征愈发明显。大数据能够根据用户的网上浏览记录为其推送符合其爱好的相关文化信息,亦或是根据用户与其他用户或者社交群的关联情况,为其推送相关人物和信息。这样尽管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同时大数据对于用户周边信息的“腐蚀”也越来越强。而这正好为有不良思想及有不良意图的人提供了渠道,即其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文化侵蚀”,这便是文化传播强迫性特征的体现。

(二)文化生产方式变革与影响

大数据不仅影响到了文化的传播形式和渠道,同时对于文化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即文化生产从官方回到了受众本位,相关文化受众的消费者需求和兴趣爱好逐渐成为左右文化生产和内容的重要群体。传统的文化生产模式为“官方生产,受众各取所需”,大数据时代下则变为“据受众所需要进行生产”,可见文化生产方式已从以往的撒网式生产变为定制式生产[4]。但是过于迎合受众需求的文化生产很容易让产品丢掉“准心”,即根据大众之想为生产基准,导致部分受众只能被迫接受或是盲目跟从。站在生产者角度来说,其在文化生产上只能以“数据”为依据,以取悦大众为目的,而这就必然会存在昧着“良心”进行生产的情况。这种定制式文化生产形式,不仅很容易“宠坏”受众,还会为不良文化的渗透提供机会,尤其是其会利用我国目前在大数据管理方面还较为落后的弊端,利用大数据技术制作“数据假象”而误导文化企业的生产走向。

(一)文化信息被窃取或泄露的风险

文化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一般会被运用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它还为我国综合国力的衡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参考。而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文化信息的数字化越来越明显,大量的文化信息数据被储存在网络密闭空间中。这不仅意味着文化信息的存储更加便捷化,还反映了一个安全隐患,即文化信息数据被窃取、被泄露的风险。目前文化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大数据时代不仅会给文化安全工作带来机遇,也会为其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亚文化对文化安全带来了冲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主文化,它凝聚了我国几千年来各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保障主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我国加强文化安全保护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因为只要保障了主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让主文化在社会各个角落得到很好的弘扬与传承,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熏染国民的情操,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让国民树立文化自信。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亚文化的流行速度会加快,成为社会中文化交流的主题之一,这容易对主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 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

(三)文艺创作不良风潮影响力扩大

为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工作者非常注重广大群众开展文艺创作,将文化与艺术都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让文艺创作成品作为载体,向更多的群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目前我国的文艺创作事业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者为了达到较强的“吸睛”效果,提高文艺作品的点击率或者销售率,会选择将文艺部分的内容替换成取悦大众的元素。这不仅会破坏文艺作品的独特文化结构、艺术结构,还会让大数据平台上的文艺作品日渐体现出过于明显的商业价值,容易让受众忽略文艺作品特有的文化魅力,不利于有效地保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三、大数据时代下文化安全风险的有效应对

(一)加强文化数据信息研究,提高文化安全程度

网络信息安全一直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更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我国要做好文化安全保护工作,就需要迎接大数据时代给予的挑战,加强文化数据信息的研究工作,深入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预防文化数据信息失守的现象发生,避免对文化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一些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掌握了数据信息研究的主动权,我们可适当地借鉴和利用其数据信息研究的成果,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力量,加强文化信息安全保护。

为此,我们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来推进文化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储存,然后依托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文化数据信息进行便捷的管理,提高文化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保障文化数据信息的安全储存与管理质量。从这方面来看,我们提高文化安全保护工作有效性的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具备良好的数据信息处理实力。我们可以设立文化数据信息研究基金,并引进优秀的人才,鼓励人才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文化安全网络系统稳定运行。

可以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强文化数据安全保护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文化工作者可将精力放在如何建立統一的集中管理机制上,利用脱敏技术、加密技术、去标识化技术等科学手段,对文化数据信息进行妥当的预处理,然后根据大数据关联分析结果,制定文化数据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案,防止文化数据信息的泄露、丢失,避免出现文化数据信息未授权使用的问题,提高文化数据信息保护能力。

(二)优化现有社会治理思维,保护文化信息安全

加强文化安全保护工作是一项独特的社会治理工作,负责这项文化安全保护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思维,对现下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信息安全保护理念、方法等进行合理的优化,通过行之有效的对策,切实提升新时期文化信息安全程度。

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信息整合效率低、决策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从事文化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了解当前文化信息安全保护进度、已有的保护措施。这些信息可以为文化信息整合与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有利于我们提高文化安全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减少文化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我们应增强问题预警意识,建立文化信息安全问题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构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地发现文化信息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相关的安全隐患。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革新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文化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也需得到不断的健全与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高度网络化的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控文化安全运行的状态,全面采集相关运行数据,及时分析影响到文化信息安全的敏感数据或者危险数据,找出其中会威胁到文化信息安全的因素。一旦收到预警信号,我们应及时制定应急对策,保护文化信息安全。

(三)坚持端正网络舆论走向,建立正确文化秩序

网络舆论走向是影响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亚文化、外来文化的流行,让我国的文化安全发展秩序逐渐脱离轨道,影响了国内主流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需坚持不懈地端正网络舆论走向,建立正确的、规范的文化秩序。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在自媒体成长起来的意见领袖参与到这一文化安全保护工作中来,让他们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微信、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体渠道,向普通大众弘扬文化,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

这个群体普遍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也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使用能力,能够围绕某件社会热点事件,引领网络舆论导向。这些网络舆论往往会直击广大群众的内心深处,影响了他们的网络公知判断能力。若我们能够借助这些意见领袖的力量来传播先进文化,无疑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正能量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长期下来,社会的文化秩序会恢复,回归正轨。因此,正确的网络舆论走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文化安全,也可以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主文化。

(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保护数字文化安全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是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而文化安全是影响数字中国建设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可将目光放在数字文化产业安全问题上,制定应对措施,消除数字文化产业安全隐患,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文化安全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我们在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化,利用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多角度地阐释中国故事,增强广大群众对我国主流文化的了解,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高度的认同感,让他们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无疑可以培育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其主动投身于数字文化事业之中,为构筑我国安全文化防火墙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我们需鼓励数字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积极创作优质的文艺作品,体现主流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凸显主文化在数字文化产业中的独特地位及作用。我们还需加强数字安全审查工作,警惕文化信息数据流动期间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陷阱,保障文化数据信息跨境传输的安全性。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塑造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树立文化自信心,对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以及未来文化进行准确的认知与全面的掌握,还要做到维护文化安全,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营造良好的文化风气,潜移默化地熏陶国民的人文情操,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我们要发现并认清各种文化安全隐患,要善于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规避文化安全风险,提高文化安全保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辛云龙.大数据下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策略探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8):139-140.

[2]姚彬彬.关于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框架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2):138.

[3]高宇,李莉,张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15):208-210.

[4]戚小光,许玉敏,陈红敏等.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中国信息化,2015(03):94-96.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文化安全安全风险引言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