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学专业院校共育人才培养研究

2023-03-13 05:44张敬伟
公关世界 2023年23期
关键词:引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张敬伟

摘要:新医科背景下符合健康中国需求的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护理教育关注的重点。护理学本科人才教育应考虑如何有效发挥院校资源优势以不断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从院校融合出发,调研当前护理学院校共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实际需求,提出应对策略,以为当代护理学人才培养提供蓝本。

关键词:产教融合;护理学院校共育;人才培养

引言

产教融合的概念最早来自职业技术教育,意指产业与教育有机结合。产教融合的核心是根据行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产教融合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即校企合作由原来的由单向互动转变为双向互动,校企资源由简单的点与面的结合向深度和广度的延伸融合。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对于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育人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有了明确的指导。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其中加强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而校企深度合作内涵包括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政策的出台,为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展了护理学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信息化教学、PBL教学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些研究多集中于校内的教与学。医学院校的产教融合,多指高校和医院的深度合作。医学院校可根据自身需求,寻求适应学生临床实践需求的临床教学基地,以搭建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因此,本研究的产教融合,院校共育是探讨高校和医院如何进行深度融合。对于实施现状,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研究有待于完善。在见习和实习阶段,学校、医院习惯沿用多年的经验,见习和实习时将学生送到医院,完全交给医院的教学管理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导致医院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依据作为支撑。

2.在进行实践体系设计中,由于多种原因高校未及时根据社会对健康需求和学校自身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设计,而多依据传统导致实践顶层体系缺乏一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性,使护理学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连续性、针对性。

3.校内实践教学和医院实践教学未能有效衔接。校内的实践教学中,虽然进行情景模拟、虚拟仿真教学,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因硬件和软件条件制约:校内实验室硬件未及时更新、模拟病房与真实病房的差距为硬件条件的制约;校内教师和医院教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均衡性为软件方面的制约。以上导致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

综上所述,研究如何有效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学校和教学医院能深化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才及知识的相互转换,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有效衔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是护理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国内外产教融合相关研究经验综述

在国外,产教融合的模式也有比较成熟的案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美国的“CBE”。这些模式既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又可以解决高校培养的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方面,我国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这些可能和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有关。如龚芬认为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明确办学定位;单春燕等认为应厘清置于产教关系内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作方式,实现主体统筹协同、内容层次清晰、过程协调紧密、方式渐进合理等形成稳定且良性互动的环境;马杰等提出鼓励部分高校向技术专业转型,重点建设与发展老年服务专业。

在产教融合这一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协同,进行了产教融合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成都医学院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办学中深化校企协同,构建了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四种能力”为中心,以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和实践评价体系为基础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力三基”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上海健康学院的核医学相关专业通过与医院建立深度的“产教融合”,临床医生和学校教师共同成立教学团队,使医院参与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制定,参与课程实施的全部过程,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尽早体验职业角色,培养职业素养;湖南省某医学院校以“深度融合、差异发展、资源整合”为基本原则,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实现了校企共赢。

以上地区和专业的做法为护理学的院校共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如何发挥护理学专业的自身特点,通过院校共育,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护理人才,仍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对护理学产教融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分别针对在校护生、护理院校教师,访谈主要针对医院护理管理者、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部分结果如下:

(一)在校护生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护理学专业二年级在校生数据,学生自主选择护理学专业比例为47.5%,65%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好的职业规划,7.5%的学生没有从事护理的工作意愿。提示学生应多临床、早临床,充分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实际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职业规划、专业素养的培养。

(二)学校护理学教师调查情况

在对高校76位护理学教师的调研中显示,双师型教师比例并没有达到理想化的100%,仅为73.68%;剔除与其他专业相似之处,护理学产教融合还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护理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如下:第一,希望政府对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院校融合的紧密性和随时性而不是每学年到实习实训基地应付性检查;第二,学校、医院联合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希望医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第三,本校教学实训设施、器材老化,存在质量、规格不标准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标准化操作的需求;第四,作为专业知识技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教材滞后于临床,不能体现出临床护理操作的新技术和新发展,和临床实际差距较大。第五,学校专职护理学临床经验等素养还是比不上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德育、临床素养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可以多邀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毕业3年内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访谈

为了解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对毕业3年的毕业生78名进行了电话和面对面访谈。在专业学习中,学生认为对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是有一定用处,但仍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能力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些技术、设备在学校是没有经历和见识过的,即有些内容是和临床脱轨的甚至是落后的,如运送患者,在学校的学习是最原始的和耗费很大体力的,面对临床护理中出现的新设备需要经过培训,因此要加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职业规划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并不太清楚,原因在于学生在校对护理学专业并没有充分认识,缺乏临床护理工作的深度理解。学生进入护理工作岗位后与在校对于专业的认识发生了冲突而心理落差较大,职业认同感下降导致人力资源流失。

(四)实习实训医院对护理学人才培养的反馈和建议

在对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以下情况:第一,医院也希望通过带教提高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水平,但当前和学校的融合并不是很畅通,特别是非直属附属医院。因此,希望和学校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第二,医院方面认为对于护理学学生的见习和实习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学校给予的补偿并不能满足临床带教的需求。如某些贵重仪器像呼吸机,医院的患者所用数量就有限,再用来作为学生见习、实习的教学,是会影响医院的诊疗活动的;医院作为教育的经费有限,学校应提供充足经费用于实习见习。第三,医院带教老师一方面要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对进医院的学生进行管理,但精力和经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很完美。希望学校能有专门教师联系、管理,以加强对实习、见习护生的监管质量。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形成新时代院校融合稳固长效新机制

时代发展为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反向为高等护理专业教育领域提出了如何提高护理学人才质量以适应时代发展。本科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基石,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符合健康中国需求的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护理教育关注的重点。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对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等进行引导和激励,政府、高校、医院等实习实训基地应三方联合,发动多方力量,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新机制,调动高校、医院等的合作积极性,提高实训基地教育主动性,以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和教育指导作用,形成院校合作长效联动机制,筑起院校有机融合奠定坚实后盾[2]。

(二)制定新时代院校融合护理学人才培养新方案

结合新医科建设背景、护理工作岗位需求,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要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解决护理学人才要符合“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需求。因此,学校、医院等实习基地应密切配合,在政府的宏觀指导下,制定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人才培养流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当代社会人民的健康需求为指引,找准护理学人才定位,指导提高护理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实践基地等实习实训场所,可以紧密与护理科技创新联系,为如何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指引方向,有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只有构建新时代院校融合人才培养新方案,才能进一步制定科学合适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院校共育人才课程体系。院校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课程,改善课本固化陈旧的局面,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水平,增强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院校合作理论实践双优势,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学基地的各自优势进行深入融合,建立师生实践实训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院校双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院校双方互助互融,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水平共同提高。全面发挥学校护理教师专业学术水平高、临床带教老师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优势,改善学校护理教师临床实践能力薄弱和临床护理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专科化、科研能力不强的局面,拓宽双方教师交流实践领域,进行优劣势互补,资源共享。院校双方建立护理学实训示范中心,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基本到综合的认知与实践规律,分段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学校课程教学和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衔接,实行分段式、进阶式实践教学,实现改善大段式进阶实训局面,以更有效地强化护生职业精神,提高护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体而言,双方通过“理论联学、科研联合、文化联建、竞赛联动、人才联育”的宗旨,调动学校和教学基地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整合资源,促进行业标准提升,助推学校、教学基地高质量发展,真正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所需[3]。

(四)加强院校共育护理学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增强教师育人能力考核,强化护生专业能力考核。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对育人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加强对实训基地优秀教师奖励,发挥带教老师的积极能动性。同时院校联合,制定能够体现护生多元能力的考核标准,改善学校教师通过试卷上的理论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护生重理论考核轻视实践和职业素养培养等局面,注重考核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客观结构化能力等。学校、医院加强沟通,对护生校内学习、校外见习、顶岗实习进行多元评价,是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势。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对于产教融合的政策导向作用,提高医院、学校合作积极性,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院校合作理论实践双优势,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加强院校共育护理学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本文系山东软科学研究会“产教融合研究智库专项”2022年度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学专业院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DRKX-01-20223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单春艳,曾慧玲,李作章.深化我国高校产教融合的要素驱动、主要特征与机制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1):31-37.

[2]龚芬.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4):46-49+76.

[3]段红,翟科峰.“新医科”视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04):319-320.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引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