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蹄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3-03-12 01:59邱景会金振华郝彩虹佟桂芝王欢史同瑞
河北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蹄叶炎趾间蹄病

□文/邱景会 金振华 郝彩虹 佟桂芝 王欢 史同瑞

奶牛蹄病是严重危害生产性能的疾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会影响采食,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甚至一些重症奶牛会被淘汰,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低估,因此,做好奶牛蹄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奶牛蹄病病因复杂,既有病原等原发性因素,也有疾病、营养及环境等诱发因素,但概括起来蹄病可分为病原性蹄病和器质性蹄病两类。查明蹄病发生原因及类别,有利于蹄病的科学防治,提高蹄病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性蹄病

(一)污蝇解壳杆菌性蹄病

污蝇解壳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临床主要症状为蹄部化脓性感染、红肿,蹄夹沟发炎溃烂,病灶有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跛行。病情严重的牛会出现蹄壳脱落,此病的病程大致为2~3 周。临床诊断分离病原时,应先用0.9%的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蹄部病灶,冲洗干净后采集病灶脓液及组织,将采集的病料接种于5%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 小时。如果生长菌落形态为深灰色圆形、边缘整齐中间隆起;微生物溶血表现为β 型溶血;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为阴性;显微镜下观察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即可初步确诊为污蝇解壳杆菌感染。

治疗污蝇解壳杆菌性蹄病可先用清水进行初步的冲洗,再使用医用双氧水进行二次冲洗,最后使用10%碘伏液对病灶进行消毒,再敷上高锰酸钾和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抗菌药物注射治疗。常用的敏感药物有丁胺卡那、多黏菌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等。

(二)坏死杆菌性蹄病

坏死杆菌性蹄病,又称腐蹄病、趾间蜂窝组织炎,是由坏死杆菌感染引起的蹄病,常表现为急性和亚急性炎症。该菌常侵袭奶牛蹄趾间皮肤,以及蹄皮下组织,并引起局部感染。感染初期,牛蹄趾间皮肤出现肿胀,颜色呈红色或者暗紫色,触诊时病牛表现较为敏感,奶牛出现跛行。随着病程发展,奶牛食欲不佳,体温升高,卧地不起;感染后期,病牛全身症状加重,跛行十分严重,食欲废绝,蹄部感染皮肤出现溃烂坏死,出现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性分泌物,伴有严重的恶臭味,偶尔伴有蹄冠炎、球节炎症状,局部疼痛剧烈;严重患牛蹄部皮肤坏死溃烂,蹄壳出现脱落,且蹄部腐烂变形。

在治疗坏死杆菌性蹄病时,先使用高锰酸钾水对病牛的蹄部病灶进行冲洗,如蹄部溃烂坏死组织严重,可进行手术切除,如形成较深的化脓病灶或漏洞,应进行扩创手术,并做引流以便排出脓液。排出脓汁后可用双氧水进行消毒,再用消毒水冲洗,敷上药物,包上蹄绷带,并把病牛转移至干燥卫生的圈舍内饲喂。如果患牛出现体温升高、酸中毒等全身症状,需要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方案如下: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剂量为15万IU/千克,每日1 次,连用5 天即可。葡萄糖溶注射液1000~1500毫升+碳酸氢钠注射液500~8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40~80毫升,每天使用1~2次,连续使用5天。

二、奶牛器质性蹄病

(一)白线裂

奶牛蹄白线裂,又被称为白线病、蚁洞,是一种奶牛蹄底白线角质发生了坏死的病变,即蹄壁的保护层与叶状层之间出现分裂,从而造成了蹄壁和蹄底的连接处出现分离。白线病患牛一般不出现跛行,只有白线裂深达知觉位置时才出现跛行。该病初期或轻症患牛主要症状为白线部角质脆弱,裂隙不明显;重症奶牛白线处的角质表现脆弱,有的甚至出现角质脱落,裂隙明显,其内充满粪污、泥沙等污物,奶牛蹄壁下部有的呈现凹陷状,蹄壁外面有明显隆起。叩诊蹄壁发出空洞响声。轻症白线裂,且没有化脓病症的患牛,治疗时可清除白线裂隙内的污物,清创后用刀削薄白线周围的角质,并在蹄部裂隙内部涂抹松馏油、松碘油膏,或敷塞高锰酸钾粉,并用绷带包扎蹄部。如果病情较重,奶牛蹄部白线部位被感染出现脓肿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先清除蹄部异物,用消毒液浸泡患蹄,再用碘酒消毒。此外对蹄部进行整修时,需切除部分蹄底和蹄壁角质,将白线裂口修整为漏斗形,便于清除渗出物、排出脓汁,重症患牛可做引流处理。

(二)蹄趾间皮肤增殖

奶牛蹄趾间皮肤增殖是奶牛蹄趾间隙的皮肤发生慢性异常的增殖性疾病。奶牛趾间的增殖物被称为趾间增生物或者趾间纤维瘤。此病多发生于2~4 胎的奶牛,5胎以上奶牛较少发病。初期患病奶牛无跛行,仅趾间的背部皮肤出现突起红肿。病后期,增生物体积显著膨胀充满趾间,触及地面导致病牛蹄趾受到了压迫,两趾出现分开现象。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腐蹄病的区别,该病特征病症是出现趾间纤维瘤,肿胀病灶较腐蹄病小,且一般深部组织不发生坏死,不形成化脓性窦道。

治疗该病轻症病例可用硫酸铜腐蚀增殖组织病灶,重症病例可采用烧烙、手术疗法。手术时先去除蹄部污物,用消毒药刷拭清洗蹄部,然后用0.1%的新洁灭尔消毒药液浸泡蹄部。在增殖组织的基底部注射普鲁卡因20毫升进行麻醉镇痛,待麻醉药起效后进行手术。手术前先在蹄部上方用止血带扎紧,然后将病灶的两趾分开,充分暴露增殖组织,用手术钳夹住增生物,沿增生组织基底部切除病灶组织,切除部位应以露出正常脂肪组织为准,术后注意止血,待出血不明显时解开止血带,并在手术创口撒敷利福昔明或其他抗菌药物。手术创口边缘缝合,外涂长效消毒药物,并将蹄部打上绷带包扎,防止两趾伸展岔开。术后每隔3天换药一次,一般两周后痊愈。

(三)蹄叶炎

奶牛蹄叶炎是指奶牛蹄部真皮和角小叶出现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此病的临床表现为病牛的蹄部角质松软,走路不稳,出现跛行等症状。发生急性蹄叶炎的病牛有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不佳、肌肉震颤、蹄部肿胀、体温可高达41℃,体表出汗。如果是两个前蹄患病,表现为两个前肢替换站立;如果是两个后蹄患病,表现为奶牛低头,肢蹄形态发生变化,后肢稍向前延伸,前肢向后伸,同时伴有喜卧不愿走动、腹壁缩紧等症状;如果是前后肢蹄全部患病,病牛常会出现四肢频频交替,且背部拱起。慢性蹄叶炎的病牛会有较轻的全身症状,临床症状主要有病牛消瘦、全身僵硬、拱背、走路步态强佝,同时可见蹄部的病变部位变形,趾尖翘起,蹄壁延长。蹄叶炎发病初期可采用蹄部冷浴的治疗方法,减少其渗出物,减缓炎症反应,也可采用封闭疗法,可在蹄叶炎病灶周围注射1%普鲁卡因20~30毫升,减轻病牛疼痛反应。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蹄叶炎发生的重要举措。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严格按奶牛不同阶段的营养标准进行饲喂,科学控制精饲料的饲喂量,确保精粗饲料的合理配比,饲喂足量的优质饲草。应加强对诱发疾病的预防工作,瘤胃酸中毒是主要诱发疾病,为防止瘤胃酸中毒发生,以干物质计,可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8%氧化镁或1.5%碳酸氢。要加强奶牛蹄部护理与保健,定期合理修蹄,避免奶牛蹄部变形。

猜你喜欢
蹄叶炎趾间蹄病
牛蹄叶炎的病因分析
奶牛蹄叶炎的诊断和防治
蹄病专题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绵羊常见蹄病的诊断与防治
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奶牛的常见蹄病及防治措施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群发性犬趾间炎的处置1例
奶牛常见蹄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