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以《共产党宣言》及其序言为中心的考察

2023-03-11 09:28郭玲玲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共产党人

郭玲玲

(辽宁大学 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及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刻分析,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简称“三个务必”)[1]。“三个务必”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为基础,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新的要求、告诫与谆谆嘱咐,对党员品行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座右铭。“三个务必”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然,尤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从各方面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诞生。因此,本文以《共产党宣言》及其序言为中心,对“三个务必”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致力于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入。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立了党的建设之价值立场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的原创性阐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置于“三个务必”的首要位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立场,回答了我们党“是什么”和“要干什么”的两个根本问题[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初心”是指做某件事情的最初愿望和最初原因,属于本质上的规定性和最高级的价值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初心是使命的价值本源、机制引领和精神动力,必须保持始终如一,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了谁出发”的根本问题,进而回答了我们党“是什么”的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围环境的变化、心理状态的不同,初心也存在渐行渐远的风险,这就是不断对共产党员提出“不忘初心”的原因。“使命”是指出使的人应完成的任务和应尽的责任,内含着为了完成初心“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的外在实践性,植根于人类改造世界及其自身的价值追求,且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使命为初心提供了实践支撑和现实形态。当然,使命的完成需要初心的引导,需要人的责任意识,需要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需要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将“不忘初心”与“牢记使命”二者相统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3]。忘记初心,就会丢失本心、迷失方向,使命也会随之丧失必要性和合理性。忘却使命,也必然会使初心无依,使理想成为空中楼阁、镜中之花。有了初心就能够知道“如何看待世界”和“如何进行判断”,有了使命就能够知道“如何面向现实”和“如何改造世界”,二者之间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世界观和历史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辩证统一。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设史,还是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改革开放史和取得历史性成就并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行的新时代,都彰显了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初心和使命的坚持与践行[4]。因此,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都是推动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也是党在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追根溯源,其源于《宣言》之中。《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性文件,其一经问世就生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观和使命观,回答了共产党人“我是谁”“为了谁”“为了什么”的重要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5],《宣言》就是共产党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源头。

第一,《宣言》回答了共产党人“我是谁”,为共产党之政党建设明确了身份标识,宣示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与先进性特征。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论述无产者和共产党的关系、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优越性等方面对共产党人进行定义,认为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引导者和时代的担当者。其一,以往的工人阶级被认为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仅有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劳动工具、分散在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受到了无情地奴役和剥削。其二,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也逐渐发展起来,工人阶级的精神力量也随之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共产主义者,意识到必须将单纯的政治变革发展成为改造全部社会,包括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废除永恒真理、废除宗教和道德等。“共产主义……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6]45其三,“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6]38。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而无产阶级想要取得如期的胜利就必须建立一个独立和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四,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应运而生,“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6]41。

第二,《宣言》回答了共产党人“为了谁”,为共产党之政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其阶级立场和价值指向[7]。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所代表的不同利益,以及对这些利益的所有者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39因此,共产党人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即“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6]41“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41“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6]41。共产党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可以说,共产党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目标,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能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并做出正确判断,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先锋队。对广大人民利益的追求和对全人类幸福的关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贯穿着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敦促共产党人不断地认识历史、认识世界、创造未来。

第三,《宣言》回答了共产党人“为了什么”,为共产党之政党建设谋划了使命任务。《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6]130这段话表明了共产党人“最近的”目标和“未来的”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的长期性在于,一方面,需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6]49,例如: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废除继承权;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等。另一方面,需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6]49。同时,共产党人在为“最近的”目标斗争时,不能忘记“未来的”终极目标和理想,例如,在“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6]65时,不能忘记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终极目的;在“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6]65时,不能忘记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在“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6]65时,不能忘记全世界无产者将要获得的是整个世界。“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其提出是对资本逻辑所导致的在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批判性分析的成果,要求从根本上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宣言》是新时代“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渊源,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心观和使命观的时代表达,它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建设主题的理论内涵;强化了初心和使命的承继性、稳定性、连续性;汲取了党的建设理论的精髓要义[8]。回望党的百余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宣言》中“我是谁”“为了谁”“为了什么”的价值真谛作为政党建设的实践遵循。这要求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时,一方面,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初心观,将为人民谋幸福定位为党一切工作的宗旨;另一方面,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使命观,“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9]1096,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0]。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了党的建设之作风要求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是对1949 年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直接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务必”对此进行重申,彰显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忧患意识、精神风范和优良作风,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能”的关键问题。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引,形成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在不同时期得以延续与发展,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11],是党的事业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其“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2]。

谦虚谨慎作为思想前提,侧重于对实践主体的思想规约,即改造主观世界,包括三层内涵:一是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忧患意识,即虽然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四个伟大成就”“三个历史性胜利”“两大奇迹”等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务必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杜绝一切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要吸取党史上的教训,“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9]947。二是勇攀高峰、锐意进取的使命精神,即我们党应继续保持接续奋斗的使命精神,保持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奋斗精神,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气魄检视问题,不断创造新时代的光辉业绩和新的执政奇迹。三是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党要始终以清醒的头脑进行自我评判,尤其是要以辩证思维客观认识执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科学的态度来领导革命和治国理政。

艰苦奋斗作为实践指向,注重改造客体的现实行动,即改造客观世界,同样有三层内涵:一是夙夜在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即党始终发扬吃苦耐劳和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干”不是无谓的盲目蛮干,而是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实干,通过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二是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从党的百年历史进程看,无论是物质和生活资料极度匮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以“勤俭建国”[13]240为方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14]257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15]245的新时代,党总是能够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怕牺牲、英勇献身,最终建功立业、书写历史、创造奇迹。三是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诉诸创业实践来体现,应增强自身的执政能力,以更大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防治腐败、反对“四风”,推动历史前进、引领社会发展[2]。

先进性与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而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作为内在要求,外化表现即党的作风。因此,作风建设必须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宣言》虽未直接提出政党作风建设的论述,但其内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第一,《宣言》及序言表明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曲折性和艰巨性。其一,资本主义制度不会自己灭亡,和平的手段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本质,连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也难以实现。因此,必须“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6]50,以及彻底地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即“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6]65。其二,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依靠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此乃“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6]47。共产党必须是且只能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捍卫者,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4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朝着崇高理想即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

第二,《宣言》及序言阐释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6]42因此,原理的具体运用要结合不同国家具体的现实情况来展开。《宣言》第2 章末尾列出了著名的十项革命措施,而经过25 年大工业的发展,以及“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6]4,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对革命措施提出了再认识,认为《宣言》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6]4。因此,“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6]3,需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3。在1882 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仍然指出“当时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6]5,用“情况完全不同了”[6]5来强调社会的飞速发展,并对俄国与欧洲截然不同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体现了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思考。在1888 年英国版序言中,恩格斯论述了欧洲工人阶级产生的“国际工人协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并重申了1872 年德文版序言的观点,即实事求是地理解《宣言》的具体措施和基本原则。《宣言》及序言是体现实事求是方法的典范,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共产党人都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的勇气,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16]。

因此,《宣言》从一定角度回答了新时代为何仍需“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其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要求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坚持虚怀若谷、谦恭虚己的学习态度,以谦虚谨慎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党外不同意见,以开阔宽广的胸怀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11]。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推进党的建设,进而永葆生机和活力。其二,共产主义事业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艰苦奋斗”。“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17]5,前进的道路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考验。基于此,我们党必须持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18]12,因而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现象作斗争。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指明了党的建设之实践路径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关键环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依据,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赶考”之路上提出的重要命题,回答了我们党“怎么做”的重要问题。其不仅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蕴含着党生存、发展、壮大以及赢得胜利的重要答案,也是党自身净化、完善、革新、提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揭示了党能够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方法路径,更是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则。

敢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具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胆识和魄力。唯物史观强调,矛盾具有普遍性,然而“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9]12。因此,敢于斗争即在主观层面勇于承认矛盾、迎难而上,勇于挺身而出、直面风险,勇于迎接挑战、坚决斗争,“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20]37。善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时掌握扭转局面、化解矛盾的本领和艺术。善于斗争即在客观层面能够抓住斗争规律、讲究斗争策略、提升斗争艺术,是一种巧妙应对矛盾冲突、促成矛盾转换的实践智慧。

将“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二者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应对诸如“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各种风险挑战并将其战胜的保障,前者是立场和原则,后者是方法和策略,统一即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其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包含着党的政治品格之基本内容,它是党能够取得胜利的政治基础,是党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政治优势,也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磨砺出来的精神品格。其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聚着党的强大力量之精神基础和队伍血性,它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于人民,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其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党在重大问题上之原则立场,包括国家安全、反对干涉内政、主权回归等。其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反映党处理棘手难题之智慧策略和高超艺术,始终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统一[21]。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特质,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曾评价马克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22]597其中,《宣言》体现了诸多马克思主义斗争思想,表达的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回答了共产党人“何以斗争”“如何斗争”“谁来领导斗争”的重要问题。因此,《宣言》的“斗争精神”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源头,对新时代党永葆斗争精神这一基本精神底色、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宣言》回答了共产党人“何以斗争”,为共产党永葆斗争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宣言》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理论指出了斗争存在的必然性。在1883 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强调:“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7究其根源,当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必然走向毁灭。而“斗争”作为中介存在,是同一切旧的、陈腐的、落后的生产关系的革命[23]。因此,《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斗争中的革命性,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巨大生产力财富,其同样指出资产阶级在推广机器和分工的同时,对无产阶级的劳动进行了无情的剥削,使“无产者的劳动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6]34。因此,无产阶级的斗争具有必然性。而基于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解放出来”[6]12,因而无产阶级的解放必然与人类解放相统一,即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让阶级的差别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消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斗争。正如法学家耶林所言:“世界上一切权利都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24]2而共产党具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之属性,要求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领导“斗争”的角色。

第二,《宣言》回答了共产党人“如何斗争”,为共产党坚持斗争精神指明了实践道路。《宣言》作为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立足于劳资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背景,科学回答了“斗争依靠谁”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6]38,要求与一切错误思潮和为全人类的解放斗争;与此同时,还展现了批判、揭露、论战、革命多种斗争形式。在批判层面,《宣言》在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唯心主义实质进行总体批判的基础上,阐述了三种具体的不同的社会主义所代表的不同利益,并基于具体实践对这些利益的所有者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批判,彰显了工人运动中理论斗争的重要性;在揭露层面,《宣言》对资产阶级的现实弊病进行揭露,指出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创建了新型的政治压迫,在经济上无法摆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文化上推崇以“资本至上”的金钱崇拜为所谓的“新式道德”;在论战层面,《宣言》丝毫不回避资产阶级污蔑诽谤共产主义的言论,并进行了精彩的批驳,以现实论战与资产阶级谬论作斗争;在革命层面,《宣言》将无产阶级革命分为三个层次,即政治革命、所有制革命、意识形态革命,还涵盖了革命之社会根源、社会力量和社会图景等内容。

第三,《宣言》回答了共产党人“谁来领导斗争”,为共产党发扬斗争精神强调了领导权力。《宣言》首次提出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在斗争中掌握对斗争的领导权。在斗争实践层面,《宣言》回顾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历史,指出在联合斗争条件下,缺少有效的领导,“无产阶级组织……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6]37,进而斗争始终处于混乱之中,那么产生坚强有力的领导者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无产阶级的现实需要;在政党属性层面,《宣言》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能领导斗争”的问题,通过对共产党的描述与定义,如它“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6]41“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6]41“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6]41等,明确了党的性质、特点、奋斗目标和斗争策略[25]。斗争实践的历史使命和“始终起推动作用”的先进性质明确了党与无产阶级是一种“领导与服务”的新型政治伦理关系[26]。这一答案对斗争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宣言》是新时代“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渊源,对今天的伟大斗争仍具有现实适用性;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斗争观的时代表达,它进一步显示并确立了在党的建设中“斗争”的重要作用和实践路径。其一,“敢于斗争”是“何以斗争”的题中之义。较之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矛盾重重,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仍不容小觑,距离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还有遥远路途。党必须意识到,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是国内改革的发展稳定,都面临诸多的风险挑战,“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27]26。因此,“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28]。在任何情境下,党都要增强斗争意识,“敢”字当头,越战越勇。其二,“善于斗争”包含“如何斗争”“谁来领导斗争”。这要求党既要坚持依靠人民、凝聚斗争力量,使人民成为党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磅礴斗争伟力,也要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主动权,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不断提升斗争智慧及实战本领。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TA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