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四重逻辑

2023-03-11 09:28赵美艳
关键词:中国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赵美艳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成功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道路的生成和拓展有着内在的多重逻辑。从历史轨迹、理论脉络、实践因子和价值遵循上深刻把握其生成的多重逻辑,洞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对于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去与未来、深刻把握其本质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2]1310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踔厉奋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坚持走自己的路,时刻把握历史规律,明确历史方位,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奠基、创新和拓展,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一)道路初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从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之路。从早期的洋务运动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中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再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无数仁人志士在挽救民族危亡中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观念,这些尝试和探索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而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新世纪曙光”,并坚持以其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在这一过程中也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启了以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道路新探索。这一时期,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以外,就是要解放国内被束缚的生产力[3]1254,其深刻揭示了这一时期革命的目的,一是要实现民族独立,二是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解放生产力。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规律、洞察历史大势,提出要将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要努力实现工业化,经济要向着现代化、集体化的目标迈进等重要论断,明确了要走“先革命、后建设”“边革命、边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做了初步的探索。

(二)道路奠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有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具备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也由此开启了更为主动的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征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复杂社会现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主动探寻现实国情和当前阶段的现代化道路。在这一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转变,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在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中央提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党的任务是在10 年至15 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4]251。我们国家一方面积极推进工业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手工业领域和工商业领域,于1956 年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不仅消灭了私有制剥削阶级,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阶级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化解了社会矛盾,即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从政治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平了道路。而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这一期间所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不仅为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目标方向,也为后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提供了坚实的战略导向。

(三)道路创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正当中国现代化该向何处去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性会议。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新迎来改革的春天,迈上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次全会的召开,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和创新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5]163在这一时期,围绕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发展,提出了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现代化的指导理论;提出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进而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并举的现代化;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改革开放为抓手,坚持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进而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提出了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提出了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注重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些论断深刻反映了党在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上的日益深化,是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不断创新。

(四)道路拓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局势,认真分析日益复杂的国情、世情和党情,持之以恒坚持守正创新,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中,砥砺前行、接续探索,在描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愿景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从发展规模上看,我们拥有14 亿多人口,现代化在体量上是14 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可谓艰巨性前所未有、复杂性前所未有。从发展目标来看,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从发展布局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其独有的经济特征,实现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结构的创新突破;有着特有的政治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其自身的文化品格,既不忘本来,也吸收外来;有着不竭的动力机制,以改革创新引领持续发展;有其广阔的世界眼光,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理论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借鉴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之源,列宁的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之鉴,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开拓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之本。

(一)理论之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正确的理论指导能够保证实践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之源,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中发挥着理论压舱石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当中有关现代社会、现代阶级与现代生产力等方面的论述和分析,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要义,这些观点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本源性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405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暴力掠夺行径,深刻批判了资本无限扩张对于生态严重破坏等问题,深刻指出,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7]313。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在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旨归上提出现代化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要重视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要发展“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8]649。这些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之源。

(二)理论之鉴:列宁的现代化理论

在苏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列宁提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解决办法,形成了较系统的现代化理论,这些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借鉴。列宁认为,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工农群众是“战胜一切剥削和一切贫困的保障”[9]210,要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相信群众,积极组织群众,勇于发动群众;现代化建设要大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方法,合理利用有益形式,“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10]289;现代化建设要创新劳动组织方式,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又要坚持合作社制度,实现农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良性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化建设要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注重把握科技前沿,把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工农业以及各个生产部门中;现代化建设要强化共产主义教育,通过加强知识教育、消除文盲、加强道德教育、摒弃旧习气、提高教师地位等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从而确保其方向上的正确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应当说,列宁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对指导当时苏俄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三)理论之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归根到底要以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为指导,要以贴近时代要求的理论为指导,这一理论既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中得来,又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最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现代化建设与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先革命、后建设”“边革命、边建设”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1]132;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开辟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苏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进一步深入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此后,江泽民、胡锦涛两代领导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又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突破,准确把握时代之变,科学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主要内涵、基本特征等关键问题,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指导现代化实践中日渐成熟、不断完善。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实践逻辑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17理论必须植根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导向,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实践核心、实践向度、实践动力上深刻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实践逻辑。

(一)实践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22可以说,党的领导是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也是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种政治团体的现代化实践,最后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选择了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武器,并随时随地将马克思主义同发展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真正建立起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人民民主的国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进新时代,成功地开拓和创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12]910。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核心,这既是历史、现实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更是全体人民的选择。在新时代,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实践向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底该如何走?该走向何方?这需要实践方向的把航定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这既是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向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3]74,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在改革开放40 多年、新中国70多年、中国共产党100 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变,不搞封闭僵化,才能真正将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才能确保国家发展的正确航向,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十亿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14]158在新时代,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地把握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好始终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秉持独立自主的发展立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坚决摒弃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统筹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中,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有中国特色、可供各国借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实践动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5]12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一路坚定前行,不仅因其具有强大的实践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更因其有正确的实践方向,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因其有着不竭的实践动力,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7]60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亦是如此,它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不是不可撼动的固有模式,它既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也不是简单延续历史的母版,更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再版,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在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中成功拓展和创新的现代化新版,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一新版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正因其坚持与时俱进,才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够不断发现前进道路中存在的各种新问题;正因其坚持不断创新,才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够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价值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经生成发展,实现了拓展创新。纵观其整个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生成发展、拓展创新,始终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价值展开的,这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深刻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民本价值、圆梦价值和范式价值。

(一)民本价值: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逻辑体现在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民本价值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27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这既体现了中国发展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宗旨,也规定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民群众的现代化道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这是检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的试金石。一条现代化道路是否能够实现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就在于其是否能够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内涵在其中,是否能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推进和拓展又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始终为人民谋幸福,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其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入基层、了解民生、贴近群众,使公共服务进一步得到提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是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就是要积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就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使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圆梦价值:始终为民族谋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价值逻辑体现在始终坚持为民族谋复兴的圆梦价值上。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这是新时代赋予党踔厉奋发、接续奋斗的崇高使命,也是新征程上党必须承载的光荣任务,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和创新、拓展的目标牵引和价值指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成功走出了一条既有国际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其生成、发展、开拓和创新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而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客观形势、时代大势、发展趋势、历史走势,科学谋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达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圆满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凝聚了全社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和力量。党的二十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即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奋斗目标,并细化分解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指出分两步走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看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有计划、分步骤地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着民族复兴伟业。

(三)范式价值:始终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成果、价值范式,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其价值范式对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也同样具有借鉴示范意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抛弃了西式的掠夺式和野蛮式现代化,它是建立在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理念上的。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严峻挑战,也都在应变局、破难局中探索着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15]427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冲破了西方一直不可一世的“西方中心论”论调,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各国探索实践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给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既注重引导和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反对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又时刻防范和规制资本,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打破和化解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谱写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