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福荣
[摘 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中小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共识。破解当下的作业困境,创新作业设计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教材和教学内容出发,在作业的分层、形式、内容和评价上不断创新优化,并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明确作业管理新要求,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中小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共识。如何破解当下作业困境,创新作业设计,发挥作业功能,提高作业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中小学教研的重要课题。显然,创新型的作业必须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能体现个性化思考和多样化背后的一致性,又能让学生乐此不疲[1]。那么,如何进行作业创新设计?其可行性路径又在何处?下面,笔者将以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为例,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
一、层次创新: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势必导致学生整体作业完成效率低下。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作业设计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将作业分为A、B、C三类。A类作业一般设计两组题目,题目指向该课时的重点。如标记圆的半径和直径,画出半径3厘米的圆等。此类题目面向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只要认真完成,就能掌握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由于难度不高,完成率、正确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B类作业设计难度较A类有所增加,要求在基础知识练习之上,适当增加一些思维训练,如设计“求圆的面积”的题目:一只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分针一昼夜所扫过的面积是多少?这类作业主要面向中等生。学生需要通过认真审题,提取题干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才能求得正确答案。C类作业较前两类作业进一步增加难度,同时又要求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其面向对象是学优生。如设计研究类题目:从一个长100厘米、宽80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半径是10厘米的圆,一共可以剪多少个?若半径改为20厘米,又能剪多少个?这类作业不仅考查学优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且重在锻炼他们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形式创新:调动学习兴趣
小學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自制力较差。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种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趣味性作业,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之前,为丰富学生关于圆的感性认识,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开放性问题:(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圆形的?(2)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3)某些特定的物体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学生通过观察、翻阅相关书籍和上网检索,给出了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授课时,当教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小研究时,他们配合度很高,因为他们本就渴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又如,在该课时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绘制包含“圆”的图案的作业,并鼓励学生举办“圆的创意作品展”。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加深他们对圆的认识。
三、内容创新:培养综合能力
当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多以单一学科知识点为主,其中又有大量重复性的书面巩固性练习,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现实要求教师勇于突破一些传统的条条框框,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作业功能。
在设计“组合图形”的作业时,考虑到课程内容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注重作业的设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结合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为中国代表队夺得奥运首金设计如下作业:在气步枪的资格赛阶段,射手每发子弹的成绩计为10环、9环、8环……以此类推,各环的面积分别是多少?10环(包括内10环)占整个标准靶面积的比例有多少?
利用运动项目的情境进行作业内容创新,不但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强化学生数学体验,而且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圆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若像传统作业那样兼顾所有知识点,则容易造成作业量多且乏味。此时,可以在作业内容上做一些调整,将书面练习改为用自己的方法(如数学小报或思维导图等)整理相关知识。这种梳理知识点的作业比大量习题训练更能帮助学生巩固圆的相关知识点,不但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升他们的数学归纳能力。可见,通过内容创新,作业变枯燥为有趣,变单一为丰富,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课堂疑难问题,还能充分彰显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四、评价创新:激发学习内驱力
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班级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2]。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作业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性方面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只重视作业的教学功能,缺乏对作业评价的深入研究,习惯于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发挥作业的全部价值。因此,对作业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作业评价的创新,可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可定不同的作业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长,产生成就感[3]。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作业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例如,在“认识扇形”授课后可设计如下作业:从一张直角边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铁皮上剪下3个扇形(见图1),求3个扇形的面积和是多少?
这道题目对于学优生或者中等生难度并不大,但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做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增设一个阶梯性的小问题:把这3个扇形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图形?这样,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完成了增设的小问题后就能很快求得原先问题的解答。其他课后作业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将作业拆解成不同的难度梯度,在解题思路上进行引导,每解出一个梯度的答案即给予相应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教材和教学内容出发,在作业的分层、形式、内容和评价上不断创新优化,并在作业布置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芳.在作业中关注学生发展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拓展性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19(16):71-72.
[2]王晶晶.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创新分析[J].宁夏教育,2020(Z1):82-83.
[3]江小琴.创新设计,让学生作业有趣、有料[J].福建教育,2021(3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