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鹤
(开原市民主教育集团)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这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整体回答。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更新和演进,是我国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新时代育人体系的完善。教育生态是教育实际呈现出来的环境和状态,其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五育融合”,既是一种教育价值观,也是一种教育创新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实践新范式。“五育融合”理念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应是一项渐进发展的系统工程。
其一,创设多元育人的教育环境。“五育融合”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每一个方面都受到重视,共同为学生提供多元育人的教育环境。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加强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打造和品质提升,凸显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性、艺术性、特色化,凝练提升“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
其二,构建创新发展的融合模式。学校应常态化实施“五育融合”,构建“五育融合”实施模式:一是构建教材融合模式,即以教材为载体,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育人元素,优化设计方案,实施有效路径;二是构建学科融合模式,即打破学科边界和领域界限,实施跨学科、多学科协同合作的融合教育模式,实现“五育”的全面贯通;三是构建教材融合模式,即以某一活动作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实践性学习、项目式学习,以此来融合“五育”。
其三,完善动态平衡的教育生态链。“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教育生态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教育生态链。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再各自为政,而是通过协作和交流形成了一个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互相支持和补充的有机整体。这种动态平衡不仅体现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也体现在每个要素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学校可以充分整合家校社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其四,建立高效的综合评价机制。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评价的主体性,探索学生成长评价内容,不断论证改革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结果的运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形成完整的学生画像。这种综合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也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学生发展信息。
总之,“五育融合”理念下学校应多维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