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武阳,陈海艳
脊柱骨折原因多为高处坠伤、车祸等,其特点为突发的暴力侵袭造成骨折,导致脊柱的机械不稳定,骨折块突入椎管造成脊髓损伤的情况较为常见,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受到影响。目前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以西药配合功能锻炼为主,前者主要起到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后者以提升肌力、感觉功能为主,但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手段,脊髓损伤较长的康复期一直是影响病人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1]。中医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认为脊髓受损伤病机为“督脉损伤、气虚血瘀”,中药治疗应以益气通经活血为主;另外基于其督脉损伤之病机,选取督脉穴位针灸治疗也是调节其神经功能的重要治疗手段[2]。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我科室自拟益气通经方并联合以督脉穴位为主的针灸进行临床治疗。现作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髓损伤病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通经方及针灸治疗。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2~68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32例,高处坠落10例,其他6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功能分级(ASIA) B级12例,C级28例,D级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6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14例,其他4例; ASIA分级 B级10例,C级27例,D级11例。2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为胸腰段脊髓不完全损伤;年龄18~70岁;经外科治疗后脊柱序列恢复,生命体征稳定;无颅脑损伤、脑卒中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语言能力基本正常;病人或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腰背部严重软组织损伤;ASIA分级A级;受伤前合并精神疾病、肢体功能障碍等;结核、肿瘤等病理性脊髓损伤。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对症及支持治疗。视病人脊髓功能现状早期床上开展肢体主被动训练、下地进行辅助步行训练、站位坐位交替训练等,每天1~2 h,根据病人情况适当增减训练时间;后期可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独立步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确保病人耐受,保持循序渐进。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通经方及针灸治疗。益气通经方:黄芪 40 g,白芍、当归各20 g,桂枝、姜皮、川芎、红花各15 g,威灵仙、羌活、防风、甘草各10 g。每天一剂,留药400 mL,早晚各一次,连续治疗4周。针灸治疗:穴位选择腰俞、命门、悬枢、脊中、大椎、足三里以及夹脊穴,采用0.25 mm×40.0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均斜向刺入0.5寸,施提插捻转得气后将2 cm艾条段置于针柄上,距皮肤2~3 cm,艾条点燃后留针3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ASIA分级[3]评价病人脊髓功能,采用肌力分级[4]评价病人肌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计算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皮感诱发电位(SEP)波幅[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秩和检验。
2.1 2组脊髓功能及肌力分级比较 治疗后2组ASIA分级、肌力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2)。
2.2 2组肌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2组肌电图检测结果中MEP波幅、SEP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电图检测结果中MEP波幅、SEP波幅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2组脊髓功能比较
表2 2组肌力比较
表2 2组肌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药物及康复锻炼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事实上,由于病人存在脊柱骨折,而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早期活动受到限制,加之突如其来的功能障碍,病人早期康复训练效果及依从性均不容乐观,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病人早期脊髓功能恢复对病人整体预后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剖学上脊髓位于人体正中线椎管,与中医理论中所载督脉有所重叠,故中医认为脊髓损伤与外邪引起的督脉损伤、脉络瘀痹以及气血逆乱等密切相关[6]。胸腰椎主要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督脉的经气温养,督脉损伤后经气运行遇阻,则气血失畅,躯体失濡养,可出现活动障碍、麻木等症状;如足太阳膀胱经损伤较重,则进一步出现膀胱功能障碍;故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可视为“督脉损伤、气虚血瘀”[7]。康复期以益气活血通经治疗,针灸治疗选穴应以督脉穴位为主。
本研究对照组病人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对症及支持治疗,主要起到神经营养以及神经保护作用,药物治疗配合常规肌肉主被动训练、站位坐位交替训练、步行训练、等速肌力训练以及膀胱功能训练等能够逐渐提升下肢肌力,促进平衡及感觉功能的恢复;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ASIA分级、肌力分级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虽然常规康复治疗在肌力、脊髓功能改善方面获得了一定疗效,但联合益气通经方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更佳。方中黄芪益气补脾,当归活血养血,桂枝通脉温阳,白芍止痛柔肝,姜皮暖阳祛寒,威灵仙行气通络,甘草和中补气,川芎、红花散瘀活血,防风止痛胜湿,羌活主祛寒解痉,诸药合用共奏通经络、补气血之功效[8]。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该方重要提取物具有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例如黄芪水提物能够增强脊髓损伤大鼠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降低脊髓继发损伤,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川芎嗪能够提升脊髓损伤区域局部血流灌注量,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以及修复进程;当归多糖不仅对脊髓损伤后异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抑制效应,降低神经水肿,延缓神经细胞凋亡,还能提升免疫功能[9]。
针灸治疗中,以腰俞、悬枢、命门、脊中、大椎等督脉穴为主,督脉针灸可治脊背疼痛、脊柱强直、虚损腰痛,脊强反折等;动物模型试验显示针刺督脉有助于拮抗血小板释放或聚集,促进侧支循环形成[10]。足三里是膀胱经合穴,卫哲等[11]认为,督脉、膀胱经联合刺激可以恢复脊髓、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于抑制的平衡,用于脊髓损伤者能够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脊髓损伤病人中MEP、SEP的表现取决于脊髓损伤程度,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提示更多的前角运动细胞损伤,则MEP、SEP波幅降低越显著[12],而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检测结果中MEP波幅、SEP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治疗能够提高感觉及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另外配合夹脊穴治疗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能够改善病人肢体感觉异常、神经功能紊乱、腰背疼痛等症状[13-14]。
综上所述,益气通经方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脊髓损伤病人脊髓功能,改善肌力以及运动与感觉功能,是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