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立
(甘肃省岷县锁龙九年制学校,甘肃岷县 748400)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础性学科,从学科的重要性来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不仅影响其未来数学学科的学习,也会对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课程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但从现状来看,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很快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困生”问题较为突出,这在农村中学表现得尤为明显,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对此,笔者以农村学校七年级学生为例,深入分析了数学学科“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并结合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学校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1.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准备不足。相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初中数学虽然和它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其变化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灵活,且学习的内容更多、知识更琐碎,需要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农村学校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准备,他们的学习目标依然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应付心理,尤其是在课后主动学习方面投入较少,课后作业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考试的科目更多,这需要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特别是需要学生在时间规划、主动学习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农村学生在这些方面相对欠缺,也缺乏外部力量的有效督促,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快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掉队现象,导致他们成为学科中的“学困生”。
2.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要求教师既要做好教学方面的精心设计,也要成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特别是要发挥其“导”的作用,在教法与学法的契合度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习惯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但是从实际来看,在农村学校中很多数学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认知不够,教育教学观念也并未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教”上面,个别教师甚至依然固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学习被动,教与学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契合,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不能够针对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导致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困难,久而久之也就成为“学困生”。
3.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辅助。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工作需要家校协同育人,这样才能够形成对学生的教育合力。但是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相对单薄。这与农村地区的旧有认识有关,即很多家长依然是觉得孩子在上学这条“道路”上不会有什么大突破,所以就有了放任的心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较少;或者觉得自己文化素质不够,觉得帮不了孩子,全部依赖孩子的自觉性,但这对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难做到。另外,现在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选择在外务工,很多七年级学生基本上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也缺乏自律性,再加上手机、电脑游戏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一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会很容易在数学学习中掉队,之后则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久而久之就成为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期教育的新发展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新变化,需要数学教师把教书与育人二者结合起来,既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方法与解题的技能和技巧,还要在学习适应力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确保学生在步入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后能够尽快适应。数学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心理上的适应度问题。
首先,要强化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引导。相对来说,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无论是从规范化程度,还是职业付出等方面农村教师都缺乏动力,这与农村地区优秀生源的流失有着密切的关联,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出现了应付的心理。对此,农村学校也要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使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农村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使广大数学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为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困生”问题提供强大助力。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针对“学困生”的问题,需要数学教师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教学。在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也要备教法和学法,提升教与学之间的契合度,针对学生层次的差异来分层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也要关注“学困生”,尽量使他们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其学习的信心;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在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让“学困生”也能够做作业,这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渐改变现状。
最后,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陌生感、紧张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觉无从下手,对此数学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多关心、关注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多肯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帮助“学困生”扭转现状。
数学学科本身是体系性较为明显的学科,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关联也较为密切,但同时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想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需要农村中学教师做好七年级数学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衔接教学工作,给学生搭建顺利过渡的桥梁,降低“学困生”问题出现的几率。
开展小初数学学习的衔接,农村数学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学习内容的衔接。教师要在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的数学内容以及对相关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小学阶段的运算基本上是自然数的计算,但是进入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则是关于有理数的运算,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给学生补充负数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扎实。第二,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师讲得更多;而进入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后,其教学内容以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同时探究性活动会更多,给学生的自由度也在增加,这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在增加。对此教师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过渡,可以通过与小学教师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习惯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衔接与过渡,使学生逐渐习惯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应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培养习惯。”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村学校七年级数学学科“学困生”问题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地与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密切的关联。“好习惯才能成就好未来”,因此在解决七年级数学“学困生”问题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七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四方面的习惯,即课前习惯、课堂习惯、课外习惯和复习习惯。所谓课前习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二是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主要的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深入研读教材,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熟悉程度,为上课高效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习惯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课上听课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课上不仅要专注地听,还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观察、主动地参与,杜绝在课堂上做“观众”,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避免在课堂上“掉队”。
课后习惯不仅包括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还要鼓励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要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尽量“不吃夹生饭”,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掉队。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绝大部分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及时的复习,导致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梳理不透彻,进而产生各种问题,所以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对于易错题、代表性例题可以整理到错题本上,同时在学完章节内容后自己来尝试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符合个人认知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摆脱学习的困境。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针对农村学校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学困生”问题,数学教师也需要调整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要立足于学情,结合农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能力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力争提升教学实效性,减少“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同时,要把“培优”与“辅弱”工作同步推进,通过精准辅导来解决“学困生”问题。
针对“学困生”问题,农村学校的七年级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多样化,要多采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情境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多样性,可以创设容易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也可以设计与农村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情境,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心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差异,结合学生层次“以优带弱”,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组建学习小组,让“学优生”去影响、带动“学困生”,这也能够解决学生不敢问老师的心理障碍。教师还要重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的功能,即一方面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多样化的优势来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给“学困生”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微课资源等,辅助“学困生”进行课下自主学习。
当前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育人,起主要作用的是学校和家庭,在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针对部分家长对孩子步入初中阶段学习不重视的问题,学校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入学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就相关的问题与家长做交流,使家长知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针对部分家长因为感觉自己文化素质较低、难以实现对学生有效督导的困惑给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如陪伴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多给学生以鼓励和关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家校之间达成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的合力,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困境。
总之,在农村学校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学困生”问题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农村学校数学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成因,积极寻找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力争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