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秀,戴伟川,周辰光,郭桢力
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细胞内外钾缺乏严重程度及进展快慢相关。低钾血症早期可表现为四肢酸软、胸闷、心悸等,严重缺钾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乃至死亡。在岛礁建设期间共收治24 例低钾血症患者,经补钾治疗后痊愈。
1.1 研究对象 24 例患者为某部参与岛礁建设的工作人员,均为男性,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上礁前在地方医院体检正常。年龄:23~50 岁[(37.1 ± 8.3)岁];在礁时间:0.1~7.6 个月[(2.9 ± 2.1)个月];籍贯:河南7 例、河北7 例、安徽3 例、山东2 例、吉林2 例、黑龙江1 例、江苏1 例、广东1 例;工种:木工6 例、泥瓦工5 例、司机4 例、钢筋工3 例、普工3 例、电工2 例、工程监理1 例。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情况和肌力水平,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为U 波增高,且>0.2 mV,伴有ST 段压低,T 波低平,随之T 波与U 波融合成驼峰状。肌力水平按照6 级分级法[1]进行评估,具体分级如下:0 级为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1 级为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 级为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3 级为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 级为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 级为正常肌力。因岛礁医疗队实验室尚不具备检查电解质条件,故未检测血钾。
2.1 临床表现 24 例患者均有在室外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长时间重体力劳动的经历。多为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加重的四肢麻木、乏力,其中伴有腹胀4 例、心慌胸闷2 例、呕吐1 例、腹泻1 例、严重心律失常1 例。22 例(91.7%)患者肌力为3~4 级,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双侧程度基本对称,无感觉障碍。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以膝腱反射变化最为显著。病理征阴性。
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示:异常19 例(79.2%),其中T 波低平或倒置伴U 波增高11 例,T波改变且U 波>T 波3 例,单纯ST 段下移4 例,ST 段及T 波均异常1 例。心电图正常5 例(20.8%)。
2.3 治疗情况 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确诊为低钾血症后均积极补钾治疗,其中19 例症状较轻者给予口服补钾(10% 氯化钾、补达秀、补液盐、岛礁复合果疏片),5 例症状较明显者在口服补钾基础上酌情予以静脉补钾(10%氯化钾20 ml+0.9%氯化钠溶液1 000 ml)。
2.4 预后情况 23 例患者(95.8%)经2~5 d(平均3 d)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心电图恢复正常,随访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1 例(4.2%)49 岁患者补钾3 d 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心电图除ST 段、T 波、U 波改变更明显外,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怀疑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后送到地方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3.5 mmol/L 的一种病理状态。可因钾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因稀释及转移到细胞内而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2-3]。低钾血症早期,心肌细胞自律性和兴奋性降低,而传导速度影响不明显。当缺钾进一步加重时,则使心肌细胞自律性和兴奋性增高,传导速度减慢,出现传导阻滞、心室内折返现象及早期后除极而引起室性心律失常[4]。低血钾症引起的心电图改变过程一般先是T 波逐渐降低至倒置,而U 波逐渐增大,之后,ST 段下移,U 波与T 波逐渐融合呈驼峰状或构成宽大的假性T 波[5]。
人体内约98% 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液,仅2% 钾离子分布在细胞外液。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主要取决于胃肠道摄入钾离子的量与肾脏吸收及排泄钾离子的量。急性低钾血症细胞外钾浓度急剧降低,使细胞内液钾浓度和细胞外液钾浓度的比值变大,使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细胞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发生明显变化。低钾血症临床以神经‑肌肉症状首发、多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行走困难是常见症状,以往有心血管疾病更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因可累及心肌而导致心律失常,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轻度低血钾症患者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1 g 氯化钾可提供13.4 mmol 的钾,每次10~20 ml,分次口服。补达秀(肠溶氯化钾制剂)可用于慢性缺钾患者,以减少氯化钾对胃肠的刺激。稀释氯化钾液体成分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高渗葡萄糖,慎用碱性药物、胰岛素及高渗氯化钠,以免血钾进一步降低,加重病情[6]。同时,补钾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避免出现高血钾及心律失常。
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多来自北方省份,且均有在岛礁上室外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长时间重体力劳动的经历。引起低血钾症可能原因:一是南海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患者大量出汗的同时大量饮水,可能使钾离子通过皮肤和尿液中排出增多[7];汗液中含钾只有9 mmol/L,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二是气温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增加,Na+−K+−ATP 酶的活性增加以及细胞摄取钾离子增多所致;三是施工人员饮食结构不够合理,新鲜蔬菜水果供给少,钾摄入可能不足。
本研究纳入患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发生低钾血症的特点及治疗方案可为后续岛礁低钾血症的处理提供参考:(1)注重临床表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持续从事高强度作业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应警惕低钾血症;(2)心电图检查简单快捷,不仅有助于低血钾症的诊断,亦有助于发现低血钾症继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7-9]。但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或正常不等于血钾正常,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3)加强饮食干预,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豆类、肉类、鱼类、新鲜蔬菜、果汁等,对预防和减少高温作业下低钾血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4)南海岛礁远离大陆,应急供给有一定难度,应配足10% 氯化钾等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建议医疗队配备干式生化分析仪确保及时检测电解质水平,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