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解读

2023-03-09 12:55蒋向利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知识产权服务

◎ 本刊记者 蒋向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全国一盘棋”理念,不断健全完善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公共服务机构人员能力水平,更好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需求,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实现均衡性和可及性的有效途径和方向。

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五年任务细化为具体实施举措,将工作重点从建体系、打基础向提效能、促普惠转变,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运用体系协同发力,促进服务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突出普惠服务。实现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让想创新的人有公开便捷的路径找到公共服务,让能创新的人有公平均等的机会享受到公共服务的政策红利,推动各地区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多元服务。积极推动服务主体、服务渠道、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多元化,广泛动员各类社会服务力量,集众人之力,汇众人之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集聚公共服务资源,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多样化的创新需求。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强调分层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分级分类管理,根据服务主体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各类服务对象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各服所需的分层服务机制,推动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力争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公共服务效益。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专业服务。针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服务类型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机构在各自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核心服务优势和专业服务特长,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品牌,持续强化高水平、专业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促进服务协同。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互衔接,注重理清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边界,鼓励市场化服务机构在提供高端化、专业化、个性化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提供公益性服务,加强规范性引导,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叠加效应,促进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实现有为政府保基础、有效市场促高端。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若干针对性举措

《实施方案》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均等化、领域多样化、支撑数字化、人才专业化五个方面,提出若干针对性举措。

一是推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以更大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队伍。在发挥省级骨干节点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地市级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面,拓展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重要网点的服务领域,鼓励省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认定更多的公共服务机构,有序推进公共服务机构提质增量、末端发力。

二是推进服务供给更加均等。从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度、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同发展、规范开展知识产权政务服务评价等方面,引导各地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线下“一站式”服务模式,扩展线上“一网通办”服务范围,推动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统一、线上线下服务协同、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区域公共服务发展平衡。加快形成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边界清晰、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

三是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多样。全面梳理不同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和服务能力,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阶段,探索建立供需匹配、分层服务的公共服务机制,力争用有限的服务资源创造最大的服务效益。推动公共服务更好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重点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领域新业态、乡村振兴等领域,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四是推进数字化支撑更加扎实。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数据资源供给力度,丰富信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支持市场化数据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五是推进服务人才更加专业。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关键

实现均衡性和可及性,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是关键。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围绕国家实验室、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资源供给,充分激发其创新动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基础性研发和关键技术突破,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释放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全国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已实现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45%,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国家级重要服务网点达到348 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框架逐步完善,具备提供精准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可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探索开展从知识产权申请、信息加工、预警研究、咨询规划、交易转化、数据规范交易、知识产权投融资、维权与法律服务等全流程、嵌入式服务。

发挥专利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也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的应有之义。专利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拥有庞大的专利商标信息及审查过程积累的个性化数据,在开展专利商标分析服务方面具备数据资源优势,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卡脖子”核心技术领域,加强与各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及网点的合作,协同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新领域新业态是特色突破

实现均衡性和可及性,对新领域新业态提供公共服务是特色突破。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化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经济革新,新技术革命产生的创新成果与各领域、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更广泛的以新技术为基础和创新要素的新产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知识产权法律制定修改工作时,也重点提到要在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现制度创新。

作为数字经济组成重要部分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不仅亟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就新业态制订相关政策,各地也围绕数字经济探索保护模式,目前深圳、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工作,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代理、保护模式探索也必将为均衡性和可及性提供重要补充和支撑。

服务重点产业是重要内容

实现均衡性和可及性,对重点产业提供公共服务是重要内容。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指出,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19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鼓励支持各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鼓励建设开放协同的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很多省份在为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上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建设了一批专题专利数据库,形成了一批产业专利导航报告,集聚了一批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人才,知识产权资源与市场需求形成有效匹配,促进重点领域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总体优化配置,形成循环累积、持续有效的发展动力和激励机制。

这个过程也是政府、市场、产业相互作用并且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政府、市场、产业通过相互作用、交叉影响推动整个知识产权服务系统螺旋上升。在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市场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过程中,基础支撑型、发展推动型、要素配置型的知识产权服务可以分别在不同成长阶段,在建立巩固市场基础、推动完善市场环境和加速催化市场运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乡村振兴是重要手段

实现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公共服务支撑是重要手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巩固和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而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则为乡村经济建设和乡村治理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要实施“知识产权乡村振兴工程”,这既是知识产权系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知识产权服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民致富增收的重大举措。

实践证明,知识产权工作的着力点不仅仅在工厂车间,同样也在田间地头。要注意加强乡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系统化统筹推进,深化在公共服务政策支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综合发挥好专利在助推技术攻关、前瞻布局,地理标志在助推标准管理、品质升级,商标在助推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聚焦重点特色产业,发力一统,进一步加大培育支持力度,通过资源集成、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等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变政府输血为市场造血,以点带面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各地区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

实现均衡性和可及性,东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和财力仍有差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中西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但是关于对西部地区的帮扶还没有相关明确的政策指引。多数省份发布的《“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中,也没有涉及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帮扶等内容。《实施方案》首次明确强化对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帮扶,对于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要素流动协作、推动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

东中部地区可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对西部地区帮扶的规划,重点做好智力帮扶;在具体举措上,可以支持高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和西部地区,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助力西部开发;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为西部地区开发定制化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及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培训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西部地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获取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也可以利用在线课堂、线上知识产权图书馆等,为西部创新主体提供东中部线下培训名额,推进线上线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协作等,强化对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帮扶,助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全国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知识产权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