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贵州民族大学)
★修辞能使语言变得优美,内容变得生动,能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提高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因此,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修辞的作用尤为重要。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文学体裁之一,包括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其中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所蕴含的修辞也是数不胜数。众所周知,修辞在诗歌创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它决定着一首诗的可读性、影响度、传播范围和流传时间。因此,诗人对于诗歌中修辞的运用是十分重视的。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第一个句子中的“潜”“细”和“润”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和风细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通过这样简单的诗句便能让读者穿越千年和杜甫感受同样的“风雨”,身临其境般感受作者的心境;第二句的“绣”和“千”则分别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杜牧将骊山的一草一木用锦绣作比喻,充分展现了骊山上一草一木的繁荣茂盛和绚烂多姿,而用“千”门来夸大华清宫,不仅展现出华清宫的雄伟壮丽,还从侧面讽刺了唐玄宗的骄奢淫逸;第三句则分别采用了拟人、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不一样的灵动感,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春日。正是修辞所发挥的作用,才能让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除了在古诗中,修辞还运用到现代诗里,比如“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我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徐志摩《山中》),这几个句子中的“酵”“攀附”“吹醒”,无疑也都是经过诗人的仔细推敲,它们的表达准确且别致,同样都是修辞的运用,诗人总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平常的景物表现得如此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诗歌中,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修辞都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通过修辞了解诗人笔下以及内心深处所渗透出的情思,更加形象具体。
小说作为最常见的文学体裁,主要包含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因此,在小说的人物、环境以及情节的描写中,修辞就变得极为重要且特殊。鲁迅在《药》中写道:“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些不被注意的细节却被鲁迅捕捉到,这种比喻把当时观望人群的内心剖析得如此透彻,他们冷漠、无动于衷,甚至没有一丝怜悯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鲁迅看到这一场景,通过生动的修辞将自己内心火热的炙痛、愤懑且哀其不幸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写道“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灵魂被唤醒”,就分别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爱”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对于一个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来说,海伦·凯勒能够透过层层黑雾看到老师所播撒的光明,这是物象世界所看不到的。但是通过修辞的运用,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我们走入她灵魂的深处,感受那爱的光明。
在杨绛的《老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一句中,作者分别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利用外貌描写,将老王极差的身体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再利用老王给作者送鸡蛋的反差,让我们看到老王的淳朴和善良,而这也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此,可以看出,小说中的修辞能将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将情节描写得生动有趣、将环境描写得真实细致,让读者透过文本与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文本中蕴含的作者的深层次情感。
散文是作为抒发作者情感的写作方式中较灵活的文体,因此,在散文中运用修辞无疑是锦上添花。比如,在《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这篇课文中,连续运用了拟人、反复等一系列修辞——“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系列修辞,不仅将春的美好与作者的感情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通过修辞感受到不一样的春天。再比如,在《紫藤萝瀑布》中,不断出现的修辞将紫藤萝花描绘得十分形象且生动,并且还以“瀑布”为喻表现紫藤萝花的细腻。“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不停地生长”,通过修辞就可以看出紫藤萝花从整体形象上就显得枝繁叶茂;“‘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一连串的拟人,把花的活泼烂漫写得活力四射。在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将自己和妻子背上的“母亲和孩子”比作“整个世界”,利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爱这一抽象的概念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正所谓形散神聚,虽然散文行文随意,但文中的意却是如此坚固。在真挚的语言中,也总有出乎意料的修辞手法,将整个感情推向高潮。总之,修辞的使用让句子表达的情景更加立体,也让整个句子富有美感和动感。散文之所以美,不仅在于情感真切,恰到好处的修辞更是让整篇文章的情感融入我们的内心中。
说明文是一种区别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特殊文学体裁,它意在将科学研究或抽象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在说明文中,修辞的运用同样存在。但区别于其他文体,说明文中修辞的说法普遍不同,比如在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以下描述:“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作者利用“虹”和“弓”作比,将一个桥的形状生动地展现出来,既符合现实,又增加了说明文的趣味性,而在说明文中,这样的手法叫作打比方。此外,“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显示了卢沟桥的坚固,在说明文中,这样的对比叫作作比较。虽然在说明文中的叫法不同,但修辞效果却同样生动,也让一篇科普性文章充满了灵动感。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普遍采用逻辑顺序来表达主张和提出建议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古至今,议论文是普遍存在且未消逝的文学形式。在议论文中,同样也有大量的修辞运用,比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将懒人比作米虫,深刻表达了“有业”是做人之本的观点,也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在议论文中,这样的修辞称作比喻论证。此外,在文中,“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以及把“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者进行对比,也让梁启超的观点更加清晰和明确。在议论文中,这样的修辞被称作对比论证。无论是何种体裁,修辞的运用都是广泛的。在议论文中,正是有修辞的运用,论点才能更加清晰、明确地展现出来,读者才能洞悉深奥的道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