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鑫苑小学 朱海湘
全景式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伙伴合作,还主张将社会生活资源与教育相结合。全景式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评价反馈、成果交流这五个步骤。通过践行全景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发展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解放自己,在互动评价中树立自信,从而培养学生成为自信、自立的人。
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举例出示人民币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常用的各种人民币。现在的家长在购物时多采用“支付宝” “微信”等进行付款,学生不常见到真实的人民币。有学生说,在超市见到过面值100元的纸币,坐公交时见到过面值1元的硬币,但是面值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很少见到,有的学生甚至从没见过1分、2分、5分的人民币。在练习中,由于对人民币的种类认识不足,学生会出现将“付给营业员5角钱”换算成“付1张2角的纸币和1张3角的纸币”的错误,很显然,我们国家没有面值3角的人民币,“3角”应该换算成3张(枚)1角,或1张(枚)1角和2张(枚)2角。学生对人民币种类的认识不清,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也让真实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
数学教材中有“小小商店”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以教材为“窗”,推开这扇“窗”,可以模拟建立一个小镇,小镇上有“熊猫超市” “兔小姐银行”,角色都由学生扮演。超市当中的“经理”负责进货、定价,“营业员”负责销售、结账,“理货员”负责分类、整理。教师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人民币(仿真)。“银行行长”可以让教师担任,学生通过自己的表现从教师这里挣得人民币。也可以到“兔小姐银行”存钱、借款,“银行经理”负责确定存入多少钱,“职员”负责办理业务。在实践中,学生经历一系列换币、找币的过程。在活动之后,要让学生盘点一天的成本、利润,借此总结、体会“付出的钱” “物品的钱” “找回的钱”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真实的生活产生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情境生成真实的问题。数学的内容、问题、形式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当然不能编造问题,要从社会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全景综合,让低年级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会如何理财、变废为宝。将社会中的各类情境“搬”入学校,学生可以对生活中常见的职业有所了解,从而在解决各类真实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能力,享受合作的成功。
全景式课堂用问题作为引领,围绕项目活动展开,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
例如,“垃圾分类”已成为社会的新时尚,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时尚项目,以此来吸引学生。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统计知识,可以让三年级学生每5~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小课题。首先,要求学生学习一下本市生活垃圾的四分类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然后,学生可以统计一个家庭在一个月中产生的垃圾数量。在分别记录“厨余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数量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统计标准,用“重量”而不是“个数”来计算。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还可以在课堂上引申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让可回收物在家庭中再利用之后,再进行家庭垃圾数量的统计,画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观察变化的规律,体悟变废为宝,养成生活好习惯。
又如,在食堂用餐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小项目:怎样实现最优的排队顺序,避免食堂门口拥堵?教师引导学生统计现有的用餐人数、各班级所在的位置,如表1:
表1 各年级用餐人数和所在楼层
要求学生根据各班的人数、楼层所在位置,去优化排队顺序,安排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中午用餐的时间。
这样的实践,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生活当中去观察、动手、思考、调整,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释放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学生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自我,建立道德人格,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全景式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将自己的名字由陶知行改成了陶行知,因为他认为不是知道了才去行动,而是实践了才会知道。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可以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要求学生小组活动,采摘、测量、评价他人的方法。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深度进入学习活动。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慢慢地转动尺子,沿着树叶不规则的边测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树叶贴着尺子边滚动一周进行测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手去估计;等等。这些方法都测量得不够准确。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要排斥教师监控、指导、讲授,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测量得更准确?可不可以把不规则的、弯曲的树叶周长转化为可测量的、直直的边?引导学生用线贴着树叶一周,再拉直测量,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在此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特定的拓展活动——“不一样的测量”:我们教学楼的周长大约是多少?你准备怎样测量?可以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测量吗?这一活动是数学内部领域的全景综合,学生会有多种估计方法:一拃长、一步长、一庹长。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官,手动起来,脑转起来,嘴巴说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平等交流,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探索者。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评价同伴的方法,改进自身的方法,共同努力,一步一步地将测量方法优化。在这样的活动中,知识的掌握已不是唯一的评价依据,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在“与我相关的一切”中发现自己的优良品德,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学会欣赏他人,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学习风格都有自身的特点。全景式教学可以包容儿童多样的学习风格,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这一课中,有这样的题目:比较下面两幅图中的时间。
图1 “8时差5分”
图2 “8时零5分”
这两幅图表示的是“8时差5分”“8时零5分”两种时刻。图“8时差5分”中的时针几乎精准地指着8,学生在看钟表的时候很容易看成是8时多,有的学生就会写成“8时55分”。实际上,“8时零5分”是8时整再过了5分钟,“8时差5分”是再过5分钟就是8时整,是7时55分,这两个时刻都接近8时。
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一个项目:研究本周周一至周日7天内你在“8时差5分”和“8时零5分”两种时刻分别在做什么(8时整正式上早读课)。让学生分小组记录,再组织课上交流,出示不同的图片讨论:这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有可能是在“8时差5分”做的吗?有可能是在“8时零5分”做的吗?这是早上的“8时差5分”还是晚上的“8时差5分”?这两种时刻相差多久?你在什么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时刻?
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求学生做题时更加严谨,并且教育他们学会珍惜时间。
在全景式的课堂中,学生们都有机会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建设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全景式教学关注的重要方面,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全景式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情感,拓宽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拥有快乐、充实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