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要义、 鲜明特征和时代意义

2023-03-08 22:50:44崔明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时代生活

李 燕, 崔明海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424,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聚焦于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42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 到2035 年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8。 如何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全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 阐释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要义、 鲜明特征与时代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党的初心使命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也可以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一、 美好生活的基本要义

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6,这既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实践所选择的。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对党的领导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人民美好生活,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4], 为实现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 我国于2020 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于2021 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为促进共同富裕、 绘就美好生活蓝图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 我们已经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历史阶段, 必须始终如一地坚定党的领导, 从各方面努力把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把党的整体协调统一起来, 使我们的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充裕的物质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创建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 人类只有在衣食无忧后, 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创建更好的生活。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去解决我们国家的各种问题,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到建党一百年时, 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 2021 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70 亿元, 人均GDP 达到了1.26 万美元,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1.21 万美元, 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现在, 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但仍然要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 提高小康社会的质量。 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 须把握三大战略举措, 坚持缩小“三个差距” 的主攻方向, 使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少走 “弯路”。 在任何时候, 都要把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放在首位, 只有坚持这一点, 才能为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丰裕的物质基础。

丰富的精神文化是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新时代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必须为人民提供 “丰富的精神食粮”[4]。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民群众基本摆脱了物质的桎梏, 基本生存问题已经不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 人们如今更关注的是围绕自身完善发展和探寻自身生存意义的精神生活, 丰富且健康的精神生活逐渐成为创建美好生活的关键核心和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生活是否美好, 不仅在于充足的物质生活生产资料, 还在于生活能否使人感到精神愉悦。 从2015 年至2021 年这长达6 年的脱贫攻坚战中, 我们要脱的 “贫” 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物质生活的匮乏只是“贫困” 的一个切面, 真正落后的是思想观念, 真正要脱贫的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所以, 当人们用来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 就更要去探索挖掘自身最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当人民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实现“双富裕”, 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双丰收”, 才能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5]159。

秉持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进入新时代, 人们在民主、 公平、 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 公平正义是实现美好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使人民获得幸福感也离不开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 是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的平等, 是全方位各领域的公平正义。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全面地体现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6]570。 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前者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 后者却过度强调物质, 二者优劣显而易见。 党所实施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7]106。 这就要求在我们的制度安排中, 须将公平正义作为基本原则, 将增进人民幸福、 体现人民价值作为目标, 为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制度依据。

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同时也要供给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人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界, 离开了自然界, 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 大自然的健康是人民身体健康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健康生活就无从谈起, 人也无法实现具有更高要求的美好生活。 因此,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的幸福生活、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在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 矢志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一种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 节能减排、 人民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 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二、 美好生活的鲜明特征

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性, 就是 “坚持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12。 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建设新时代美好生活、 实现共同富裕同样需要广大群众作为实践主体, 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由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 “人民性的重点就是人民利益”[8], 而新时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主要是人民在人民利益方面产生的新的需求, 所以新时代美好生活在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同时, 还要从多层面、全方位去满足人民的多样性的利益诉求, 只有当人民的实在利益得到满足时, 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 2021 年, 我们赢得脱贫攻坚战,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 第一次彻底消灭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继续推进人民的共同富裕事业。 无论是整体脱贫还是共同富裕, 均体现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人民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时代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被 “三座大山”所束缚的人们, 向往的是能够自由独立的美好生活;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千疮百孔、 百废待兴的国家, 摆在人民面前的是种种困难和挫折, 虽然已经摆脱压迫, 但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便是这一时期党和人民的头等大事; 在改革开放时期,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民更加向往物质条件相对较为富裕的生活; 在新时代,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建设, 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人民在新时代想要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富强的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是党不懈奋斗的方向, 在新时代, 党中央不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回答人民之问, 书写时代答卷。

多样性与协同性的统一。 新时期的美好生活,不仅仅是指人们的幸福, 更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体美好。 基础性的物质需求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共同基础, 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质量准则都具有物质性, 这体现了美好生活的统一性内涵。 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们的需要逐渐从 “单面” 向 “多面” 转变, 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要, 如寻求更好的工作、 更稳定的收入、 更富裕的生活, 而是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如期盼更完善的教育、 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精彩的人生; 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具有小康水平的生活, 而且对民主、 公平、 正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显著, 个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组成的集合也日益复杂化、 多元化。 人的需求是建立和发展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经济生活中,大力发展生产, 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 在政治生活中, 强化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 使人民能够平等、 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人们的发展需求, 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 同时社会的进步会带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要实现美好生活, 人民与社会就必须协同发展, 互相成就。

奋斗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9]142。 美好生活即意味着幸福生活, 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努力拼搏的目标, 也是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和力量, 而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创造性劳动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新时代的劳动者已经从基本生活需求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了, 他们更注重创造幸福、 体悟人生, 为社会服务。 美好富裕生活需要不断奋斗, 奋斗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 在新经济形态下, “三创” 即创新知识、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是新时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三创” 在创建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要提高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重点在于培育具有创造精神、 创新能力的劳动者, 要不断地提升人才的品质, 培养具有“三创” 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为创建美好生活提供人才库, 让创新性劳动成果造福人民、 推进美好生活建设。

三、 美好生活的时代意义

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人民群众对更加平衡、 更加充分的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经济社会要实现更加平衡的发展, 关键在于要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加有效、 更加充分地惠及全民, 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 简而言之, 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让社会财富在全社会流动, 形成人人共享发展机遇和致富机会的和谐环境。 无论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还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美好生活, 都离不开人民。 其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变为现实, 把不和谐的社会问题解决掉, 都要靠群众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10]192,是解决新矛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重要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并鼓励人民群众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在力量, 为促进共同富裕、 建设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其二, 要始终维护人民的权益。 只有当广大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才能全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才能为创建美好生活、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助力。 其三, 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 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衡量标准, 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 要依靠全体人民实施发展策略, 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有益的发展成果, 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初衷, 让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平等地享受美好生活的机会。

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中, 我们于2021 年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阶段, 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必须重点把握的阶段, 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我们, 既有新的开始和新的方向, 也有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社会矛盾。 因此, 要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 抓住新的发展阶段机遇, 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同时, 一定的发展实践必然受到某种发展理念的引导, 而发展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发展的效果甚至决定成败。 新发展理念为党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又该如何实现这一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答案, 并就如何创造美好生活、 推进共同富裕解决了疑问。 新发展理念的根本目标在于为广大人民谋求福祉、 为国家谋求兴盛, 这也是我们党推进共同富裕、 建设美好生活的起点与归宿。 在实现人民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先导, 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促进共同富裕、 创建美好生活, 不仅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 坚持新发展理念, 还需要建立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国际国内双循环相辅相成的新型发展格局, 统筹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在面对外部重大冲击时, 更加有效地维护好人民的权益。

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和构建美好生活重点在乡村, 难点也在乡村。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在新时代领导广大人民持续建设美好生活, 要向人民供给大量的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其与日俱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还比较差, 农村环境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11]864-876。 任何发展都要从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可持续性出发, 而非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或仅仅强调环境保护[12]1-9。 要实现乡村振兴, 离不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乡村内部的文化培育, 离不开乡村内部生态环境的美化。 首先, 要使乡村富裕起来, 厚实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 有了充足的物质, 乡村成员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成员流动更加稳定, 不仅使得乡村的人留下来, 更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员建设乡村, 保证了农村发展的人力持续性。 其次, 经济是政治、 文化发展的基础, 乡村经济得以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秩序、 人文道德的重塑, 有了秩序和道德的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调动集体力量建设乡村, 提高效率, 增强合力, 为乡村内部的文化培育和乡村内部生态环境的美化创造条件。 无论是建设富裕美好生活还是振兴乡村, 都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只有当普通群众成为有一定文化素养和道德约束的个体时, 才能够更好地去振兴乡村和推进共同富裕, 从而推动完成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共同使命: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筑。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 “全国一盘棋” 的思想, 从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全国一盘棋” 思想在目标对象上的升华, 从局限于中国一国扩展到世界各国, 从造福一国人民到惠及全人类。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 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当人们对物质生活基本满意后,对精神世界的发展便越来越关注。 因此, 追求“双富裕”、 “双美好” 就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我们的追求是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团结在一起, 为了人类的幸福富裕生活, 为了让地球成为一个美丽的、和谐的、 充满活力的世界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世界其他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谋求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幸福。 建设一个美丽的世界, 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关系到每一个人, 需要全世界、 全人类为之共同奋斗。 这就要求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 共同克服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提高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中国逐步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近世界的中心, 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大国应有的贡献。 在此过程中,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并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同时, 我国也在体育、 科技、 教育等方面加强与世界的交流, 并把中国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国家分享。 除此之外,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 对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从不懈怠, 同时还为维护世界和平、 实现全人类幸福美好生活做出各种贡献。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时代生活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HANDS OFF THE WHEEL
漫生活?阅快乐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