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运动对高校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以上海非遗小青龙舞龙会为个案分析

2023-03-08 22:50庄俊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舞龙认同感中华民族

庄俊芳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文化基础部, 上海 嘉定区 201808)

2017 年1 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体育教育等各环节, 贯穿于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等领域, ……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 推进戏曲、 书法、 高雅艺术、 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到2025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1]186将舞龙运动引入高校特色体育教学, 不仅有利于完善舞龙运动的课程体系, 加强舞龙运动的学科建设,也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提升民族凝聚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积极探索将上海非遗文化小青龙舞龙会融入高校特色体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舞龙运动已成为高校建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抓手。

一、 舞龙运动激发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 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 传播者和创造者, 培育学生民族文化自觉性, 增强其文化归属感、 认同感、 自豪感, 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2]173。

我们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关于 “民族文化认同感” 的问卷调查, 数据显示: 高校学生多来自全国各地, 因民族差异、 地区差异大,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自我封闭、 抑郁、 人际隔阂等问题, 有些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 诚信意识淡薄, 自立勤俭精神弱化, 与人交往相处能力差。 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普遍认知不足, 对中华悠久历史及当今政治生活不感兴趣。 因此, 新时期, 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切实解决当前民族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尤为迫切。 现在的民族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 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知识结构等原因无法胜任日趋复杂的民族教育; 其次, 高校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够、 感染力不够、 吸引力不足,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不能有效发挥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平台优势; 再次, 高校对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不够, 未能产生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学术成果。 部分学生对民族教育的认知不足, 上课时敷衍应付,更使高校民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新时代要求我们“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中, 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3]191。因此, 高校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民间舞龙习俗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色彩, 深受华夏各族的喜爱,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演进, 已成为中华各民族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 高校将舞龙习俗融入特色体育教学中, 对激发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及弘扬、 培育民族精神有着积极作用。 上海工艺美院紧紧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的主题, 充分挖掘、 整理当地非遗文化资源, 将上海非遗小青龙舞龙会引入特色体育教学中, 开设从扎龙、 舞龙到非遗文创等系列课程, 寓教于乐, 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实用性, 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据记载, 小青龙舞龙会兴起于清朝中期上海市嘉定菊园新区, 2009 年被确定为上海非遗文化[4]314。参加小青龙舞龙会的同学表示, 小青龙舞龙会不仅是一种体育项目, 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一种珍贵的集体记忆。 多数同学通过舞龙会体会到我们祖辈坚韧不拔、 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 高校开展非遗特色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提升高校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并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 集体荣誉感。

舞龙运动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百年,并被中华各民族接纳、 推崇, 其原因就在于舞龙习俗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 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喜爱和普遍认同。 舞龙运动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辛勤与智慧的结晶, 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益求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盖尔纳曾指出: “农业社会集体认同的特点在于局限于分散的地域, 并靠语言、 风俗以及出生地等因素而联系起来。 ”[5]14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正是舞龙运动产生的深厚土壤, 舞龙习俗在华夏各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合力推动下逐渐形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体系。

高校以舞龙运动作为精神寄托, 增加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的内容, 构建涵盖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体系, 不仅有助于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使中华文化的共同基础变得更加宽广和厚实, 并且影响到海外, “随着海外华人人数的增加, 影响的扩大, 舞龙的影响也越大,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 走进中国的一条途径”[6]66。

二、 舞龙运动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 扩展力

所谓的民族凝聚力是“在特定的民族共同价值导向下, ……全体成员集聚结合在一起, 逐步达到情感、 观念、 思想、 行为等多方面的相互认同, 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推动特定民族不断向前发展”[7]5-7。

我国舞龙习俗孕育于民间, 是国家观念和宗族理念并存机制的重要展示, 从国家角度看, 舞龙组织融合了一批具有共同民间信仰、 相同生产方式、相近民俗习惯的地方团体, 它在丰富民间社会生活, 增强族群团结, 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从宗族的角度分析, 舞龙习俗促进了宗族成员的内部团结, 通过具有强烈仪式感的舞龙习俗、 周期性的祭祀及表演活动, 将宗族成员汇聚起来, 团结壮大了宗族力量, 并免受外人侵害。 同时, 宗族成员在舞龙习俗中也融入了敬天祭祖的活动, 祈祷家族昌盛、 人丁兴旺、 五谷丰登, 又进一步把家族成员凝聚在具有共同祖先血脉的整体中[8]113。

舞龙运动是集体运动, 需要多人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 每个人执行自己的特定任务, 以展示自身个性, 更重要的是要展示整体的连贯性, 舞龙运动“多人一龙” 完美表演与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 思想内涵融合发展, 反映出中华民族和合共生、 团结发展的精神主旨。 源于民间、 兴于民间的舞龙习俗用独特的形式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并将其融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骨髓中。 不论是在海峡两岸, 还是在异域他邦, 炎黄子孙只要看到独具中国特色的舞龙运动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听到激昂喜庆的民族音乐, 就会油然升起 “我是中国人” 的认同感、 自豪感。 因此, 即使在海外, 舞龙活动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在龙文化的熏陶教育下, 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同心同德、 凝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舞龙习俗在长期的发展中, 逐渐与当地的民间宗教、 民间信仰融为一体, 带上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成为具有内聚性的民间宗教信仰仪式, 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扩展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舞龙对于中国文化传承,表现为它不仅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又为民间文化的传承提供有效途径和渠道。 ……舞龙还自觉不自觉地承载着凝聚民族智慧, 推引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 ”[9]307

舞龙习俗扎根于中国五千余年的华夏血脉中,在其形成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 舞龙习俗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见证, 团结进取的结晶, 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 坚韧不拔、 奋力拼搏的优良品质,并贯穿于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之中, 推动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高校特色体育课程通过舞龙运动这种独具特色的形式,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

三、 舞龙运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与团队合作精神

当今世界, 经济飞速发展, 信息日新月异, 中西文化猛烈碰撞, 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 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 不少人自小养尊处优,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集体观念、 合作精神, 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文化自信、 民族自豪感不足, 盲目媚外。 舞龙运动走进大学校园后,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质, 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而且可以引导大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舞龙运动背后蕴含的丰富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爱国情怀, 从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与团队合作精神。

(一)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联系更加密切, 西方文化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侵入国人的理念, 甚至俨然成为主流文化。 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还在逐步建立阶段, 无法正确对待中西文化, 他们对流行文化情有独钟, 把欧美的体育明星、 影视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 以出国留学为荣耀。 在体育界, 各类流行的世界运动项目也被引入我国体育赛场, 当代青年对奉行“更快、 更强、 更高” 目标的西方体育文化产生极大兴趣, 西方体育文化猛烈冲击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应该认真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每个中国人更清楚我们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 龙是中华文明的图腾, 是中华民族的标志, 龙文化承载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各族人民友好交流的印记。 舞龙运动流传至今, 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而鲜活的集体记忆和悠久历史, 能够弥补教材的不足, 帮助大学生更全面、 更真实、 更贴近本源地学习历史文化。 因此, 在舞龙运动中, 通过对龙文化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 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自豪感, 理性对待中西文化。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 中国飞速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 我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我们有实力一步步踏入世界舞台的中央。 国家自信来自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源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 舞龙运动,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是活的历史, 肩负着延续民族精神的重任。 高校应以舞龙运动等民族特色体育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 增进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民间传统舞龙活动是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互帮互助精神的反映, 饱含着广大民众强烈的凝聚意识和集体意识。 从深层次上看, 舞龙运动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民族、 多元文化的兼容性, 这决定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的基本理念。 中国人重视群体价值, 强调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和谐。 从舞龙的角度理解, 这是一个集体项目, 注重协调龙珠与龙体、 龙体与舞龙人、舞龙人与舞龙人、 龙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 参与者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每一个人都要做到龙人合一、 团队一致。

首先, 龙珠与龙体的配合要天衣无缝。 龙珠是舞龙运动的灵魂。 在舞龙活动中, 龙珠既要突出自己的表演特色, 又要引导龙体整体动作。 龙珠行云流水的表演与龙体精准到位的配合是舞龙运动完美呈现的关键。 龙珠与龙体犹如将军与军队的关系,将军既要冲杀劈砍, 冲锋在前, 又要发挥指挥才能, 精准判断, 带领军队冲向敌人最重要的阵地。

其次, 舞龙者与龙体的配合。 整套舞龙运动是由舞龙者执舞龙器具按照事先排练的动作逐一展示表演, 为了追求舞龙运动动作变化多样, 舞龙者要不断变换高难动作, 而且注重与龙体的完美合一。每位舞龙者都应对舞龙运动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崇敬之情, 将舞龙视为神圣的表演, 深刻领会龙在凌空飞舞时的动作展现要领。

再次, 舞龙队员间的配合。 每个舞龙人都要牢记自己在舞龙过程中的方向、 动作、 路线, 还要兼顾前后队员的动作, 以保证舞龙整体形象的展示。舞龙运动要求每个舞龙人的心里都要始终有一条腾飞的龙, 自己是龙体上的一个部分, 用意念想象龙飞舞的样子, 以此达到舞龙者与舞龙者协调有序、配合适当的理想状态, 也就是舞龙的最佳境界。

舞龙运动需要高度契合, 为追求舞龙运动的完美呈现, 队员之间逐渐培养起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 并慢慢渗入到队员的思想意识中。 “欢庆吉祥、 颇有难度的舞龙表演和 比赛, 也是一种热爱生活、 积极进取、 勇于竞争精神的体现。 ”[10]38舞龙训练后, 参加的大学生都会充分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并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 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

四、 小结

许多高校将舞龙运动作为体育教育手段, 加强舞龙运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引导大学生由对民间舞龙习俗的接受、 喜爱, 逐渐转变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 非遗特色舞龙运动系列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播了精湛的舞龙技术、 技巧,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素质,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自豪感。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引入非遗舞龙运动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手段是有效的, 同时在引入非遗特色体育项目时要充分适应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高校教育体制, 并与当地民俗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观念、 协作精神, 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相互包容、 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的和谐精神, 而且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民族认同感、 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舞龙认同感中华民族
舞龙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中秋舞龙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