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展开路径

2023-03-07 00:01王丹阳傅安洲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优化路径基础教育

王丹阳 傅安洲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能力。然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教育主体缺乏广泛性、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教育师资缺乏专业性等现实困境,使得教育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从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系统规划;丰富教育主体,拓展实践教学;强健育人师资,落实课程思政;创新考评机制,明确效果导向等方面优化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从而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6-0020-04

2014 年 4 月,在中央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进一步成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保障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的重要理论,学习与应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体国民的应尽之责。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培育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尚未完善,因此,需要探寻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进行反思,铺设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在分析新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基础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开展国家安全工作整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保证国家生存、民族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加以改进与提升。客观剖析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加快破解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

(一)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也更为复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加之学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中通常采用简单课程讲解、讲座宣传、会展报告、调研参观等形式,教育实践形式较为分散,未建立小初高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系统化教学,此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普遍以一个或多个热门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所包含的十多类安全教育缺少全面介绍,导致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每类安全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是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缺少整体教育内容的规划,不利于学生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逻辑。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侧重片面,忽视全面,使得教育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逻辑知识体系。

(二)教育主体缺乏广泛性

教育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教育主体一般是各学校教师,教育客体毋庸置疑是各阶段的学生。但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教师由于教学惯性行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往往采用单项输出、简单灌输的方式,学生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因此,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育主体不能局限于学校及教师,还要发挥好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的联动效应,做好整体规划,系统调配。然而,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主要还是学校及教师,缺乏相联动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将教育主体完全归结为一方,忽视多教育主体的协同配合,不利于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和质量。

(三)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群体,其思维发展特点是具有开放性与创新性。但当前教育实践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传授的方式缺乏灵活性,教育活动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为主,学生处于单方的接受者位置。新时代的青少年是一群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群体,具有跳跃灵活的思维方式,传统单调且缺乏变通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他们的持续关注和热情。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缺乏实时性。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加快演变,传统安全问题和新型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亦要紧跟时事,依据世情、国情的新发展、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但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尚存在教育课件陈旧、教学内容久不更新、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育课程等问题。此外,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缺乏全程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项通过培育人内在精神进而转化为外在行动的系统性教育工程,这一质变过程需要量的不断积累。但在目前开展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中,学校尚未做到从“课程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利于学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教育师资缺乏专业性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教师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作用,对实际的教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师资主要还是局限于各大中小学,缺乏校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职部门和专业队伍。同时,一些学校还存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专业师资不足及素养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负责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课程的教师大多由思政课教师担任,多将总体国家安全觀教育蕴于政治课程之中,作为课程讲解的一部分来展开,缺乏专职教师、专门教科书与必要课时的保障,导致教育效果欠佳;二是学校负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导致他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影响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信度;三是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年级之间缺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统一规划部署,导致教育工作缺乏协调性,降低了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效度。

二、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优化路径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是在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进行的综合性教育实践。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主要指向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通过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基于此,搭建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体系,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对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系统规划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制之前提。2015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要求“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全面、系统、全覆盖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高国家年轻一代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对于固本安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能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预备役、临时工,必须发挥持久作战的精神,构建从应急到规范,从防范到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主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长效机制。在教育实践之初要制定教育逻辑框架,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具体目标,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统筹校内外各领域总体国家安全教育要素,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机融入的教育格局,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构建系统完整的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体系,保证教育过程中方向正确、方法科学、管理高效。

(二)丰富教育主体,拓展实践教学

总体国家观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性教育工程,不仅需要科学理论教学的支撑,还需要实践教学的落实。拓展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将理论内化为自身认知与认同,在实践中锻炼并提升国家安全的保卫力。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推动不同教育主体形成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场域,其良好的教育设施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天然优势,是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要阵地;社会作为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成才起着奠基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站,其教育内容将影响个人的一生,是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必要阵地。因此,应该综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优势,建立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打破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单一依靠学校的现状,最大强度提升教育力量,共同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高效开展。

(三)强健师资队伍,落实课程思政

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学识修养,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要选用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专业素养和高尚品格的教师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团队,使教育更加具有信服力与真诚度。同时,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运用新媒体教育、网络平台等科技力量,增加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此外,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强健国家安全心理根基。在基础教育阶段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基础教学中,不仅要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专门课程,而且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内涵落实在各科教学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各学科提供了诸多素材和载体,有助于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联动教学,激发学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强烈情感,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培育与人格塑造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合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德有为的时代新人。

(四)创新考评机制,明确效果导向

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学校需要重视考评机制的构建与创新,解决目前存在的缺乏考核、教育督查不到位等问题。一是要依据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际需要,明确教育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验收;二是要规范教师的人才选拔机制,明晰专兼职教师相应的考评政策;三是要明确教育效果的考评机制,并依据国家安全问题的现实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转变及时进行改革创新。搭建国家安全教育考评体系,对教育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在教育实践中要依据需要及时创新考评机制,明确效果导向,督促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优化实践中。此外,还要发挥激励作用,一是对教师的激励,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可设立奖项,对基础教育阶段具有突出教育实践或理论研究成果的教师给予支持奖励,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二是对学生的激励,要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想感悟,并积极组织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对各参与单位的激励,对支持学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各社会组织与教育实践基地给予政策奖励和社会荣誉,为基础教育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统筹现有资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415/c1024-248

99779.html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张   越,等.家校合作研究的分层、路径及整合——基于“意识三态观”的分析架构[J].民族教育研究,2021,(01).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优化路径基础教育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