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义 吴玉平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在王朝或国家初建时,建国者无不尽心,但都难逃“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命运。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时尤为重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提出了“人民监督政府”的民主之路,强调了要坚持人民民主,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历史的车轮前进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应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提出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既是党对第一个答案的继承,又是党对自身建设的自我扬弃,与时俱进地创新党的建设理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革命性,以推动实现国家平稳发展。深刻把握“两个答案”各有侧重又辩证统一的特点,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是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路径。
1945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同时任国民政府参政员的黄炎培进行了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黄炎培说道:“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1]156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157“人民监督政府”的观点得到黄炎培的肯定回应,“这话是对的……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1]157。“人民监督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即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及未来何以执政的问题积极探求的新路,是党总结过往历史和革命经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本身就具有人民性的特点,寻求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提出“人民监督政府”的民主观点也符合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窑洞对”所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深刻剖析了“其兴也浡焉”的原因在于执政者在执政初期能尽心竭力,考虑民众的切实利益;“其亡也忽焉”的原因在于当政者在取得政权之后就忘记了初心,精神懈怠和消极腐败致使政权垮台。历史周期率看似不可逆转,实则自有其规律性存在,把握“兴”和“亡”周期更替的规律,才能保持政权的长盛不衰。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分析党内外和国内外阶级现状,给出“人民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和大联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强调“人民”的作用,扩大“人民”的范畴,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这也是党在革命年代对民主政治的初步思考。人民监督适应了革命战争时期争取人心的需要。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民主政策也确实为其赢得了更多阶层的加入。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加入,体现了党的政治远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已经充分证明了第一个答案的正确性。
自我革命形成于百年征程中,提出于新时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改变,新时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美好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更需要强调党的历史主动性在实现政权长盛不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警醒党内外更加重视自身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更深层次的需要。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自我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提出要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2]25。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3]。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更加坚强和纯洁的领导核心。站在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得出以刀刃向内的魄力由内而外进行自我革命,坚守党的性质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坚守政治本色,发挥好先锋模范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要赢得人民拥护和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大党独有的清醒,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跳出历史兴衰的周期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虽然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但是二者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特质,都是中国共产党回应“历史周期率”的主动作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建党学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而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洞悉时代更迭的规律,以切实存在的阶级斗争及工人运动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为参照点,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消灭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应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加强政党建设。
马克思在揭露和批判普鲁士专制国家的本质时就提出“使国家制度的实际承担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4]72和“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4]213,而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只有在它代表人民的意志时才能体现出来。国家主权的表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统治者掌握,另一种是由人民掌握,而国家主权只有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真正体现人民意志,表现为现实的民主。巴黎工人起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之后,提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罢免”[5]59-60,“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5]60,同时提出取消官员的高薪,规定其薪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者以表面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出无产阶级民主对国家公职人员应该实行选举制、撤换制和只领取相当于普通工人的工资,“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负责制代替虚伪的负责制”[6]13。列宁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为保证人民群众的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他提出“应当使工人进入一切国家机关,让他们监督整个国家机构”[7]147,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让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人民监督政府使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敢滥用职权,这也为中国建立人民至上的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遵循。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它的革命性既体现为同反动敌对分子作斗争的坚决性,又表现为进行自我革命的彻底性。无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需要依据这个新政权组织社会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国家政权之后仍需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理论和群众史观,搞清楚“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树立党中央威信。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人民监督政府”和“自我革命”的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结合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验提出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学深学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真做好党的工作,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重点抓“关键少数”,持续纠“四风”,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推进廉洁党政文化建设,锻造过硬本领,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39。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人民监督体现了党靠民执政的本色,自我革命体现了为民执政的党性,在百年探索实践中,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进行自我革命促进党内监督,以更好地带动人民监督的党外监督。
“两个答案”是党为解决党和人民关系问题的主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既要给予人民权利,又要使这种关系保持长久,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党和人民关系的和谐稳定。“人民监督政府”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所要解决的是给予人民权利的问题;“自我革命”解决的是如何使党和人民的友好关系长期保持平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之后,时刻关注权力制约的问题,在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人民监督政府”还是“自我革命”都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党从人民中来,权力由人民赋予,就必然服务于人民。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9]8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监督的思想,强调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国体和政体的完善实现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能真正地为民办事,顺应民心,从而达到政权巩固的目的。发展民主政治,进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使党和各级国家机关接受人民监督,刹住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贪污腐败之风,端正党内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开展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既保障了公民权利的实现,又克服了党的领导干部腐败堕落问题,有效应对了西方的“和平演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调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规范监督体系,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0]28,将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民主权利的实施,使得群众监督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党明确了民主监督的任务和要求,提出要对广大党员及干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使党员处在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规避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和失职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1]88,“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1]83,继续探索民主实践路径,开辟民主监督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制度,给予人民当家作主以制度保障。作为新型政党特色优势的人民监督制度,经过时代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注重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国共产党逐步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和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以保障人民权利,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权利。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使人民参与到社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当中,群众能有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取得的成果也是由于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8]41。
中国共产党注重人民权利的赋予,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重担,党所接受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带有民主性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民主逐渐从理论形态升华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致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南昌起义探索以民主的方式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后,党提出“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12]358,奠定了初期民主政权的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等探索民主政权的法律文件,积极在根据地探索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党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在党的领导下构建起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政权建设,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党领导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在党的领导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更加重视民主建设,特别强调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提出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用制度和法律保护民主,“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3]146。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4],积极回应时代对人民民主的要求,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矢志不渝地践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的自我革命既表现为全党同志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又体现在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要求,做到严于律己。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积极地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党的领导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动下,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守党规党纪,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同时,党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挺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不断净化。
“窑洞对”提出的用“人民监督政府”的民主之路不是民主政治的完成,而是建设民主国家的开始,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提出于不同时代,但都致力于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自我革命是对人民监督的更深一层的守正创新,二者既有着各自的历史逻辑,又相辅相成,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8]41-42。“人民监督政府”和“自我革命”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的,是时代真实关系的反映,有着各自的历史逻辑。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党提出“人民监督政府”的观点,是对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对中国人民来说成为奢侈品。因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尤为重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人民监督政府”蕴含着三层深刻的内涵:其一,争取中间势力的需要。相较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兵力、武器装备和物资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要想赢得相对优势必须争取中间势力。为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在1945 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道:“毫无疑义,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9]1052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仍可能发生“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9]1052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争取中间势力,抵抗国民党反动派分裂国家的行为。其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需要。中国革命是担负在无产阶级政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双肩之上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不能取得成功。因此,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革命性尤为重要。革命任务越是艰巨复杂就越需要中国共产党保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而共产党人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需要人民监督,进行外部约束,以人民监督来提高党的自觉自律。其三,激发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实行人民监督政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民主,这既表现为建立民主的国家政权,又表现为接受民主的监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革命战争的胜利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之下,在即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时候,当时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此时讲民主具有激发人民革命积极性的必然因素。尽管“人民监督政府”的提出有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但其历经将近百年的考验,仍旧在新时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现实作用,足以证明第一个答案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三件大事”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信心和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可以预料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仍时有发生,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自我革命是更好地进行社会革命的前提,是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前提。因此,新时代只有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才能更好地带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才能锻造党自身过硬本领,也必须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15]。中国共产党经过流血牺牲才成为执政党,因此也必须有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从而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相对资产阶级政党的优势在于勇于自我革命,敢于从严管党治党,这也体现了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提出自我革命,并以雷霆万钧之力推进执政党政权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区别于西方国家资本控制下的政权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政权体系,明确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党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3],改革监察体制,进行党内自我扬弃,标本兼治,严惩党内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继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经受住了各种风浪考验,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两个答案”所强调的重点有着各自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民监督政府”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更注重他律给党带来的约束;“自我革命”强调党在自身建设中的主动作为,更注重自律进行的革新。二者所具有的这种差异性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党为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目标和新时代建设目标的主动作为,但是“自我革命”并不是对“人民监督”的否定,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对“人民监督”这一答案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破解长期执政难题的主动作为。
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具有内在一致性,在逻辑上表现为以党和人民为主体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一方面,人民监督对自我革命有促进作用,起着外部约束的作用,合理的人民监督能为党长期执政提供动能。监督作为实现民主的一个环节,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人民监督党的工作能提高党对自身建设的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人民在行使监督权利的过程中也会提高自身监督本领,使监督制度、程序更加规范和完善。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都负起责任来,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结局。为使公共权力不为私人所占有,就不能颠倒人民主体地位。公众权力意识的缺失,势必会弱化公共权力在服务人民时的作用。以人民监督公共权力规避执政过程中权利失衡问题,使党和人民的权利处在平衡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保证公共权力真正为民所用。离开人民监督的发展犹如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人民后盾,不利于党的长期执政。因此,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充分保障公民应得的权利,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在党执政的过程中以人民监督来促进自我革命的实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自觉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是基础,人民监督的实现依赖于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监督条件下的外部环境约束,二是自我革命意识中的主体属性自觉。人民监督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党不断增强自我革命意识,提高党的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党由被动监督向主动接受监督过渡。人民监督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外因,外因通过自我革命的内因起作用。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良性发展。只有党的本领增强了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充分保证人民监督政府权利的实现。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加强党内民主,可以带动人民监督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施,延展“人民监督”的视野宽度。同时,自我革命的提出是新时代党为应对新情况而进行的辩证否定,既肯定人民监督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又为党的理论制度创新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可能性,实际表现为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同向性。
“历史周期率”问题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永续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人民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百年探索后党又给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16]。人民监督强调的是外向性条件,自我革命强调的是内生性动力,两者虽各有侧重,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割裂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具有内在一致性,统一于党的初心使命中,人民监督重点在人民,自我革命重点在党。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党和人民的关系。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充分证实了党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民主监督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探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不断完善,已为党的自我革命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民主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这既有利于党约束自身,又方便党的政策落实。将人民监督融入党内建设体系之中,积极开展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进社会革命,从而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良性互动”指的是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之间良好的、积极的互相影响,或者说是两者间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因果关系,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因和外因,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中实现既定目标,所要解决的也不是两个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即党的长期执政问题,因此需要“两个答案”实现良性互动。
“两个答案”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得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正确答案,因此“两个答案”的实现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人民监督体现了党靠民执政的本色,自我革命体现了党为民执政的党性,两者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两个答案”的探索亦非一时兴起,而是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的主动担当。这就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发挥大党优势,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党组织职能部门中,改革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的主基调解决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以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党领导下的民主制度,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
实现“两个答案”的主体是党和人民,目标实现需要二者同时发力。联系群众是党的生命,党员必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防止党员内部出现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民主从来都不是“装饰品”和摆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人民监督理论,促进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使人民群众践行用民主来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保障自身权益,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激发民众的创造热情。密切党群联系,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做好民主监督工作,通过多渠道开展党群活动,建立专门信访举报制度,开展网络媒体远程监察,正确运用大众舆论监督,发挥民主评议会和监督听证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党群共建活动、民主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教育活动等民主活动,让民主形式不落空,更好地团结群众。国家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适应群众,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打破党和人民联系的壁垒,使社会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等更加体系化。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明确党的政治规矩,高度警觉党的“七个有之”问题。法律的制定不是制约党的建设,而是推进党的自我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既来自自我意识觉醒,又依赖于外在环境约束。完善党内法规,推进党的治理程序更加规范,治理方式更加科学,将党内法规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生活中,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党务治理和党员行为约束,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标本兼治整治腐败,固本培元谋长久,与时俱进求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法治监督,坚持依规治党,使国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党的治理优势。宪法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人民依法监督政府,中国共产党依法履行执政者职能,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好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之下,人民依法监督政府的程序正当、内容合理,党的自我革命意识加强,党领导人民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了党的自我革命和群众的民主监督二者实现更好地配合,使依规治党落到实处,依法治国深入民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历史周期率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是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路径。当前我们虽处盛世,但仍需防患于未然,做到未雨绸缪。具体而言,“人民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执政”的探索,“自我革命”是作为执政党对“如何长期执政”的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做出的中国回答,也是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中国答卷。坚持民主之路的同时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权利意识,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对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