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2023-11-27 06:30朱晓闻
关键词:胜任全球化价值观

朱晓闻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新型全球化,有必要讨论该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全球化是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全球化。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学界提出诸多新理念与新思想,教育领域顺应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对此,教育部设立“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并在该项目中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曾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新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①2022年11月26日,杜玉波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论坛上作了题为《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

一、构建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亟待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应对全球化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人才知识、技能的提升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建构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意味着从多个角度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架构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知识培养与技能培养的平衡,将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双向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或重知识轻技能,或重技能轻知识的问题,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塑造。而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将知识与技能置于同一高度,力求实现两项能力并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才的各项技能,帮助人才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

(二)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方面,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包含对人才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主要体现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需求,各类人才都需要坚定“四个自信”,而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模式包含态度与价值观塑造,在帮助人才形成国际视野的同时,能使其正确认识我国的时代精神发展历程,亦有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不局限于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较以往更注重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而可帮助培养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人才增强“四个自信”,深刻认识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三)有利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维度,是塑造和培养人才的创新之路。这一培养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弥补人才不能全面发展的短板,突破知识与技能无法有机融合的困境。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推进,有助于全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过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革新,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1]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包含人才塑造所需的基本条件,其健康有序的发展也将带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热潮,适应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项有助于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工程。它不仅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也将助力教育教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是致力于知识与技能并举,且注重人才价值观的培养模式。它为教育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创新发展的契机,也为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构建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高校构建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遵循“在地国际化”原则、“认知+技能”原则、“态度+价值观”原则和“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发展。

(一)“在地国际化”原则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需要着力提升人才的“国际化”属性,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在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在地国际化”原则。具体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在地国际化”的理念与原则,在非跨境流动形式下,充分调动和利用国内已有资源,例如当地“大场景”的国际活动和“引进来”的国际资源,结合当地教育实践,为我所用。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学者、跨境项目和国际会议带来的交流学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升其国际视野。在广泛交流和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化校园,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性事务接轨的机会,以实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

(二)“认知+技能”原则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遵循认知培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多角度、多领域培养人才,以适应新型全球化的人才需求。认知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基本理念,是人才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认知培养重在提升人才的知识水平,使其在知识的宽度与广度上进行拓展;技能培养强调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认知培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对人才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保证课程的实效性,继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并激发其科研精神,最终在宏观层面促进我国高校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三)“态度+价值观”原则

从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维度出发,“态度+价值观”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应予以重点关注。该原则重视学生自身发展,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态度+价值观”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态度+价值观”原则具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应打破以往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国际视野,培养更符合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应做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并将其作为建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而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培养,也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立德树人更为重要,要将其落实到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三、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离不开全球化的教学理念。高校应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把握住全球化和全球胜任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切实发挥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一)全球化的教学理念

以全球化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是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提升大学生全球胜任力,首先应在教学理念上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强调全球化的教学理念,旨在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愿景打下基础,助力和推进落实教育全球化发展,主动担负起全球化人才的培养使命。我们应放眼全局,抓住新型全球化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发起全球议题的契机,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全球化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置于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人才全球视野的同时,培养人才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立足本国思考全球化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要以全球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不断夯实人才全球化思维的实践认知基础,不断明确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

(二)以全球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基于全球化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应以全球胜任力为核心,在此目标和理念指导下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夯实其知识基础,培养其国际视野,帮助其深刻理解全球议题;在语言文化和认知方面,培养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及各国文化知识,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提升人才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其能以国际视角看待和处理问题;在自觉与自信、道德与责任方面,引导人才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国际问题,在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同时,保持文化自信,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国际事务;在价值观的培养上,应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引导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作用,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

全球化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目前,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通常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证书课程、工作坊和培训。专业课程负责培养人才的全球化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各国的历史文化、国际规则、全球议题等内容;其他课程负责培养人才的外语能力、专项技能和实践能力,而培训主要以综合提升或有针对性地补充为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学习、主题研讨和模拟活动,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以参与和体验学术交流活动或科研课题为主,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课题皆以“海外”“国际”“全球”为主题,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四)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保障机制

建立全球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平台,建设完备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是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长效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新闻时事和国际规则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全球化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建设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外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3]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可促进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发展,符合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和价值取向。线上教学资源以及学习平台将拓宽教与学的途径,扩大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力,为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四、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现。高校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检验培养效果,积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结合理论在实践中作出调整,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本实践过程

研究选取三个不同专业进行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学生分别来自文科、理科和工科专业,每个专业选择一个班级,以一个学期为实验周期,该专业其他班级作为实践结果的对照组,从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实践过程上区别于该专业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检查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是否提升。具体考查内容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语水平以及理解和处理全球议题的能力。结合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得出实践的结论。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以及学生是否认为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问卷共设置6个基本问题,包括是否提升了对国际规则的了解程度、是否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是否拓宽了国际视野、是否有效掌握了全球议题的相关知识、是否提升了综合素质以及是否认可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分为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两种形式。线上课堂主要通过学习平台布置学习任务,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学习内容。线下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承担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主要任务,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全球化议题。例如经济的全球化、新型全球化趋势和命运共同体等,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尝试理解及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每小组5人,共设置4个议题,均来源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学习平台。学生有30分钟时间准备讨论内容,小组内以自由发言为主,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相应的实践环节,同样以小组形式完成。

(三)实践教学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以课题研究、研讨会和讲座为主,企业实践为辅。课题研究和研讨会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融入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而企业实践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课题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内容涉及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安全、医疗、经济等领域的问题。研讨会由学生组织在校内进行,内容要求与全球化议题相关,具体内容由学生商讨而定,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鼓励中外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4]讲座以专题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文化共融和文化特色为主要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而定。企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推荐学生到中外合作的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上学习的内容,实现理念与资源的整合。

(四)评价考核方法

细化评价考核标准,将各项知识与技能逐一列入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将学生课堂参与的全球议题与小组合作内容纳入平时成绩。在课程中增加课堂测验的环节,将课堂测验和科研课题报告单独列为考核项目,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具体评价考核标准如表1和表2。

表1 成绩比例分配

表2 全球胜任力成绩组成

(五)实践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实践,实验班级学生的沟通与思考能力均得到提升,主要得益于实践教学中的科研课题、专题学习和讲座。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了全球文化相关科研课题共5项,其中每项课题共10人参与;剩余的学生共同参与校内学习讲座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且形成了自主学习习惯。通过深入学习全球文化相关知识,以及共同讨论全球议题,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其他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学生的沟通理解能力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在后期的课堂讨论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踊跃发言,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每个议题都做了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能够积极关注全球议题。全球胜任力以“行动逻辑”为基础,强调学生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交流、判断和付诸行动的能力。[5]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做出了改变。鼓励学生进入全球就业舞台寻求成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而非仅关注国内产业的人才需求。[6]以全球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对全球化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对全球化进程的关注度更高,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自发组织研讨活动,并积极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面对全球化议题,学生表现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对新型全球化以及新型全球化理念有了全新的看法,能够有意识地传播新型全球化理念。

猜你喜欢
胜任全球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