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兰英
(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院,山东 菏泽 274015)
王婆是《水浒传》中小人物里的大名人,是卖炊饼武大郎和打虎英雄武二郎兄弟俩的死对头,是西门庆和潘金莲二人偷情通奸的老牵头。她之所以能以小人物成为大名人,是因为王婆设计骗人的手段十分厉害,而她所谓的“计策”“好手段”又充斥着她人性的丑恶。她是精通风情的市井掮客、江湖市侩,精于算计、贪贿拜金以致财迷心窍,阴险狠毒而丧天良伦常。
王婆主要出现在容与堂本《水浒传》的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回中,在此之前有三次提到做铺垫,在此之后有审判遭剐结局做交待。写她的文字并不多,但却十分精彩。
王婆之所以能诱骗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自己的骗局得逞,首先在于她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长于察言观色,又老于世故,这是她施计行骗的基础性本领。美妇潘金莲失手,叉竿打着西门庆,一个道歉,一个转怒为笑,并弯腰还礼,属于一般人反应,也算是常态。并且是潘金莲与西门庆两个人的事,与王婆无关,和她可谓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了解西门庆和潘金莲背景情况,又老于世故的王婆看到这一镜头,她不仅从中敏锐地看出有故事,更厉害的还进一步发现了“重大商机”。她赶紧抓住不放,并主动无中生有、没话找话笑着说道:“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得正好!”王婆的这句话极具挑逗性,有无限想象空间。所以金圣叹评点这句话:“积世虔婆语,使读者肉飞眉舞!”[1]由此可见,王婆逗的绝妙,金圣叹评的精彩!王婆若是没有敏锐的观察,老于世故的思维,怎么能说出这样意味深长、富有挑逗性、又像玩笑话、令人轻松愉快、耐人寻味的妙语。
媒婆能说会道、长于辞令也算是她们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特长,但是,像王婆如此的伶牙俐齿、油嘴滑舌真是不多见。上面分析的王婆开口一句话,让人感到言简义丰,又起到点逗开启下面故事的作用,王婆嘴上功夫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再略举几例,进一步感知王婆语言的“魅力”——魅字旁是有鬼的。当西门庆被潘金莲叉竿砸后不多时,第一次折回王婆茶坊,王婆开口笑道“大官人,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这句话有丰富的话外音,既抓住刚才的叉竿“奇遇”不放,话又说的生动有趣,尤其是“大肥喏”三字颇有新意,耐人寻味;当西门庆问间壁雌儿是谁的老小时,她却信口开河,说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武大官的妻!”这话似是不着边际,却吊起了西门庆的胃口,意在说明:这事有难度,离了我王婆不行;当西门庆未及两个时辰,又折回王婆茶坊,王婆这次就主动让西门庆吃个“梅汤”(茶),并故意偷换概念,把茶饮“梅汤”的“梅”,扯到说媒的“媒”上来。这一转换真可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终于把话挑明,引导西门庆言归正传,说到给西门庆说媒纳妾上来。当说到具体找什么样的?多大的?王婆却说:“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却好九十三。”乍一听全是胡扯,没一句正经话。以致西门庆无奈地说:“看你这疯婆子,只要扯着风脸取笑!”其实,王婆一点也不疯,她在欲擒故纵,再次把西门庆的胃口吊得更高,让他够又够不着,且又欲罢不能。王婆上述几段话乍看似杂乱无章,云淡风轻的玩笑话,实则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火候把握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王婆可谓是教唆偷情的心理专家,西门庆就夸她“智赛隋何,机强陆贾”。她以做送老衣为名,诱骗潘金莲的“十分光”计谋,西门庆下跪才求得,佩服之极,并感叹道:“虽上不得凌烟阁,端的好计!”这个奸计之精巧在于:前面已把西门庆胃口吊到言听计从、并急切到屈尊下跪的程度,后面重点就是谋划如何诱骗潘金莲上钩了。先是借日历、再说做恩人给的送老衣、又诉自己做不了之苦、再夸潘金莲“好手针线”、又强调自家没人看店,一步一步,合情在理,精巧自然,天衣无缝。把潘金莲惜老怜贫的善良、热心利用到了极致。还特别提到是恩人馈赠,为潘金莲对西门庆产生好感奠定了基础,并埋下了伏笔。奸计的重点是“十分光”,把西门庆和潘金莲二人的心理、脾性拿捏得那真是精、准、稳。把“捱光十步曲”考虑安排的“步骤之细致,层次之清晰,逻辑之缜密”[2]令人叹为观止。每一步不仅循序渐进,而且都考虑到正反成败两方面。奸计虽是王婆所出,但她却把自己置身责任之外。她的出发点和目的,本来就是让潘金莲来与西门庆偷情,目的达成之后,她却一本正经地斥责潘金莲:“我请你来做衣裳,不曾叫你来偷汉子。”由此可见王婆奸计之阴险。明代著名出版家、评点家余象斗就感叹:“王婆裁衣之计,诚奸细之谋,何人勘得破也。”当代学者也说:“王婆自《水浒传》始广为人知,而后没超出《水浒传》的形象属性范围。”[3]王婆真是《水浒传》中的风情智囊“女吴用”,“堪称天下第一牵头。”[4]
过去做媒婆的多是脸皮厚,长于夸夸其谈,所以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俗语。王婆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分布广、使用频率高,仅《水浒传》中就有三个,有林冲间壁的王婆,有阎婆间壁的王婆,几乎成了一个隔壁媒婆的虚化“代称”。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王婆虽多,若与《水浒传》中此王婆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西门庆与王婆打赌,让她猜心事,王婆自信且不屑地说:“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你这两日脚步紧,赶趁得频,一定是记挂着间壁那个人。我这一猜如何?”完全是一副傲骄自夸的嘴脸。王婆向西门庆说“专一靠些杂趁(非正当职业)养口”时,毫不羞耻、夸夸其谈地进行卖弄:“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经纪人),也会抱腰(接生),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撮合不正当男女关系)。”她把祸害武大家破人亡的奸计,竟然厚颜无耻地自夸为“虽入不得武王(姜子牙)庙,端的强如孙武子(军事家孙武)教女兵。”奸计得逞之后,王婆竟恬不知耻、颇为自负地问西门庆:“好手段么?”在王婆心里就没有善良、羞耻,没有道德底线!
王婆无疑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老妇人,她主动出谋划策,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绝不是出于“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热心和善良,她心心念念、一步一趋追求的是“银子”,唯有银子!她“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贪婪,对金钱的渴望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5]。“王婆真正称得上是地道的拜金主义者,为了金钱,她什么都敢做,甚至杀人。”[6]王婆见西门庆在潘金莲家门口转悠了几趟,次日一早,才开门,又见他转悠,便打定了主意:“这个刷子(傻子)踅得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且叫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破费)!”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西门庆拿出银子来。作者在此都情不自禁出来评论,说王婆“不依本分”。当西门庆递给王婆一两来银子做茶钱——相对吃茶的钱是较多的。“婆子暗暗地喜欢道:(钱)来了,这刷子当败!(破费)”并及时递上“宽煎叶儿茶(暗语:偷情可成)”。西门庆许诺:“送十两银子与你做棺材本,”王婆才肯献出“五件事”“十分光”的奸计。王婆见计谋得到西门庆赞许,紧接着就强调“不要忘了许我的十两银子。”奸计得逞后,王婆又再三再四地叮嘱:“所许之物,不可失信。”还说“眼望旌节至,专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求钱若渴之情溢于言表。王婆决计要斩草除根,毒杀武大,强调的仍是“事了时,却要重重的谢我。”王婆的眼里心里只有钱,整个人都掉进了钱眼里。
王婆拜金贪婪的性格特征非常突出,她在让西门庆出银子的过程中使用伎俩,所体现出来的沉稳、老辣、狡诈,也是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王婆目的非常明确,是要从西门庆猎艳偷腥中渔利,但是,她并未一开始就讨价要钱,而是大打迂回战。西门庆一连四次到访王婆茶坊,因未许下银钱,更没拿出真金白银,王婆尽说些疯话,夸夸其谈,先高高地吊起西门庆的胃口,却不触及主题。西门庆第五次来到王婆茶坊,摸出一两来银子递与王婆。王婆才见钱眼开,献宽煎叶茶;当西门庆要赌猜心事,并又许下愿输五两银子时,她就一下猜中西门庆“心上的事”,才归到正题。献计更是一波三折,王婆首先炫耀自己诸多本事,见西门庆再次许下送十两银子做棺材本钱,王婆认为是一笔大买卖来了,所以,她献出了奸计的一半,即“五件事”,并点明西门庆“悭吝”小气,这是一挫,一挫后偏又说自己有计策能让西门庆与潘金莲会一面,这是用诱惑一提;西门庆急切地问有何妙计,她又说:“过半年三个月却来商量。”西门庆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如何等得了?这是又一大挫;直到西门庆下跪恳求,她认为火候已到,银子有把握了,才把奸计完整地讲出来。奸计得逞之后,把柄在握,王婆贪婪嘴脸尽显,一连三次提醒、强调、催讨西门庆许她的银钱。在整个事件中,她只在计后讨要银子时显得急切,此前,则非常地沉得着气。她始终掌控着主动权,操控着事件发展的态势,决定着最终的结局。但过程却是迂回的,步骤是跌宕的,银子从表面上看是西门庆主动要给的,并且看上去又似乎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故而越发突显出王婆伎俩之老辣、狡诈。“文似看山不喜平”,从艺术鉴赏角度看,也极耐品味。故金圣叹在这一回回评中写道:“写王婆定计,只数语可了,看他偏能一波一砾,一吞一吐,随心恣意,排出十分光来;于十分光前,偏又能随心恣意,先排出五件事来。真所谓其才如海,笔墨之气,潮起潮落者也。”《水浒传》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名著,绝非浪得虚名。
王婆财迷心窍,使她误判何九叔、忽视郓哥及众邻居、低估了武松。王婆属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型例证。王婆自吹“强如孙武子”,西门庆跪伏在她脚下,称她“智赛隋何,机强陆贾”,谋划的裁衣奸计几乎要上凌烟阁了。这么一个聪明人,怎么会给自己谋到了一个凌迟处死的结果呢?根本的原因是心术不正,逃不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常规公理。经王婆精心谋划,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第一次偷情并未被发现;甚至私通近半月,尽管街坊邻舍都已心知肚明,此事也还未曾捅破;邻舍多口阿叔指教郓哥去王婆茶坊撞破奸情,但郓哥去王婆茶坊找西门庆,其目的并不是去捅破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情。只因西门庆是他的贵宾客户,想把好品雪梨卖给西门庆,“赚得三五十钱养活老爹”。若不是王婆一心吃独食的贪婪和对郓哥狠毒地又骂又打,还把他赖以养家的雪梨丢的四分五落,王婆的奸计也许不会在少年郓哥这儿暴雷。这个奸计在情痴财迷的当局者看来极为缜密,其实不仅违背了情理公道,也有不少的疏忽和漏洞。因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故对何九叔产生误判;她眼中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恃强凌弱,蔑视弱小邻舍百姓,故对郓哥及众邻舍必然轻视甚至忽略;她迷恋权势,无视伦常,导致对武松复仇决心和能力的低估。被金圣叹奉为“天人”的武松,对潘金莲的苟且之事可以不问,但对他长兄不明不白的死,能不一问到底吗?王婆之所以有这些疏漏,主要是银子迷失了她的心智。她贪婪的欲望放任恣肆,不加收敛,朝着作死的方向,一路狂奔,自作孽不可活是必然的结果。
王婆自言“老身也活了六七十岁”。本来年事已高,丈夫没了,儿子杳无音信,又处于社会底层,孤苦伶仃,生活艰难,理应让人同情怜惜。但是,她心术不正,所作所为实在叫人难以宽恕。王婆开茶坊只是个幌子,用她自己的话说,三年才卖了一个泡茶,专靠些杂趁养口。她所说的杂趁是指说媒、接生、买卖人口、拉皮条等,在她那个时代,说媒、接生、买卖人口虽不怎么受人尊敬,但也不违法,是底层那些个能说会道的精明人从事的职业。古代纳妾、置外室、甚至嫖娼,都不会被人过多的指责。而说风情、做马泊六即充当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这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违背公序良俗,突破道德底线,见不得阳光的蝇营狗苟之事。王婆贪贿,偌大年纪,本为弱者,不仅毫无同情心,还恃强凌弱,费尽心机、谋划奸计,鼓动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通奸,破坏别人家庭,理应受人谴责和唾弃。
王婆教唆并亲自指导参与的下毒、灌药、捂被、抹血、扛尸、烧尸等一系列行动充分体现了她的冷血、狠毒,实在是令人惊悚发指。如果说王婆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通奸是突破公序良俗道德底线的行为,会遭人谴责和唾骂,而对武大郎的毒杀及处置,则是丧尽天良、人神共愤、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其过程、场面令人惊悚、令人发指!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因王婆与郓哥的冲突暴露之后,善良的人会劝阻他们“适可而止”,贪婪、狠毒的人才会唆使杀人灭口。而毒杀武大郎的主谋仍是王婆。提到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连有钱有势会拳脚的西门庆都吓得浑身冰凉,叫苦不迭。老辣冷酷的王婆竟冷笑道:“我倒不曾见,你是把舵的,我是趁船的,我倒不慌,你倒慌了手脚。”她为了得到西门庆长期的重重的酬谢,接着又给出“斩草除根,萌芽不发,”她自认为是“一条妙计”!仅从王婆的话语也能体会到她的狠毒:“如今这捣子(家伙,含轻蔑)病的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扛出去烧了,有什么鸟事!”常言说“人命关天”,她竟然把杀人说的如此的轻松,语气是如此轻蔑。即便现场没了踪迹,良心上呢?丧尽天良,岂可没事?可见王婆是毫无良心良知的!
另外,王婆叙说毒杀的手段、过程、场面实在令人惊悚。如何灌药,灌药后的反应,如何捂被,如何用事先煮好的抹布揩净血迹,并把尸体“一步一掇,扛将下来”。步骤交代的是如此的细致清晰,口气说得是如此的冷静轻松。可见王婆是个多么冷血、阴险、狠毒的角色。难怪金圣叹有疑问,这些知识和经验“王婆何处得来?”不少网友,也高度怀疑王婆在此之前曾干过此类坏良心的事,是作案老手,才能如此的从容、娴熟。若真是这样,王婆就更加罪大恶极了。再者,从与潘金莲的对比上,也显出王婆的狠毒。在毒杀武大郎事上,泼辣如潘金莲,也曾先后两次表示吓得手脚软了,可王婆却说:“有什么难处,我帮你便了。”可见,王婆已失去了基本的人性、良知,最终被凌迟处死,是罪有应得。
王婆心术不正,利令智昏,多行不义,文本中提到的送老衣、棺材板、挽歌郎,都成了谶语,最终都指向凌迟一剐的下场。王婆与西门庆的交易,是肮脏而见不得天日的勾当。张恨水先生在论《水浒传》人物时,有独到见解:“西门庆是色胆天大,王婆是利令智昏。色字头上有把刀,人多能言之矣,利字旁边一把刀,举世皆昧昧焉。”[7]王婆智商、情商,计谋、手段虽高,但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干的都是坏良心的事。西门庆所给的送老衣,所许下的棺材板,王婆催讨银子提到的 “挽歌郎”,这些都是与死亡相关的事项,王婆似乎是一直朝着作死的方向恣意狂奔。结果就是,王婆送老衣未穿上身,棺材板也未用上,更没有挽歌郎为她唱挽歌,所有这些恰好都成了预言和谶语。最终落一个被推上木驴,游街示众,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的下场。
(注:本论文中所引《水浒传》原文皆出自(明)施耐庵著《水浒传》,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