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2023-03-07 11:13:42范劭兴
理论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革命现代化

王 智,范劭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其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其中,“以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问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回答的前置性论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1)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 年第18 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举凡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等一系列革命性演化进阶,均可在一定意义上统摄于广义上的‘社会革命’”(2)王智:《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演进与新时代话语重建》,《理论月刊》2021 年第12 期。。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本质特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3)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 年第18 期。。这就为“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根据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科学回答“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以何实现,提供了思想遵循。

一、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何以需要”

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何以需要”?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所面对的复杂社会矛盾、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以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整体状况使然,社会革命成为顺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式现代化复杂矛盾的化解诉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致力于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具体化实践和后发展国家追求现代化的一种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生成一种更有利于生产力创造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并在这种现代文明的探索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因此,后发展的现代化类型、超越已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制度特点、追求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共产主义目标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在复杂矛盾交织中不断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进程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比完全纯粹状态的西方资本逻辑现代化的矛盾存在状态更加复杂、高级、完整”(4)任平:《论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道路之新”的矛盾体系与出场逻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 年第6 期。。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它主要由“前现代”与“现代”两种异质文明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现代生产力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矛盾等构成,这些矛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有效应对的风险点。其中,“前现代”与“现代”之间的矛盾,无论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普遍存在,尤其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得更为复杂、激烈,其主要原因在于与通过现代性的渐进发育和殖民主义世界的掠夺来塑造“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主要发生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有明显的赶超特性。这既是历史起点较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发展质量上超越资本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在发展速度上超越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身并未经历过资本主义现代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这一方面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要素会有一个较长的共存期,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现代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后者的真正超越。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生产力之间矛盾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生产力的低历史起点制约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度。一般而言,一套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活力,也更便于通过系统而完善的体制机制来保证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力的发挥。而当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生产力之间出现矛盾时,社会主义制度也能更及时有效地通过发挥自身优越性来削弱矛盾对抗造成的破坏。但在中国具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前现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只有当现代生产力不断提高并使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优越性才能充分彰显。

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将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既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矛盾运动过程的复杂性,迫切需要发挥社会革命在解决矛盾、防范风险、展现活力等方面的根本作用,迫切需要通过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的社会革命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塑,用彻底革命的方式解决内在矛盾,以实现社会制度由坏到好的根本转变、生产方式由劣到优的迭代演进,从而真正确立一种超越旧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国情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14 亿多中国人共同参与的现代化,是以满足14 亿多中国人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现代化,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这是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层面的具体呈现,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基础逻辑。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实现现代化的难度前所未有、方式极具特色,制度要守正创新、过程要循序渐进、意义要更为广泛深远(5)高帆:《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人民论坛》2022 年第22 期。。因此,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国情成为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与社会革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互关联,并主要反映在人口、人力和人才三个方面。首先,从人口方面看,人口规模巨大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能力提升。人口众多意味着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成果的需求众多,客观上要求我国要不断推进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实现现代生产能力的不断跃升,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代需求。因此,人口问题是关乎现代生产能力提高和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重大问题。其次,从人力方面看,人口规模巨大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式现代化是14 亿多中国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然而,在现实环境中,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由于受各种体制机制、思想观念、社会关系的影响,能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推动社会革命,并为人民群众创设出更符合自身利益、更具活力和效能的制度体系、文化氛围和社会条件,成为事关能否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最后,从人才方面看,人口规模巨大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领域性实践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全领域、全要素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规定。其中,人的现代化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领域、全过程之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现代化要求广大人民普遍掌握高水平现代知识与能力、拥有现代思维方式、主动投身于现代生产、享有现代生活。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人才对于我国现代化水平跃升的影响更加深刻,中国式现代化更迫切需要从科技、教育等领域大力推进人才革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通过社会革命对人口、人力和人才等要素实行系统性重塑,已成为引领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

(三)世界现代化困局的应对需求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世界性、民族性和制度性矛盾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存在。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受益于世界现代化进程,还要经受西方式现代化的挑战。同时,世界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并依赖这种新型文明形态引领世界现代化走出当前困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为中心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资本是影响甚至控制世界现代化格局和主导世界现代化话语权的关键因素。随着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式现代化的推进,资本主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财富积累中侵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后发展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权利。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时空格局中,处于现代化优势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剥削垄断地位以便从后发展现代国家中赚取垄断利润,往往利用先发垄断优势,采取各种霸凌手段,阻碍其他后发展现代国家(包括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史不是后发展国家成功模仿先发展国家不断前进的历史,而是后发展国家深陷泥潭从而试图摆脱与超越先发展国家模式的历史。另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世界现代化前行的同时,整个人类社会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些代价包括:精神世界的凋零、欲望的膨胀、道德信仰的失落;主体的异化带来自我观念和个体主义的放纵;自然的异化和人类中心主义盛行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理性的僭越和万能化、工具理性导致价值理性的失落、人文精神的贬低;文明的同质化使西方文明成为评判文明优劣的唯一标准(6)陈曙光:《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新形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2 期。,等等。因此,世界现代化进程需要进行一场现代化的“范式革命”,也即需要一个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的社会革命,尤其是要打破建构在“西方文明优越论”基础上的西方式现代化话语霸权,以开辟世界现代化的新文明。

总而言之,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辉煌文明、由先进政党领导和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后发展现代化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7)《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年版,第122 页。。中国完全能够摒弃西方式现代化弊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以社会革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并引领世界现代化进程以实现革命性突破。

二、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

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具体的条件作支撑,需要在具体的时空语境中展开。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属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革命意蕴以及百年来社会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组织保证、理论根据和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引领

现代化进程需要具有革命性的现代政党领导,因为现代化是一场以新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的革命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旧有的上层建筑作为落后生产关系的利益代表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会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加以阻碍,只有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与之进行革命斗争,才有可能通过建立现代意义的上层建筑推动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历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8)吴晓明:《世界历史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21 年第6 期。。中国共产党经由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地成为这场社会革命的领导者,成为“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9)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革命性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革命者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身份特质,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变的政治底色(10)唐皇凤、汪燕:《新中国7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实践历程与基本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19 年第10期。。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旨在取代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全新学说,是一种集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于一体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在矛盾的激化和阶级对抗中,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批判和实践反抗,是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的总体性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一般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追求一种纯粹性的解构以使自身陷入历史和文化的虚无主义泥潭中,而是在破坏旧世界的基础上致力于建构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新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以彻底批判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601 页。,认为已经存在的社会形态“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363 页。,需要不断通过社会革命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更大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是理论教条,而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1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的原则方法,是能指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革命实践的科学指南。因此,革命性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保证,它“保证中国社会在剧烈的变迁面前不至于失魂、走形、散架”(14)韩庆祥、黄相怀等:《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55 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迟迟难以打开局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勇于进行社会革命的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承担起突破现代化政治阻碍的历史责任,从而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持续的社会革命,最终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15)秦刚:《中国道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 年第10 期。的统一。其中,革命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现代化的核心特征,这为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6)《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3 页。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阐释,揭示了社会主义鲜明的革命属性。第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直接体现出社会主义过程本身的革命意蕴,即: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一种较资本主义现代化更先进的生产力状态,致力于持续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充满公平正义的共同富裕型的社会形态,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及社会主体之间的对立对抗。第二,社会主义作为先进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支撑、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价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难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骤然形成,只有经过一个长期的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持续性革命过程,最终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第三,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不可跨越的深刻的革命过程。其中,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克服自身弊病后跃升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性转变过程;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则是一个在充分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革命性跨越过程(17)叶险明:《对马克思现代化观的一种读解》,《哲学研究》2000 年第2 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靠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动力的日益萎缩,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对抗性矛盾将更趋严重。因此,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并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资本的束缚,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927—928 页。的新阶段。

同时,现代化是一场全领域、全要素的社会变革过程,它必然使前现代的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也将使前现代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发生深刻调整,并突出地表现为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等现代特征。但同时,现代化不是一个抽象、单一的状态和变革过程,而是依托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地域,受不同资源禀赋、价值导向、社会制度、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其实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实现效果凸显差异性、实现进程带有阶段性,并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样式和实现路径。因受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影响,不同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实践都会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有所反映,也因此呈现出一定的矛盾状态,如经济上因追求市场化、工业化而出现的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矛盾;政治上因追求民主化、法治化而出现的民主与专制的矛盾、法治与人治的矛盾,文化上因追求理性化、世俗化而出现的启蒙与蒙昧的矛盾、科学民主与宗教统治的矛盾等。革命是化解现代化过程诸多矛盾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动力与途径。因此,“革命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它是使传统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方式”(19)[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版,第287 页。。其中,只有人民本位且不断进行梯次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才能从根本上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生发展。

(三)百年社会革命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确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蕴含着鲜明的人民性。其中,人民的需要、人民的政党、人民的理论分别构成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因、领导核心、行动指南、依靠力量和效能标尺(20)范劭兴、王智:《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多维透视》,《人文杂志》2023 年第2 期。。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以贯之地进行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在社会革命的推动下整体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成果突出地表现为:在经济革命与经济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确立和发展;在政治革命与政治现代化的实践中,确立和完善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文化现代化实践中,发展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21)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 年6 月3 日。;在社会建设现代化的实践中,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业已形成。

从近代以来的变局与革命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发端于近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2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3、61 页。境况下的艰难探路过程中。当初那些洋务派、改良派等因受自身阶级局限,不具备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难以主导传统社会结构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变革,致使中国的现代化举步维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追求目标,以革命性、人民性、现代性的三维统一定义社会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水平低下与“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压迫感中,以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强烈需求为导向,以不断深入的社会革命为驱动,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一个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国家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完善双向发力的社会革命新局面。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除旧布新、凯歌行进,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3)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渐进式的改革为主要社会革命方式,以国家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国家法治化为改革目标,经改革开放初期的重点突破、党的十八大前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3、61 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5)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这些重大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必定能走得通、走得好。

三、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何实现”

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有自我革命意志的先进政党指引革命方向,以革命精神引领革命行动,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汇聚和贡献革命力量,需要通过持续深入的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发展阻碍。

(一)推进自我革命,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

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目的和方向;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内容和要求,是社会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26)刘仓:《论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统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 年第10 期。。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现代化运动中把握历史主动、领导人民实现现代化追求的重要途径,而“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27)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 年版,第173 页。。因此,自我革命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人民性与革命性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化实践之中,以引领社会革命方向;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时刻以革命者的身份应对威胁党内外团结的一切风险与挑战,以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时刻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全领域,以增强党统领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革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内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党外,面临着社会结构再整合、人民群众多元利益诉求增加、社会治理平台与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些风险与挑战的应对,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开展自我革命以提升领导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决策部署得以正确贯彻落实。要大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权力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要以严明的纪律规范全体党员干部行为,培养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弘扬革命精神,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斗争意志

社会革命离不开革命精神的支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孕育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不断筑牢中国人民的革命信念、提升中国人民的革命品格与革命境界、增强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28)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 年第18 期。。

在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西方长期主导世界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欲望膨胀与精神萎缩、物化生存与精神懈怠、碎片化与精神凌乱、后现代性与精神虚无等一系列精神维度问题(29)张占斌、陈曙光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央党校专家深层次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2 年版,第118 页。。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打着所谓自由、民主的旗号,仰仗着历史上所形成的世界现代化先发效应,否认文明、文化的多样性,尤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肆意歪曲和抹黑,肆意干涉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实践,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普世价值等蛊惑大众。因此,在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迫切需要以革命精神荡涤西方式现代化曾经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制造的污染空间,进而避免革命精神的失落与革命动力的失速。为此,首先,要在全社会加强对已有革命精神的学习,要把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凝练的革命精神学懂弄通,不断创新其时代呈现形式,要在与反人民的文化歪风的斗争中壮大社会主义文化力量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增强全社会抵御西方“精神病毒”的能力。其次,应加强革命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把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与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人民性、时代性的经验和智慧提炼、展示出来,进而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精神从本质上看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革命实践。在社会革命实践过程中,处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的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要将在社会革命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建设革命精神文化的能力。最后,以问题为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展示革命精神的实践价值。革命精神是被人民群众认同和信仰的文化标识和思想精髓,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武装人民,引导人民克服现代化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形成强大的革命精神感召力。具有特定文化标识和思想精髓的革命精神之所以在特定历史时期被提出,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环境下会面临不同的任务、面对不同的思想困惑,需要革命精神引领人民群众走出困顿,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历史阶段,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内涵,以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三)巩固人民团结,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承载人民对现代化的期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动因。巩固人民团结,提升人民团结奋斗的能力与水平,是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来源。在长期的现代化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141 页。;认识到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只有如此,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见,一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不同时期将社会进步阶层和进步力量团结起来,并持续推进社会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历史。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度调整,作为社会革命主体的人民群众,其内在构成更趋多元、利益追求更趋多样,人民团结面临新的挑战。为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革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一方面,党和国家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个人成长的软环境,打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全过程、全链条人才养成机制,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能力素养,以培育出更多具有超强革命精神和革命能力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要构建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积极协调人民利益、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强人民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汇集起万众一心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效能

习近平强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也是社会革命在新时代的主要呈现方式。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的持续奋斗,我国的社会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已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深入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事业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阶段。同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革命的内容和形式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社会革命还需一以贯之;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社会革命事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3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第22、94 页。,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业已成为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社会革命必须从之前那种通过经济建设带动全局的基本形式,转换为制定和实施整体联动的全面解决方案”(32)曾瑞明:《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革命向度》,《思想理论教育》2021 年第2 期。。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现代化资源和力量的重组,进一步提高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的效能。为此,一要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推进方式;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出针对性强、开创性多的改革举措,以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福祉,保障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与支持;三要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战略意识,以加强系统集成、协调高效为着力点,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233 页。。最终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增强党和国家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并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新阶段取得新的革命性成就、开辟新的历史性局面。

四、结语

“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以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现代性与革命性。人民性来自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3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性来自于现代化的基本规定,体现了人类社会必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体现了多轮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持续改造的积极成果,彰显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革命性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民性与现代性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的评价,体现了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方面的历史巨变,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3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总之,一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在中国建构现代性与人民性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通过一系列革命性举措,除旧布新、创榛辟莽,成功带领中国人民提升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人民性与现代性水平,成功开辟了一条现代化新道路,向世界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盛大功业,归根到底在于社会革命的持续驱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守正创新、胸怀天下,不断回答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之问,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36)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人民日报》2023 年3 月16 日。,不断为化解世界现代化困局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式革命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国式性感
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1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