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抗日根据地村政干部培训的考察

2023-03-07 11:13尹传政
理论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根据地抗日

尹传政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山东 济南250021)

全面抗战时期,为坚持和巩固敌后抗战,我们党将政权建设进一步向农村下探。当时,在中共干部层次结构中,村政干部(以下简称“村干”)属于既特殊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扮演着对接党员和直面群众的角色,正如毛泽东所说:“党依靠着这些人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但若真正发挥这些基层干部的作用,还有赖于对其思想、作风和能力的教育培训,因为如果他们“没有正确的群众路线、正确的工作作风及对于党的政策的正确了解,那么,我们党的一切政策,都是不能很好地在乡村人民群众中实现的”(2)《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年版,第215页。。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必须在收复地区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要求“张开一个很广泛的合法的行政机关的网”,同时“培养一批能‘做官’的人才”(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93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7月组建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战工会”)开始,进入抗日民主政权全面建设阶段,培养和使用村干成为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迫切要求。在整个抗战时期,村干的教育培训对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对于中共权力扎根基层、组织与动员广大群众参战抗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村干培训,学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拟将村干培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村干培训状况,进一步阐释我们党对农村社会的改造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并尝试探究和揭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立足和扎根革命根据地、实现长期抗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一、“多管齐下”:村干培训的多种方式和途径

抗战爆发后,我们党基于对抗战形势的判断和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村干培训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相较于政治、军事等方针政策的提出,当时的村干培训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对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94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还要求不识字和文化水平低的干部必须学习文化课,以及轮流征调干部到党校、干部训练班学习。8月,山东战工会将干部培训纳入施政纲领。11月,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对干部培训作了具体部署,要求乡区长、助理员、村干等基层干部轮流到抗大分校建设大队受训。除此之外,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分区鉴于实际情况还作出补充规定,如清河区就要求师范、高小等参与村干培训,并以党的训练班作为村干培训之补充。基于上述的政策和部署,中共山东分局逐步建立起相关组织机构,形成了干部学校、普通学校、专题培训班、社会教育等比较全面的村干培训体系。

我们党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中逐步建立起干部培训领导机构,以利于组织开展干部培训。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实属不易,但真正实现其自身的管理职能更难,而实现村政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伴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推进,包括村干在内的各类干部的培训依次展开。山东战工会充分履行了抗日民主政权的职能,于1941年6月公布《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组织大纲》,明确规定设文教处负责包括村干在内的干部培训,由文教干事具体负责,并以文教委员会、巡回教育团等加以辅助。县巡回教育团具有指导农村俱乐部、训练村干和加强村干识字班工作等职能(4)《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1页。。为确保这些文教组织发挥作用,还制定了会议、检查、报告、总结和审查等各项制度(5)《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0—122页。。需要指出的是,干部培训机构的设立更多的是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就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架构而言,村政是政权的基层单位,数目众多的村干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受限,存在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具体落实等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因而理应成为重点培训对象。

抗战时期,以党校为主体的干部培训机构成为村干培训的主阵地。回顾历史,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并积极探索和建设以党校为主体的干部培训体系。这一体系到抗战前期已逐渐完善起来,为包括村干在内的各级干部接受培训提供了条件。首先,虽然党校建立之初就是按照干部级别进行分层次培训,但由于村干对我们党扎根基层的村政建设极为重要,因此他们成为了各级党校重点培训的对象,区级党校更是凭借自身独具的优势在村干培训中发挥了特殊作用。1943年,鲁中区在干部培训总结中就提到,送高级党校和七区委党校受训者前后共11人。其次,基于村政管理的需要,抗大和建国学校逐渐成为村干培训的主要机构。每一行政区在抗大分校内设立建国中队,训练村、乡、区级政权及群众干部(6)《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7、124页。。1943年,泰山区从抗大入鲁之初即选送干部受训,第一期送县级干部15人,第二期送乡村干部300人,第三期送区乡干部60余人,第四期送区乡村干部50余人,第五期送乡村干部50余人(7)《关于鲁中区干部工作的总结》(1943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号:G004-01-0011-004。。再次,新建的泽东青干山东分校成为村干培训的又一重要机构。1942年8月底,首批70多名受训学员毕业(8)《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9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2—53页。。通过上述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村干的工作能力和党性觉悟得到提高,村干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

举办专题训练班是村干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于某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而开展干部培训,举办村干专题训练班便是其中一个具体体现。这些训练班虽然时间不长,一般为3至15日,但是都聚焦主题,如村干思想政治训练班,不仅相关课程量达到了50%(9)《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7、124页。,还在兼具实用性的同时强化思想政治训练,其中以发现典型、讨论典型和最后总结为基本步骤的莒南训练模式一度成为抗战后期思想训练的常用方式。事实上,为了增强村干思想政治训练的实际效果,我们党还从掌握村干的思想状况出发,结合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内容和方法,使其明确自己作为党员村干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必须具备的政治军事业务能力、学习掌握政策能力等。文化学习专题培训,一般是在“青纱帐”期间进行,要求尽可能将村干轮训一遍,并且为了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常常将检查、汇报、经验总结等形式运用其中(10)《滨海区党委关于培养训练区村干部的指示》(1945年6月30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号:G029-01-0007-002。。随着村干培训规模的扩大,专题培训频次相应加大。鲁中区1943年的干部培训统计显示,专署自办的三期训练班中,第一期培训村长教员共32人,同时配合战工会举办的各县村长训练班分别为:莱东两期共90人,莱芜一期42人,泰北两期共66人,章丘一期44人,新甫一期35人(11)《关于鲁中区干部工作的总结》(1943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号:G004-01-0011-004。。除此之外,还由农工青妇组织共同举办群众工作训练班,以基层群众工作干部为培训对象。

社教运动虽然不及其他村干培训方式固定,但由于参与方便、广泛等原因,在村干培训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且从办学形式、培训内容和参与方式上都显示了较强的实用性。我们党在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以党校为主体的干部培训体系,虽然使各级各类干部能够“进入各种干部学校,施以系统的教育”(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页。,但在特殊的抗战条件下,长时间的按部就班的集中培训显然并不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村干培训方式势必成为首选,也正因如此,具有广泛社会参与度的高级民校、大课制、冬学和夜校等便被纳入村干培训体系。对于社教运动的开展,1942年4月初,中共山东分局就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发文指出:“对县区村干部的教育,在民主区最好的办法是党的初级干部一律参加午校、夜校、半日校、冬学”(13)《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0页。。事实上,为了进一步发挥社教的作用,根据地还组织了识字班、农村俱乐部、读报小组等辅助培训形式。

社教培训的内容,在关注文化课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当时,村干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因而社教运动中,文化知识培训的内容占了较大比例。比如山东战工会在下发冬学方案时指出,冬学运动不是一种狭义的识字运动,而是一种具有广泛教育意义的群众性的文化教育运动。高级民校和中学更是如此,不仅课程设置具有这种倾向,而且还从自身优势出发,专门深入那些群众工作基础好、人口多、中心小学所在的村庄设立农村俱乐部,发展识字班、组建识字小组等。除了重点提高村干的文化水平外,社教还突出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比如民校的教育培训,设置了以树立革命思想、开展群众工作以及行政业务为主的课程,并在此后的培训中更多地结合民主运动,“创造经验,以最快最通俗的办法,传播指导其他各地”(14)《胶东抗日根据地·文献1》(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765页。。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的大课制,更是在村干培训时结合实际,讲课方式上多采用问答式、讨论式,以通俗的语言,从老百姓的生活小事谈起,力避“假大空”。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契合村干的文化水平,还有助于密切村干与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夯实了村政建设的群众基础。

纵观整个社教运动中的村干培训过程,虽然有众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但是其运行与实施都离不开党组织的筹划和推动,众多授课人员也大都是来自机关、学校、驻军的干部;规模较大的冬学运动无不是由山东战工会制定具体方案,并围绕抗战这个中心而展开,同时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等。可以说,这种村干培训模式在实现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凝聚起根据地民众抗战共识的同时,也成功塑造了我们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和威望。

二、“面面俱到”:村干培训的丰富内容

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干部的教育培训,即便是在形势空前紧张的抗战时期,仍然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持之以恒地对村干进行着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增强武装斗争本领、强化村政工作能力的全面培训,而思想政治教育乃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

(一)提高村干文化知识水平的培训

1942年4月5日,中共山东分局下达《关于执行〈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的决定》,提出区村干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同时辅之以业务教育和政治教育,具体说来,文化教育占3/6,业务教育占2/6,政治教育占1/6。对包括村干在内的基层干部要求侧重于文化课的学习,这是由他们自身较低的文化程度决定的。区村干部培训班的课程以国语为主,而国语的学习以传统和现代文学相结合,其中教材内容则由三国、鲁迅、烈士传的文章等组成(15)《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241、241—242页。。为进一步推进文化知识的学习,根据村干相对分散的情况,专门开设了由党政军民共同办理的文化补习班,环境复杂的地区则要求以小组方式学习文化课,同时从无产阶级政党自觉性的高度大力提倡个人自觉学习(16)《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241、241—242页。。显然,为提高村干文化水平,中共山东分局不仅从课程内容和课时量上作出规定,还从方法上多措并举,力求实现效果的最大化。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党对提升包括村干在内的基层干部文化水平的孜孜以求。

有关文献表明,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村干培训的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以清河区为例,据统计,该区所辖寿光、广南、长山、临淄、博兴等5个县有577名村干接受培训,具体为寿光25名、广南35名、长山262名、临淄100名、博兴155名。村干培训数量之所以比较多,主要是除了以训练班方式进行培训外,还采用了带徒弟式的方法进行培训,收效较大(17)《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188页。。

(二)增强武装斗争本领的培训

由于村政是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在性质上是军政合一的组织,因而村干必须接受武装斗争能力的培训。比如渤海区根据开展武装斗争这一中心工作的需要,县区武装委员会不定期举行自卫团干部轮训班,培训联防干部、村团干部及积极民兵(18)《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78页。。从具体内容看,村干武装斗争本领的培训主要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等。

注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是我们党长期一贯且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能的一种方法,因为思想教育能使人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并进而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村干武装斗争本领的培训中,我们党也充分运用了这一教育方式。首先,通过政治课的教育培训,帮助包括村干在内的基层干部端正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渤海区在政治课的教育培训中,通过对国共两党抗战态度与成效的比较,通过对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奋斗历程与成就的阐述,帮助基层干部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端正思想认识,自觉树立起以我为主、抗日救国的政治觉悟。其次,政治教育与整训练武、群众路线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行做什么教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在方式方法上,多采用启发教育,以漫谈、座谈、讨论以及有中心无次序的自由谈方式;在时间上,按照印发的提纲,统一动员人武干部和其他干部,以行政村为单位,利用平日的晚间、午间,或者集中3—5天进行不脱离生产的培训。这种小型的训练班由于兼具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集中性,曾在胶东区得到普遍的推广。

武装斗争的本领成为村干培训的必然选项。村干在军政合一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中,既是村政的管理者,也是基层武装力量的领导者,双重的身份使其军事业务培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村政的管理者而言,村干必须对抗战的多方面需要通盘考虑,全面掌握战争动员、组织抚恤等政策,才能实现对抗战的有效支援。因此,针对武装斗争的需要,村干要学习相关方面的业务知识,比如人民武装纪律规定、锄奸防谍重要事项、敌伪工作策略、优待俘虏政策,以及开展慰问和娱乐活动的要求等;同时还要学习自卫团组织条例、民兵村团模范条例等,以便于卓有成效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更加广泛地将民众组织和武装起来。作为基层武装力量的领导者而言,村干基于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需要,必须熟悉和掌握军事技能。首先,必须接受战术性科目的培训,如爆破战、麻雀战等战术,并结合实战案例学习和掌握备战、空舍、清野等知识(19)《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38页。。其次,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技能的培训。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曾要求,在军事上要不断轮训村干,使其掌握使用手中现有武器(特别是地雷、石雷、手榴弹)的技能,培养造就大量神枪手、爆炸大王及各种民兵英雄(20)《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4、205页。。无论新老地区,无论干部、民兵或是自卫队员,都要加强军事教育,经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对于村干,应在每年的冬季和夏季进行两次脱离生产的武装斗争技能轮训,时间为5至10天,以分区为单位,由县区共同负责,把实战演习作为训练的主要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开展武装斗争经验的交流,比如滨海区莒中县培训村自卫团干部时,就注意利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同时还注重业务调研,要么把学员找来谈,要么到学员中去谈,从谈话中获得第一手材料(21)《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4、205页。。这种经验交流和面对面的调研使村干们受到了启发、强化了认知,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助于日后的团结合作和相互支援,不断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

为了迎接更大的胜利,我们党在抗日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大了村干培训工作的力度。就山东根据地而言,渤海区从1944年夏开始大力加强对村干的培训。根据所辖6个分区的统计,一年当中组织培训119次,培训的人员包括民兵政治指导员259人、民兵队长706人以及其他村干共计898名(22)《渤海人民武装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1945年7月20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号:G026-01-0167-003。。即便到了抗战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党也丝毫不曾放松村干培训。山东抗日根据地在1945年曾作出规定,秋收之前也即10月底前配合整顿进行区村干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则更加广泛,除了加强区村干部的业务学习以利于开展政权建设,还同样重视进行武装斗争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巩固胜利果实。甚至到了秋收之后,为进一步动员整训,大量举办短训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军事技能和战术素养。这些培训使得村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迎接解放战争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强化村政工作能力的培训

村政建设对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1941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把干部培训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要求“大量培养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做到所有新干部能定期轮流受训”(23)《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8页。。清河区积极采取行动,把“加强村区级干部的教育”(24)《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480页。作为政权建设的中心工作加以落实,并明确规定了具体培训内容。渤海区针对干部培训问题也专门下达指示,要求贯彻学用结合的原则,把村政组织条例、减租减息法令,以及拥军工作、生产建设、民主教育等的材料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同时允许可根据本地情况和需要随时变通,如训练游击区、边缘区的村干,应侧重于如何开展对敌斗争、减轻群众负担,以及如何进行秘密工作等方面的教育(25)《关于干部工作指示》(1944年7月11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号:G034-01-0001-003。。

村政改造与选举是村干培训的重要内容。1941年7月,为了加强村政建设,战工会对村干培训提出具体要求:首先是培训规模和时间,须对村长轮流普训,包括改选的或未改选的村长都要参加,时间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其次是培训内容,要在“抗战道理”占1/3的情况下,将村政工作与各种基本政策作为培训的重点,拟定为占2/3(26)《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6页。。这种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在提高思想觉悟和增长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政策法令和政治教育相结合(27)《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93—294页。。各区的村干培训在执行过程中,都将村政选举作为重点。1944年6月,胶东地区的东栖、西栖两村在村政选举前举办了村干培训班,“研究讨论村会与村政之改造问题,主要内容是如何组织村选委会,及选委会如何进行工作,如何办理公民登记,划分公民小组等,在五天的时间,一面研究办法,一面参加驻村改选工作,使参加研究的干部都能在实际研究与工作中学到经验”(28)《东、西栖召开村干部短训班讨论研究村选等问题》,《大众日报》1944年7月1日。。村政选举工作成为村干培训的重点,说明村干要担负起基层民主建政的重任,既要从政策上做到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民主建政理论,还要在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民主建政的流程,对于那些刚刚拥有民主权利的村民而言,在他们自身积极参与的同时有必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加强村政建设的组织工作成为村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动员群众是村干必须承担的重要事务和责任。对于党的基层组织而言,如何把对于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体现出应有的贯彻执行能力,是衡量村干工作质量高低的一个基本尺度。征粮是村干组织动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事关前线的粮食供应和政权巩固的物质基础,正因如此,在每次征粮之前都要开展村干培训。1943年6月,胶东区下发的《关于执行胶东区征收救国公粮暂行办法的指示》就规定,村长与参加征粮工作的区公所人员同时受训,以区为单位训练村长,包括较好的自然村村长也参加,并以征粮指示条例等为培训内容(29)《胶东抗日根据地·文献1》(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3—134、534、534页。。查减运动则是村干工作的另一个焦点。所谓查减运动,就是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对减租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推动彻底实行减租的运动。从1942年起,减租运动便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惠民利民的政策在有些地区并未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为此,194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责成各级党政机关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凡未认真实行减租的, 必须于今年一律减租;减而不彻底的, 必须于今年彻底减租”(3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82页。。山东抗日根据地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部署开展查减运动,而查减前的培训便成为村干的必修课。胶东区党委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明确要求“不论党政民一切大小训练班,都须缩短时间,加授党的查减发动群众的决定,并于训练完毕之后进行实习”(31)《胶东抗日根据地·文献1》(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3—134、534、534页。。为了有力推动查减运动的开展,还要求那些只是训练了村干而未训练积极分子的地区,必须重新安排进行专门的训练,并作出明确的时间限制,以免拖延。与此同时,还提出实施阶级教育,以使村干提高认识,确保查减运动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32)《胶东抗日根据地·文献1》(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3—134、534、534页。。

纵览整个村干培训,培训教材和培训方式都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以村干培训教材为例,除了识字之外,既是故事汇集,又兼具工作指导方法的功能,内容主要包括本课要义、本地或外地的斗争实例,以及教学所采取的方法与准备工作。另外,教材以旧小说的体裁或口吻,编成含有政治意义的短篇通俗故事,作为识字者自由阅读的流行本;就文字而言,浅显生动、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和领会。各级党政机关发布的有关政策和法令也被当作教材,如保障人权财权条例、锄奸条例、奖励抚恤条例以及各种财粮制度等,都被随时用作教育培训的内容,并结合本地实例予以生动讲解,增强了培训效果(33)《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4页。。

对于培训方法,通常都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再将经验运用于实践。显然,从迅速提高村干的政策执行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总结运用各地村干培训的经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教育方法。通过对长期的村干培训实践经验的总结,山东抗日根据地摸索出了多种较为实用的村干培训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县区领导直接对村干进行训练指导。这方面以沂南最为典型,具体做法就是,在村干集中汇报工作之后,县区领导指出存在的问题,再讲解、传达和讨论新任务,然后当场进行模拟演练,纠正错误、提示要领、作出示范,最后把任务分条写在纸上,让村干带回去,按照所学逐项落实。渤海区半敌占区也采用了类似的村干培训办法,只是没有采取集合起来的方式进行培训,而是下派干部到村里对村干进行轮回教育,指导开展业务和政治学习(34)《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94页。。二是召开村干会议。一般安排3到5天的时间,集中汇报、讨论和解决一两个问题。三是举办村干集训。一般采用反省、座谈、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村干开展教育。抗战后期,中共山东分局以西北局《关于冬季乡区干部训练问题的指示》作为参考文件,实行干部训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实际工作的训练中提高村干的能力,改变其思想作风,促进政策和法令的贯彻执行(35)《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2、414—415页。。虽然每期5到10天的训练时间相对较短,每期20到30人的训练规模相对较小,但是通过多个轮次的人人受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每次集训除了使村干接受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他们进行座谈,从而有助于领导机关对村政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玉汝于成”:村干培训的积极成效

自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之日起,山东抗日根据地就对村干这支队伍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据统计,1941年到1942年的两年间,经由战工会轮训及其他方式训练的村干就达7354人,其中滨海区1748人、泰山区2323人、清河区577人、北海区906人、西海区78人、东海区1022人(36)《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6—257、243页。。到1943年下半年,村干培训工作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受训村干比例不断增大。以胶东根据地为例,掖县受训村长835人、招远受训村长560人,北海区受训村干占了总数的4/5(37)《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6—257、243页。。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村干培训班次逐渐增多,受训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如1944年,渤海四、五、六区开办的自卫团干部培训班就多达19次,训练村团干部898名、政治指导员259人、民兵队长706人(38)《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37页。。根据战工会的统计,到1944年底,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干部共计128914名,其中县办村训共130期,达8906人。从人民中培养出的大批干部,充实和加强了基层党政机关的领导,推动了工作的开展(39)《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2、414—415页。。

村干培训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把对基层干部的培养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存在密切关系的。正因如此,无论是在抗战的紧要关头还是在抗战胜利前夕,我们党一以贯之地给予高度重视,紧抓不放,毫不松懈。1945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下达《关于轮训区村干部的指示》,要求各县在“青纱帐”期间开办区级及以下干部和支书支委为主的训练班,主要以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训,到年底把区村干部轮训一遍。对村干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是抗战时期我们党干部培训工作的一大特点,而通过全面、系统和持久性的教育培训,就使广大村干在文化知识修养、军事斗争技能、村政建设才干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动员群众、推进工作、取得抗战的胜利和村政建设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培训提高了村干们解决基层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更有信心和办法处理好村政业务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胶东根据地冯家区马台石村青救会主任受训后对村政工作的开展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45年的《乳山县青救会青年工作总结》对这位马台石村青救会主任的工作情况有如下记述:“自从在区积极分子训练班受训到回去后,把青救会里的佃户会员,单独划分了两个小组进行教育,以后这两个小组不但推动了全体会员积极做查减工作,而且推动了村青救会委员会积极领导青年做查减工作。”该工作总结还称,马台石、簸箕掌、吕格庄等村“都是把基本青年单独划成小组进行教育”,其中“全区村庄30%基本小组是在冬学下课以后开小组会,三天至五天一次”,针对搜集到的土地租佃中的剥削问题,组织斗争会,积极分子都踊跃发言。该工作总结还特别讲述了黄山区河东村一位丁姓青年的例子,说他自从接受了减租教育之后,终于明白了地主对租户的剥削之苛重,“体会到过去依靠财主吃饭是不对的”,并回家把账算给母亲听,“使之也明白这个道理”(40)《胶东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410—411、442页。。可见,村干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增强了村民的自觉性,推动了民众的自我觉醒和解放。

培训教育不仅提高了村干们的工作能力,还从根本上提升了其思想境界,尤其是他们的抗战爱国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对村干进行培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抗战,而培训效果良好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积极报名参军。参加培训后的村干,他们的思想较之培训前普遍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抗战的支持,纷纷报名加入子弟兵的行列。比如1945年,在胶东根据地,经受了冬学教育的村干们思想觉悟显著提高,踊跃参军参战,顿时“造成了一个参军的光荣空气”(41)《胶东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410—411、442页。。由于村干们发挥了带头作用,进步青年的参军积极性空前高涨。如腾甲村,在该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的带领下,4名进步青年同时报名入伍;又如段家村,该村青救会主任报名参军之后,11名进步青年紧跟着成为了子弟兵队伍中的一员。由此可见,村干培训不仅为基层政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为实现抗战的胜利输送了大量人才。

村干培训使我们党在根据地建立起的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得到有效巩固,从而使革命力量得以扎根敌后,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山东抗日根据地而言,基于抗战和村政建设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村干培训,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基层干部培训体系。最初的基层干部培训可以说是随机的,诚如时人谈及当初举办训练班情况时所说,“从来没有听说哪一地区打算过多少时间训练出多少干部,只是来得多就训得多,来得少就训得少”(42)《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3页。。伴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革命事业对干部人才需求的增加,探索建立针对从村干到区县干部、时间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培训机制,便成为势之必然。而机动灵活的时间安排、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和精准适当的培训内容,锻造了大量合乎革命事业所迫切需要的基层干部。具体就村干来说,经过培训,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能够聚焦抗战和村政建设,不断把工作向前推进,从而使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不断提升,抗日民主政权的战斗力不断增强,革命武装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更加和谐,最终建立起党政军民四位一体的政权体制,创造出新型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孕育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鉴往知来”:村干培训的经验启示

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持续开展了从村干到区县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考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村干培训,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实现地方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工作。抗战时期,各个根据地要想搞好基层的社会治理,当然离不开基层干部。一方面,基层干部与当地群众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甚至沾亲带故的也并非个别;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对当地的经济社会、风俗民情等比较熟悉,便于工作的开展。不过,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的文化知识有限、政策水平不高等问题,以致于“大多数人士不善于执政”(43)《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6页。。为了抗战,为了基层政权建设,必须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干部培训机构于是应运而生。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同样需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当今时代,人民群众的诉求日益丰富多样,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空前提高,加之实现乡村振兴任务繁重等因素,这些都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以党校为主阵地的各种干部培训机构的作用,不断创新基层干部培训方式和途径,实现基层干部培训的经常化和系统化。同时,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地方治理能力方面的要求,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培训必须以全面提升其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抓落实能力等的培训,并要结合具体工作,在培训中对不同干部做到针对性、实效性相结合。

启示之二,基层干部培训必须既要注重能力提升,又要抓好思想训练,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抗战时期,村干在经过培训之后,不仅提升了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还从党性上锤炼了自己。他们成功进行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显著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支持抗战、落实查减、发动群众、推进村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而言,首先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教育,强化理论武装,从而使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其次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在基层治理中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成为强化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启示之三,基层干部培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纵览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村干培训,无论是通过举办各种训练班,还是通过社教运动等方式,始终都是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正是由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地方党组织的作用,村干培训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样,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培训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首先必须实现乡村振兴;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则在于锻造一支党性观念强、政策水平高、执行能力好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只能由党领导下的党校、干校等机构来承担。党校、干校等按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部署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基层干部为对象的教育培训,既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也可以为实现既定的治理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根据地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