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 视阈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2023-03-07 04:13成瓅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艺术类英语课程

◇成瓅◇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艺术类专业在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 因此, 培养“懂专业+懂英语” 的复合型人才的任务愈发紧迫。 艺术类专业英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基础、 良好的双语思维和双语转换能力, 而且还要掌握艺术与设计专业知识, 能熟练应用艺术专业英语词汇。 目前大部分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仍以通用英语课程的学习为主, 对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足, 深入、 专业地开展艺术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学科领域内语言交际能力的必要方式。

一、 ESP 的概念及艺术专业英语研究概况

ESP 为英文“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的缩写, 即“专门用途英语” 或“特殊用途英语”, 是相对于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普通用途英语) 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国际上对ESP 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 中国尽管起步稍晚(大致在20 世纪80 年代), 但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7 年,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中首次将专门用途英语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并明确指出: “专门用途英语(ESP) 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 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 从事工作的能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 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 以培养与专门相关的语言能力为教学重点。”①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外语界》2016 年第3 期。由此可见, ESP 的性质并不是单纯语言教学, 而是学科内容兼语言教学。 根据国外学者乔丹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方法, 艺术专业英语实际上是属于专门学术用途英语的一个类别, 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又是学术用途英语(EAP) 的一个分支, 而它们都从属于ESP, 即“专门用途英语”。

目前有关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中, 大多数学者比较关注大学英语课程在艺术类专业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热衷于探讨如何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而对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则较少。 其中一些研究对ESP 的概念把握不准, 对ESP 的教学性质和目的了解不够, 有些甚至将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与艺术双语教学相混淆, 还有一些研究没有将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放在ESP 背景中进行探讨, 因此提出的教学改革措施不符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

二、 ESP 视阈下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结合相关文献, 通过访谈、 调研等方法, 发现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模糊

在对四川地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 很多院校并未在本(专) 科阶段开设艺术专业英语课程, 一些院校在研究生阶段也未开设这门课程。 在那些开设了名为“艺术/设计专业英语” 课程的高校中, 有些仍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 有些则以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为主。 这样的做法既没有区分专业, 也没有考虑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 使得学生很难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结合起来。

(二) 教师能力欠缺

由于艺术专业英语的跨学科性质, 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要求也相应提高。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懂英语又要懂艺术, 既要懂理论还要懂实践。 但目前艺术专业英语教师大多仍为通用英语教师或者无任何英语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 他们有的缺乏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有的缺乏外语教学方面的专业训练, 因此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三) 教材难度偏大

教材是教学运行的保障和前提, 编撰艺术专业英语教材是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常见的艺术专业英语教材未充分考虑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多数教材存在词汇量过大、 语法结构复杂、 文章枯燥难懂等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部分教材可能文章内容全面、 语言地道, 但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文章却篇幅偏长或过难。 这样一来,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花大量时间梳理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 还需要讲解专业词汇和术语,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 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落后

根据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师的访谈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么遵循传统通用英语的授课方式, 着重关注词汇、 句子和语法的讲解; 要么让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书籍的某一章节或单篇专业文章, 主要侧重传授专业知识如中外艺术史、 美学知识、 设计理念等。 总之, 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缺乏与艺术专业相关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并未真正得到语言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学完艺术专业英语课程后, 对艺术专业领域的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仍很陌生, 远未达到同时获取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

三、 ESP 视阈下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研究应聚焦构建艺术类ESP 教学目标、 ESP 教师培训(专业教师的“双师型” 转型)、 ESP 教材编撰和ESP 教学具体内容、 方法的设计等方面。 另外, 艺术类专业英语实际上是艺术学科与英语学科的交叉学科, 它的改革应在跨学科的视野中进行, 着眼于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艺术专业知识, 如何根据艺术专业学科内容进行英语课程内容建设, 以及如何利用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安排英语课程等。

(一) 明确教学目标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的规定, 通用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目的是使他们在今后学习、 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满足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需要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1 页。。 有学者指出, 单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的教学目标并不能满足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或工作的需要, 而为了学生在本科阶段及毕业后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开展工作, 就必须尽快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②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年第3 期。。 因此, 一方面, 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构建必须考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 英语教学目标的构建必须与专业内容相融合。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掌握相应英语能力的学生, 并围绕他们在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需求来进行构建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对艺术领域有关的英语词汇、 术语与表达的学习, 在学术方面, 能进行专业文献查阅和论文撰写, 参与国际间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如参与学术讲座、 学术会议等; 在职业方面, 能掌握典型工作场所如美术馆、 设计公司、剧场等的交际用语。 另外, 与商务英语(BEC)、 法律英语(LEC) 考试类似, 还应建立艺术类专业英语水平的评价体系, 设置艺术专业英语资格证书考试。

(二) 建设专业的艺术专业英语教师团队

关于专业英语课程应由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来承担的问题, 一直都存在争议。 与基于语言的学科教学不同, 艺术学科有其特殊的教学方式。 担任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除了应具备英语教学能力外, 还应熟悉艺术学的理论系统和艺术类的专业知识, 甚至还应具备一些绘画、 舞蹈、 表演的基本功。 对于完全没有艺术专业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师来说, 想通过旁听或向艺术专业教师请教之类的方式来弥补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几乎是不可能的。 艺术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专业教师为主体, 同时采取与通用英语教师进行反向合作的方式。 首先, 学校可在招聘中留意具有艺术-英语学科交叉背景的专业人员, 建立艺术专业英语教师的准入标准, 尽可能地让有学科交叉背景的专业教师承担教学工作。 其次, 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在语言教学的方法上可向通用英语教师学习、 接受相关英语教学的培训, 还可建立跨学科团队进行长期合作教学, 共同制定教学大纲、 合作编写教材等。 最后, 不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也可通过自我学习或参加语言培训、 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

(三) 编创艺术专业英语教材

艺术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应在选题上精心策划, 并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 避免单一性、 随意性和盲目性, 增强基础性和实用性。 第一, 考虑到艺术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的现状, 应编撰语言难度较低、 篇幅较短的课文, 以提高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美术与设计专业英语课程中, 课文字数大多在200 ~300 个单词, 生词数量也控制在15 个以内, 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相对更容易掌握, 也更容易被激发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 教材编写需结合本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以达到掌握艺术领域英语词汇与表达的教学目标。 美术与设计英语课程教材在编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业设置和特色, 以及涉外合作交流的需求。 第三, 艺术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创工作也应以专业教师为主, 同时邀请通用英语教师或英语外教提出改进意见。 如美术与设计英语课程教材中的所有课文、 文化知识点和习题的编写都可在由具有跨学科背景的艺术专业教师完成后, 交由通用英语教师或英语外教进行校读和完善, 避免语法和表达上的错漏。 此外, 在教材投入使用后, 还应从任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反馈来加以评估, 了解他们对教材使用和课堂学习的感受, 做好教材反馈意见的收集和总结工作, 定期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修订, 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

(四) 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艺术专业教师团队应充分利用跨学科优势。 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设计上, 艺术专业教师团队应兼顾英语语言知识与艺术专业知识, 以及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多样性, 真正满足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需要。 首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应尽可能涵盖大部分艺术领域, 如绘画、设计、 动画、 音乐、 舞蹈、 表演等, 帮助学生建立广阔的艺术文化视野。 针对具体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生, 则实施“需求教学”, 即按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和强化。 其次,在教学媒体的利用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引入艺术类英文书籍、 报纸或期刊、 艺术家传记电影、 艺术类英语纪录片、 电视节目、 短视频等, 还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与课堂深度融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 听觉、 触觉等感知能力。 如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开辟了线上科普的方式, 教师可带领学生浏览外国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网站, 参观其打造的线上虚拟展厅等。 再次, 在教学方法上, 转变“语法+翻译” 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颖有趣的课程设计方式, 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根据语言的使用场景进行情景教学, 学生可进行角色扮演, 如模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等场景; 还可根据真实的专业课内容设置应用场景, 如针对学生正在学习的某一设计专业课程, 可让学生用英语汇报调研内容和提案、 与教师讨论创意、 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等。 互联网时代, 我们还应探索更多艺术专业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不拘泥于课堂的教学空间, 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①蒋晓娟,胡颖:《艺术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 年第A0 期。。

四、 结 语

尽管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起源于通用英语教学, 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与通用英语教学有着明显差异, 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懂英语+懂专业” 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 训练的是与其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语言能力。 应将艺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放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中进行研究。 无论是师资团队还是教学模式,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都应突破学科间的壁垒, 实现学科间的整合交融, 为学生创造一个协调运作的全方位学习平台。 同时, 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还可运用到更多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英语课堂上, 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思路和经验。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艺术类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艺术类专访心得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