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途径研究

2023-03-06 02:43刘亚军
成才之路 2023年5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

刘亚军

摘要:党史原著进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理论信仰,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题。当前,部分大学生对阅读党史原著缺少兴趣,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存在误区,对阅读党史原著缺乏引导。党史原著进课堂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而贯彻建构主义原则的对分课堂就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在对分课堂上,教师选取适合的党史原著引导学生阅读,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进行自主建构,并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成为党史原著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自行建构中能够发现党史原著的魅力,进而产生阅读党史原著的兴趣,形成阅读党史原著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党史原著;党史学习;对分课堂;高校思政课;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5-001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2021年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途径研究———对分课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課党史原著进课堂”的研究成果,编号:2021GZ017

党史原著包括马克思主义原著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党史原著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基础支撑。采用何种方法与途径将党史原著很好地运用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支撑作用,需要各高校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进行不断探索。本文对党史原著进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党史原著进高校思政课堂的创新途径———对分课堂及其优势展开分析,以期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一、党史原著进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各高校采取了很多方法,让学生既学习了党史知识、感悟了精神,又激发了力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党史原著学习应该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党史学习教育途径,这一途径不应该被放松或忽略掉。要想系统学习党的历史,就要阅读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的原著作品及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书籍,这些著作讲述了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风雨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伟大精神。而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领悟和感受的精神力量。

首先,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党史原著才能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掌握其精髓。教师将党史原著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形成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理论原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从党史原著中汲取思想养分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大量一手资料,可以对理论本身形成正确理解,会使自身思维能力和理论判断力得到提升。

其次,党史原著进课堂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困境之一就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和教师所呈现的理论体系。而引导学生阅读党史原著,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为党史原著中有丰富的史实、睿智的思辨和清晰的表达,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体系。

再次,党史原著进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在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个别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判断。而摆脱各种干扰和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研读党史原著,接触更多一手资料,在党史原著中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对所学理论进行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真学真信,深刻体会到历史为什么选择共产党、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最后,党史原著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良好学风。调查发现,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存在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不求甚解、断章取义、浅尝辄止、哗众取宠等不良学习风气。大学生阅读专业类、文学类书籍多于党史理论类书籍,其中一些人认为读政治类书籍不如读专业类书籍有用,且读不太懂。而党史原著进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大学生感受到其魅力和重要性,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党史原著进高校思政课堂面临的问题

调查表明,读过马列原著的大学生并不多,能够做到精读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爆炸式袭来,大学生每天都在主动、被动地接收各种信息,其中有些人在没有认真阅读的前提下就认为马列原著生涩难懂、枯燥抽象,有些人读党史原著时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有些人则存在因缺乏相关背景知识而无法深入理解党史原著的问题。针对党史原著进课堂的这一现状,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让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党史原著,喜欢上阅读党史原著。

大学生疏于阅读党史原著,更多是因为对其重要性不太理解,而且从小就很少接触党史原著,所以并没有真正感受过党史原著的魅力,也就难以产生阅读的激情和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引路人,必须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党史原著。当大学生对党史原著有所了解,并感受到其魅力后,自然会产生阅读的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变主动,并形成终身进行理论学习的习惯。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有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照本宣科地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再加上缺乏对党史原著的深刻理解,其本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存在夹生饭现象,因此也就无法生动形象地讲解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认为思政课非常枯燥、难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第二,有的教师即使认识到了党史原著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只是引用原著中的只言片语和零星片段,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党史原著的魅力,不会对原著产生多少印象。学习思想理论,主要是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用理论中的只言片语打旗号、装门面、提“高度”。第三,有的教师认识到了党史原著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后会推荐一些原著作品让学生阅读,但是缺乏教师的引领就没有几个学生能真正去主动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找到一条引导大学生有效阅读党史原著的途径和方法。这一途径或方法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党史原著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使党史学习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三、党史原著进高校思政课堂的创新途径———对分课堂

党史原著学习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大学生是研读党史原著的两个主体,其中教师肩负着引导大学生研读原著的重任,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自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实践证明,“扶上马送一程”是培养大学生阅读党史原著兴趣的有效方法,而对分课堂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将课堂教学过程在时间上预设为三个环节———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讨论。在课堂上,教师让出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该格局使课堂教学过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对分课堂从简单的“接受知识导向”的學习转向“以思考和交流为导向”的学习,整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贯彻了四大学习理论和三大教学理论,重新定义了课堂和师生的关系。在该课堂模式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加,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的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

在对分课堂上,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掌舵者,其掌舵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需选取适合课堂阅读的党史原著。首先,要选取文字简练而阐述相对完整的原著作品,作品需具有易理解性,文字不要过多,否则学生容易产生阅读的畏惧感。其次,党史原著的内容需紧贴课堂所讲理论,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第二,教师需具有驾驭整体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首先,在对分课堂的讲解环节,教师一定要精讲,交待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其次,在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环节,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寻找课程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原著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问题创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师讲解、教材与原著之间的知识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对分课堂的闭环教学中,教师由关注自己如何教转向了关注学生如何学,教师讲解知识的负担变小了,指导与把控课堂的功能强化了,这是教学理念的一种突破和进步。

在对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形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精讲完理论内容后,会将党史原著内容放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下堂课前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学生的预习效果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课堂讨论,教师要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名词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答案,以提高自学质量。第二,学生能做到在阅读中积极思考。阅读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深化,对分课堂可以将机械阅读、简单浏览、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消化和吸收知识。思考会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哲学、历史、科学知识的支撑,对党史原著中的一些用典和专有名词就会难以理解,如“治大国如烹小鲜”等,以致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寻求答案,深入思考,深化原著学习。第三,学生能从被动填鸭式学习转向主动性、个性化、合作性学习。在对分课堂上,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方式,对知识进行再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与观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表达和相互提问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提取,相比个人独自学习效率更高。

四“、扶上马送一程”———对分课堂的优势分析

学生依靠“倾听”的“接收”不等于“接受”,“倾听”是被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收”知识,并没有真正“接受”知识,也不能将“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对分课堂贯彻了建构主义原则,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建构自己的认知,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原著文本进行认知建构。学生在自主建构中能够发现党史原著的魅力,对党史原著产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对分课堂能够减小课堂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有的学习体验,在交流中了解彼此的学习成果,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在教师的追问和引导中发现新的问题、思维的漏洞、思想的魅力等,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对分课堂上,学生完成认知建构之后,再带着作为内在建构的外化体现的作业与小组成员、全班同学、教师进行社会化的交流互动,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建构。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创设包括认知冲突在内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更正、丰富和深化自己的认知。在建构主义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可以看作学生用个体经验为原著文本赋予含义和意义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主动性,能够使学生将思政课教学活动转变为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行为体现出对党史原著的理解。同时,对分课堂还能激发教师的职业灵感,使教师学会如何让党史原著具有“直入人心的影响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探索的引导者。

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上,党史原著教学具有以下明显优势。第一,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最经典的马列原著选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在对分课堂上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感,形成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路径与结果都是开放性的。第二,具有主体性。对分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创造与分享者,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思考、比较、分析、批判、表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具有过程性。对分课堂上,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来掌握知识的,这一过程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掌握的主体性。

黨史原著进课堂,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原著资料,学生只有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分课堂这一创新性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教师和学生需要分别承担一半的责任,实现了责任的对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学习主体意识。“扶上马送一程”,是对分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党史原著兴趣的最大优势。对分课堂的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自行建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并在认知和理解中发现原著的魅力,从而增强阅读党史原著的兴趣,形成阅读党史原著的习惯。

五、结语

总之,党史原著作为教学内容,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而对分课堂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它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辅助党史原著进课堂。对分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渐建构起对党史原著的正确认知,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并内化吸收,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正是思政课魅力的体现,也进一步凸显了党史原著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陈瑞丰,黄莺,韩秀婷,本志红.对分课堂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冯国芳.论马克思主义原著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信仰[J].学术论坛, 2015(07).

[5]侯惠勤.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4).

[6]张秀芳.对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调查与思考[J].济宁学院学报,2013(011).

[7]李智军,董焕敏.论对分课堂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四重转变”的问题与策略[J].文教资料,2022(17).

[8]汪玉峰.对分课堂助力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意蕴、鲜明特征和实践路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02).

[9]沈卫.超越对分:“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

[10]金丽.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合理应用与价值彰显[J].临沂大学学报,2021(06).

[11]邹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1).

A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iginal Works of Party History Based on the Split Classroom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ajun

(Marxism College, 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It is always the them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ring the original Party history into the classroom and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theoretical beliefs. At present, some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 of the party history, and som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cking guidance in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 of the party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the original work of Party history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dual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dual classroo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vism is a teaching mode tha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plit class, teachers select appropriate original Party history books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sufficient learning space,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onstruct independently through careful thinking,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show themselves, so as to become active builders of the original Party history books. Students can find the charm of the original work of the party history in their own construction, and then have an interest in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 of the party history, forming the habit and ability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 of the party history.

Key words: original work of party history; party history study; split classro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urse; constructivism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研究综述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时期加强党史学习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