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3-06 11:38:25李华京
成才之路 2023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李华京

摘要:为了更精准地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文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薄弱,课程体系协同育人需要强化;教学过程割裂,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糊,多元评价协同育人需要强化。回归课程思政本质,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设计上构建协同育人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學过程中推进校企双元共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教学评价上践行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协同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5-00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课题编号:XSP21YBZ057)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自从2014年提出到各高校如火如荼推广实践,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大量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核心在于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非常有必要。

一、研究缘起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具体实施,有学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顶层设计方面。高燕认为目前高校普遍忽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问题,课程思政整体设计上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张志俊认为高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出现了教学目标缺乏协同性的问题,提出专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延续性以外,思政育人目标应该也有其延续性,同时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更应该构建同向同行的育人目标。二是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协同方面。杨雪琴、胡华等学者指出部分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尚处于浅表阶段,对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统管理;部分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育,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很少派出德才兼备的老师傅进行德艺指导。三是课程思政评价协同育人方面。张志俊认为目前高职课程评价指标缺乏价值引领,与课程思政要求不匹配,不能通过评价功能促进课程育人。

可以看出,现有相关研究更多是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视角出发,而结合某一专业实际调查数据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为了更精准地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本研究团队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湖南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并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个案,基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人才培养维度,从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双元主体、多元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本研究团队针对不同主体分类设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查问卷,并进行个别访谈,共收回376份有效问卷,其中包括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师的问卷176份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200份。在176份教师问卷中,51.35%来自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31.08%来自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9.46来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主讲教师,8.11%来自旅游管理专业拓展课主讲教师。其中51.35%的教师从教年限在11年~20年,63.51%的教师是党员教师。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1.整体教学设计薄弱,课程体系协同育人需要强化

湖南省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1个职业教育课程与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所高职院校入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通过对湖南省2020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25所高职院校发布在官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所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对德育目标进行了定位,在素质目标中对思政元素进行了详细描述。而且总体目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素养”等育人目标高度聚合,旅游管理专业素质目标主要集中体现了总体目标。整体而言,这些高职院校均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目标链,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整体设计初步形成。

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上协同育人功能比较薄弱,需要强化。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50%以上的教师认为专业课之间开展课程思政没有形成强化效果,而且不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质量良莠不齐。50%的教师认为没有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应的课程育人目标,无法实现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有的育人功能。40%以上的教师认为部分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只体现了课程负责人的课程思政理念,专业课主讲教师不太了解其他专业课,或者只了解某一个年级的专业课,这导致专业课育人的延续性不强。整体而言,36.9%的教师认为没有形成门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之间协同育人的局面。

在专业课与思政课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50%以上的教师认为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方面的学情分析不到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合理。40%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方法生硬,没有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30%以上的教师认为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育人认知不足,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没有融入思政元素。28.38%的教师认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教学设计没有融入思政元素。整体而言,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不高、思政育人理念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欠缺、教学设计和目标设计不合理,专业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协同育人需要加强。

2.教学过程割裂,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需要强化

目前,校企合作育人可以归纳为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和顶岗实习、企业教师到高职院校承担实训项目教学两种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与行业标准对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中心,这导致高素质人才合作培养不足。概括而言,就是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在育才上一致,在育人上存在割裂。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校内专业课与企业实训课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62.16%的教师认为校内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目标与企业实训课要求不匹配。50%的教师认为校内专业课与企业实训课之间的课程思政促进作用没有发挥。40%以上的教师认为校内专业课与企业实训课的课程思政元素不一致,互补作用没有发挥。30%以上的教师认为企业实训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高,课程思政理念缺失。整体而言,校企协同课程思政存在思政目标、思政元素不一致的问题,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格局需要进一步强化。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糊,多元评价协同育人需要强化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指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采用常态性、阶段性、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和学生课程思政成长效果两个方面。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来看,70.27%的教师认为评价存在课程思政整体目标设计与具体单元目标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问题,56.76%的教师认为课程任务作品考核评价方式没有融入思政元素。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多角度评价、自我评价缺失等问题。整体而言,教师课程思政评价理念和方法缺失,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单一,多元评价协同育人需要强化。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具体对策

1.构建协同育人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门门课程都要开展课程思政,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二,所有课程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第三,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方向一致、同频共振、步调一致,能产生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协同育人是形成整体育人联动效应,落实“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学校不仅要注重门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要注重构建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思政课之间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方面要挖掘專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赋予知识以价值,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提升、思想政治引领三重目标,形成门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达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训课互补统一、循序渐进、相互强化的育人效果,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专业基础课为辅助、综合素质课为补充扩展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问卷调查显示,68.92%的教师提倡不同专业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64.86%的教师提倡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德育人,75.68%的教师认为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公共基础课育人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基于此,学校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构建协同育人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一,不同课程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与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专业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分享,形成门门课程开展思政育人的局面。第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协同育人的整体设计,形成“大思政”格局。第三,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优化其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推进校企双元共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高职教育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立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这一办学特色,探索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课程思政体系,发挥校外实践环节、企业导师在专业课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方面的功能,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格局,是培育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校企合作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校中厂、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模式已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要推进校企双元共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就要力求从课程思政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环境打造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第一,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共行。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素质要求与课堂教学思政育人目标相结合,将课堂教学思政育人和企业实践教学思政育人相结合,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思政新模式。第二,要实现课程思政教师校企协同共育。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送训到校等方式,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养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高、职业实操能力强的校内“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导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企业导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过关上岗等方式,建设一支职业综合素养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的校外导师队伍。第三,要推进课程思政资源产教校企共享。要通过校企合作将优秀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家榜样、职业实践机会等资源,转换为线上教学案例、新型活页式教材、教学视频等,实现校企共育共享时代新人。第四,要加强课程思政环境校企共创。要在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形成全员“立德树人”的意识,无论是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校内教师,还是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等企业导师,都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常态化校企育人理念,形成校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3.践行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协同育人

一方面,課程思政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进行点评考核,发挥评价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以评促学。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以揭示教师在课程思政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课程思政考核方法选择等方面的科学合理性,实现以评促教。践行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协同育人,关键是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向一致、科学有效、同频共振,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具有协同性和一致性。第一,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者等评价主体在考核评价中要做到方向一致,坚持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的发展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把握课程思政评价的本质。第二,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要科学有效。专业课程、公共课程、思政课程考核评价应该结合各自特色、学生学情,构建凸显课程特色、专业特色的课程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的运用,切实做到科学有效。第三,各类课程思政考核评价要做到同频共振。要以思政课教学评价为圆心,专业课之间教学评价相互呼应加强画圈,各类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相互补充强化画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

问卷调查显示,72.56%的学生期待在考核评价中获得更多鼓励,64.6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考核评价中能够看到其他发光点,60.47%的学生期待教师能够多角度进行评价。基于此,推动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在评价标准上,要凸显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层面,即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运用融为一体,比如将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职业实践、课程作品等作为评价载体,将思政元素细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在评价方式上,要将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交流、教学日志、课堂鼓励性点评、课程作品综合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从发现学生不足、关注学生成长进步、肯定学生学习成效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实现全方位评价协同育人,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

[3]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

[4]张志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

[5]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1).

[6]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06).

[7]朱冰.高职“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意义与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Huajing

(Changsha Commerce&Tourism College,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1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the paper combin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akes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and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conduct research.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desig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s weak, an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separated, and the school enterprise dual cooperation educ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s vague, an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multiple evaluation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Returning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teaching design, promote the school enterprise dual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ractic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operate to educate peopl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22: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