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娟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审美和想象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经常会受到限制,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是各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语言美、形象美,在美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感受、美的想象,学会美的鉴赏、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审美能力;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5-0049-04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美的结晶,每一篇课文都寄托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每一段文字都形象地表现着艺术美、自然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成为会欣赏、会创造美的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语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本文先分析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再阐述具体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贡献力量。
1.教学方法守旧,美育渗透不足
语文重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所以,部分语文教师把教学精力主要放在知识传授和对课文的解读上,忽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难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一些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总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标注生字读音,然后教师讲解课文,最后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教师掌控着学生的整个思维,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自主领会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发现语文学习中的美,使语文美育成为“一纸空谈”。
2.缺乏科学引导,美育效果不佳
当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具体实施教学时,部分教师对新教育理念存在理解不到位或有偏差的问题,在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做法。一种是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中,却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和讨论,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使美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种是教师能够认识到學生的主体性,但认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高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干预过多,学生刚刚进入文本意境,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打断学生对美的探索,从而影响美育效果,使学生失去探究美的热情。
3.学生轻视美育,审美能力匮乏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的美育价值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和家长把考试成绩看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导致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语文知识,不会进行审美鉴赏,审美能力匮乏。同时,一些学生也习惯了教师的直接灌输,存在思维惰性,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无法对作品产生整体的审美感知。
1.提高教师素养,营造美育氛围
(1)发挥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审美情趣的诱发者,教师的思想和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阅读美育书籍、聆听美育讲座、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丰富学识,积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审美和教育能力,为学生做好审美的表率。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做到朴实无华、端庄大方。在仪态上,要做到优雅端庄、自然和谐,给学生以审美参照和熏陶,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在教学语言上,既要风趣幽默、充满童真童趣,又要流利标准、言简意赅。在板书上,既要规范工整,又要书写流畅,营造美育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时刻获得美的享受。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美育的关键,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教师也可以从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获得教学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严师姿态,融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无拘无束地表达心中所想,为美育渗透创造条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多提供个性表达和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增强学习自信,进而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尽情徜徉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
(1)借助信息技术展现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感知美,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感受到美的存在,才会获得美的体验,产生美的创造。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美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能够为美育创造有利条件。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美的元素,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一边用PPT切换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入课文的意境,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心领神会。很多课文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下载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把课文描述的情境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人物与景物的品质之美,实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和谐统一。
(2)运用教学语言描述美。美的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运用好这把钥匙。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用标准纯正的发音、如沐春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张弛有度的节奏,为学生讲解课文,用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语言描述中获得美的体验。教师还可以用朴素简洁、真实自然的语言描述课文情境,或者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词句,用平和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语文是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用精彩灵动的教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语文学习中的变化之美。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童心出发,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用“戏说”的方式描述课文,赋予文字以趣味性。学生也可以站到讲台上诉说自己的故事,更好地体验文字的趣味之美,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优化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鉴赏美
(1)品词析句,让学生欣赏美。每一篇课文都展示着各种形式的美,有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感人至深的情感美,还有古诗词的韵律美等,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从课文整体入手,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欣赏美,品味语言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和准确,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教学方法,直接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独立欣赏美,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当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词句领会不到位时,教师可以采用巧妙质疑的方法,通过词语替换、去掉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在推敲比较中欣赏词语运用的美妙之处。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中遇到抽象的词句时容易出现阅读障碍。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及熟悉的生活事物去理解课文,变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跟随作者一起欣赏生活中的美。
(2)利用形象,让学生理解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注重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及社会背景的衬托中感受人物形象,促进学生对美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身上美的品质。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文中的人物、景物等刻画得非常形象,能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为此,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讲述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形象塑造是作者情感和审美观念的表达,引导学生从形象塑造中体验美、认识美、理解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身边的人和事,感受修辞手法在形象刻画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创作美的习惯。教学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表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场景,让学生通过表演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品格。同时,教师也要抓好课文中的负面形象,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真善美与假丑恶,鼓励学生做正直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品格。
(3)启发想象,让学生鉴赏美。想象是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语文美育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走向复杂、由认识走向创造,逐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设身处地地去揣摩、体会,提升鉴赏美的能力。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初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用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音乐节奏渲染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意境,接受美的熏陶。生活是联系课文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人、景、物,还可以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补文章中的“空白”,更加深入地体味文本所蕴含的美。
(4)强化朗读,让学生体会美。朗读在语文美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富有感情的有声语言,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体会文字表达的美。课文大多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和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读得动情又真实,使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朗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交叉运用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默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讀,体会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古诗词诵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学作品的美,进而提高对美的感知力。
4.提供表达机会,鼓励学生创造美
(1)在写作训练中创造美。“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在写作中可以用文字描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还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感受美,在大自然的美丽多姿中获得写作灵感,写出优质的作品。“学贵有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分辨生活中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生活中体现美的人和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并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在观察美、记录美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想象,用美的眼光审视生活、社会和人生,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出至善、至美、至真的作品。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的开放式结尾和文中留白,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和扩写训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把课文唯美的意境和情感延续下去,用自己独有的感悟创造美。
(2)在口語交际中创造美。“言为心声”,语言是人内心感情的外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采用分层提问的策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问题,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锻炼语言能力,使学生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想法。在每节课教学开始前,教师要留出几分钟即兴演讲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中的见闻、课后的阅读收获、亲历的趣事等,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写作、日记、手抄报等形式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们分享阅读方法、阅读心得,进行好书推荐等,在口语交际中促进学生对美的领悟,强化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机械抄写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这会让学生感觉汉字是生硬的、呆板的,感受不到汉字的神韵。为此,教师可以将汉字抄写改为书法练习,指导学生用硬笔书法或毛笔书法练习生字,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造型美、读音美和意义美,形成持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书法比赛,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示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写生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做“小志愿者”亲身体验平凡人的“不平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积极主动践行美,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要把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浸染下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1.
[2]豆小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甘肃教育,2020(22).
[3]陈志军.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J].课外语文, 2020(12).
[4]华正义.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J].黑河教育,2019(11).
[5]张艳凤.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Discuss on the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Yang Xiaojuan
(Zhenyuan County Nanqu Primary School,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0, China)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young, lack of life experience, and have limited aesthetic and imaginative 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often limited, which will not only redu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also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Therefore, how to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discipline to pene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students is the focus of teaching in all disciplines. Chinese is a subject full of charm. It contains rich natural beauty, language beauty and image beauty. It has unique conditions in aesthetic education.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subject of Chinese, infil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Chinese teaching, let students get the feeling and imagination of beauty in Chinese learning, learn the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of beau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interest.
Key words: aestheticeducation; primaryschoolChinese;Chineseteaching;aestheticability; infil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