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科融合性教学活动

2023-03-06 07:53米丽娜甘肃宁县良平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学知识科学知识学科

◇米丽娜 (甘肃:宁县良平镇中心小学)

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把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进行巧妙融合,利用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等文学类信息启发小学生的多维思维,引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其在融会贯通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学科内涵的理解,并使其将各知识点内化为自身的多种认知能力。另外,在融合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知意识,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其能够条理清晰、逻辑准确地讲解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

一、学科融合性教学的价值

学科融合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扎实学习本学科知识,还可以借助各类拓展性知识探索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其知识面,提高他们快速理解学科知识的能力。另外,融合教学还满足了综合素养培养要求,让小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探索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在文学理解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拥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

二、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引入语文知识

(一)设计融合性课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科融合教学发挥出最大效用,可以巧妙地渗透与科学现象相关的文学知识,借助趣味性文字内容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深度思考,进而提升其学科融合学习质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节《我们听到的声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大自然的声音》课文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活动。首先,先利用文学知识创建课堂导学活动,例如,在大屏幕上展示《大自然的声音》中描写声音的文字信息,如“当微风拂过……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小雨滴敲敲打打……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走在公园里……听听蝈蝈的歌唱”等,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声音,如海浪声、雨滴声、虫鸣鸟叫声、冰川融化声、瀑布声等,让小学生直观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以此调动他们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如“除了文字中描述的声音之外,谁还能举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过哪些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有的学生说:“下雨天有打雷声。”还有的学生答:“下大雪时能听到树枝断裂的声音。”针对这些回答,教师继续提问,如:“同学们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我们又是如何听到这些声音的呢?我们每个人听到的声音都是相同的吗?如何才能准确描述所听到的声音呢?”对于上述问题,小学生需细致阅读科学教材内容,根据教材提示利用格尺和橡皮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两者在发声时表现出了哪些共同特点,并通过互动探讨的方式确定问题答案,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理论。与此同时,小学生还可使用“嗡嗡”“沙沙”“滴答”等汉语词语正确描述各种声音。教师通过创建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科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还能借此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知的热情,使其能够结合文学知识自行探索科学原理,并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科学结论,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学习效果,强化其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水平。

(二)进行主题教学,科学文学知识结合

在知识融合性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结合章节要点设计教学主题,并把与主题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小学生在语文知识中挖掘科学元素,利用科学原理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其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教学为例,此节课要求小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类型动物身上的共同特点,探寻自然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对此,教师可以以“动物特点”为主题创建学科融合探知活动,除了带领小学生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身体外形和运动特点之外,还可以结合文学作品进行拓展性知识探索,在拓宽小学生学科视野的同时,帮助他们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文章,让他们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结合文字内容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如“蝙蝠为什么可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安全飞行?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科学家研究蝙蝠这种生物的发声特点和运动特征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了解到蝙蝠并不是依靠视觉感官对外界环境进行观察的,而是依靠嘴与耳朵的配合来确定周围的环境情况,利用超声波在夜间探路。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自动反射回来并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而蝙蝠则需要根据这一信息变换飞行方向,躲避障碍物,实现顺畅飞行。科学家根据超声波原理研究出了雷达装置,并将其用在飞机上,从而确保飞机能够在空中安全飞行。之后,教师再引导小学生探寻生物界中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发出超声波,并区分它们的所属类型,如灵长类动物眼镜猴、两栖类动物超声波青蛙、昆虫类动物蝈蝈等。教师通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不仅使科学知识与文学知识实现了巧妙融合,还能借此拓展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利用丰富的课外知识帮助他们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其形成自觉探索、科学钻研的精神,从而提升其学科综合素养。

(三)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表达水平

科学教师在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时,可以把科学实验活动与写作训练活动进行巧妙结合,先让小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点和实验技巧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再引导他们把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汇总成内容严谨、逻辑通顺的实验报告,在强化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水的三态变化》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小学生使用铁架台、烧杯、试管、凉开水、温度计等科学实验器具进行水温测定,观察不同温度水的变化形态,并进行科学记录。然后再对冰点实验记录单进行交流分析,总结水在零度以上呈什么状态,在零度时发生了哪些变化,持续保持零度的水最终呈现出怎样的形态。而在实验结束后,小学生则需把上述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总结出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例如,在实验报告中,小学生需准确表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记录实验所需设备与器具,概述实验环境,详细描写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如如何装置实验器材、如何插入温度计、如何固定试管等,还要写明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最后,要在报告中逻辑清晰地写出实验结论。科学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整理实验报告,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实验能力,提高了其实验技能运用的水平,还能借此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其在报告书写过程中强化文字表述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要求下,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学素养和观念意识教育,这可以让小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索与技能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巧;能在文学知识阅读与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同时,借此可强化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建筑与形状”的教学为例,此章节要求小学生知道桥梁的构成要素,如桥面、支座、桥台等;掌握不同桥梁的不同特点,并根据具体标准区分桥梁的类别;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形状的关系,能够搭建三种不同形状的桥梁。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科学教师可以创建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先教授学生本章节基础知识,然后让他们阅读《赵州桥》这篇文章,并结合科学知识总结赵州桥的特点,分辨这座桥的类型,描述赵州桥的建造优势,之后,再利用手中工具搭建出三种桥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赵州桥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与才干。例如,教师通过知识讲解能够让小学生知道桥可以按照建造形状的不同分为平板桥、拱桥和斜拉桥三种类型,其中拱桥和斜拉桥的承受力强,平板桥的承受力差。同时,指导他们结合知识点亲手制作三种类型的桥梁模型,以此锻炼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然后,再让小学生阅读《赵州桥》,根据所学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总结概括赵州桥的独有特征,并深入探索这座桥的历史价值。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这座桥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由匠师李春设计和参与建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全长有五十多米,全部用石头砌成,它横跨洨河,而且桥下没有石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下面的河水从洞下流过。如果遇到汛期,上涨的河水可以从大桥洞上的四个小桥洞流过,以此来减轻河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体能够长久保持牢固。另外,教师还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这座桥世界闻名的缘由,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这种独特设计为世界各国桥梁建造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同时,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巧妙融合语文教学,利用文学知识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文字阅读过程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实验教学锻炼小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能力,并使其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形成高尚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文学知识科学知识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蜗牛看牙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超学科”来啦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浅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学知识的渗透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知识的选择与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