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四从”追求

2023-03-06 07:53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大冈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四边形数学知识同学

◇朱 林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大冈小学)

高效的数学课堂更应贴近学生,更应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认识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在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一、从学生学习心理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2年级学生天真可爱,更喜欢关注新奇有趣好玩的事物,如果我们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既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以教学“8加几”为例。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学生:“喜欢。”

教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还有一匹马哪儿去了?》,古时候,有一个人去集市买了8匹马回家,当他骑上一匹马的时候数了数,发现只有7匹马,吓了一身冷汗,立即跳下来又数了一遍,这时又是8匹马了,于是他想:我步行就可以多出1匹马,骑上就会损失1匹,看来我还是步行的好啊!你们听完后,知道还有一匹马哪儿去了吗?”

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很浓厚,并很正确地说出了理由。这让我感受颇深:教学时,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这样,学生就会学有乐趣,学有收获,让快乐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旋律。

(二)在玩中学,享受数学

游戏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在玩中可以更好地释放每个学生的天性,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游戏,就能借助玩达到数学知识的传授。

一年级教材中“有趣的拼搭”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预习我让学生充分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可以从家里自带积木玩具,学生比较感兴趣。“滚一滚”,可以知道哪些物体是能够滚动的,哪些物体不能滚动,哪些物体滚得快,哪些物体滚得慢,滚得远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原有的感知和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强化。“堆一堆”,是要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几何体堆,要看怎样的几何体堆得更稳固,什么样的几何体不容易堆,是什么原因。“搭一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出相应的物体,再说一说,比一比,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谁搭得好。学生在拼搭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学习的乐趣,还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二、从教学效率着眼

(一)常规训练,养成习惯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就是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所有学习习惯中,做到认真听讲最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才会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数学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认真听讲,首先要坐端正,脚放平,身体挺直,双手摆好。怎样听呢?听清教师的话,可以训练把教师的话再说一遍,明确要求和任务。教师要杜绝平时一提出问题,教室里就像是炸开了锅似的,要制止学生小手乱举、不守纪律地“我,我”喊个不停、随意站起来等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应追求表面的热闹,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学会要听懂老师的话语,也要听清同学的发言。只有做到“眼到、耳到、心到”的有效倾听,才能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弥补自身思考的不足之处,还能使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了“认识位置”这一内容后,在重点练习方位“左”“右”时,笔者设计了按要求做一做的教学活动。“请所有同学举起右手。”“请男生举起左手。”“请每张课桌右边的同学站起来。”“请每张课桌左边的同学用右手摸左耳朵。”……学生只有仔细听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才能正确完成任务,更好地理解“左”和“右”,同时让学生明白听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有条理地表达,把话说完整也非常重要。例如,用1~10中的任意一个数完整地说一句话,学生可能说“3个人。”我纠正问:“哪儿有3个人?”学生再补充道:“我家有3个人。”再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出示例题后,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算式怎么列呀?列式“30-8=”。教师问:你会怎样算?先和同学说一说,再引导学生交流:把30分成20和10,先算10-8=2,再算20+2=22。教师接着问:那为什么要把30分成20和10?因为个位不够减,所以要拿出一个10来计算。第二个问题“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列式“34-8=”后,问学生: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难点是从十位上拿一个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一位数。此时教师可以用小棒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口头表达,用操作流程来规范语言的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加完整和规范。

(二)手脑并用,构建数学

从实物直接形象感知到抽象的数字知识,是小学1~2年级学习的重要形式。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时,就可以通过做一个活动角让学生构建对角的认识。先在两根硬纸条一端打上小孔,再用扣子钉上,做成了一个活动角。做好后,让学生张开和闭合两根纸条,充分地玩一玩角。接着,水到渠成地提问,角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自然会说,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都会说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这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数学知识,构建角的认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率高。

(三)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例如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四边形,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出示:图形王国背景(长方形、正方形)

课件播放声音:同学们,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可是一对好兄弟,还认得我们吗?

生:你们是长方形、正方形。

课件播放声音: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秘密呢,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什么名字呢?需要你们自己去探索。

师:你们刚才摸的地方是图形的边。

引导: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再和你的同桌交流,图形的边区别在那里?每种图形各有几条边?

生1:它们都有四条边。

生2:我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四边形。

生3:对,因为它们都有4条边,所以叫四边形。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聪明,说得真好。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也可以叫它们是四边形。四边形有4条边,同学们,你们能画出其他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吗?

学生小组活动:有的小组用纸剪折,有的小组在方格纸上画,有的小组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

让学生先摸一摸、数一数,进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大胆起名,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受了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

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多多少少已经学会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开发新鲜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乐于操作、勇于讨论、勤于思考。在第一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题,要求学生分别找出水里的、天上的、陆地上的动物。图上有鱼、狗、兔子、青蛙、鲸鱼、鹿、螃蟹、猴子、松鼠、虾、小鸟。由于这些动物素材来自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思维火花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讨论一发而不可收。有的说:“水里游的还有鲨鱼。”有的说:“陆地上走的还有老虎、狮子、豹子等等。”还有的说:“天上飞的还有鸽子、老鹰。”……让人感受到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原来分类思想是如此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思想牢牢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

在完成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我就设计了一个到“佳佳超市”模拟购物体验实践活动,拿出1张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如果你有10元,都用来买商品,能买到哪些物品?”有的说:“我用10元买了一个10元的玩具小狗。”有的说:“我买了一本2元的日记本和8元的钢笔。”还有的学生这样说:“我用10元买了3样物品,1元的橡皮、2元的三角板和7元的文具盒。”……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就比较容易学会用人民币相关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从数学素养训练开始

(一)注重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在1~2年级的口算训练中,为了让学生能又快又好地口算,就要让学生真正能理解其中的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计算算理的重难点突破。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先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凑成十的练习,然后让学生根据凑十法的原理,理解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以此类推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口算方法,最后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又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出示“17-9=()”,问:“17减9等于几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8”。我又问道:“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因为9+8=17,所以17-9=8”;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10-9=1,再算1+7=8”;还有学生会说:“还可以先算17-7=10,再算10-2=8”。教师总结比较,“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种方法都可以算出17-9=8,哪种方法最简便,我们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这时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打开了,兴趣也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个个积极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高效的课堂务必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钻研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恰恰相反,如今很多学生碰到难题,不是上网搜索、手机求助,就是急于从同学那儿得到答案。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怕动脑筋,或者不理解题意,也可能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鉴于此,教学时我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题目联系学生实际,化难为简,便于学生思考,找到方法,体验动脑的快乐。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道思考题,“小力和小芳看同一本童话书。小芳看了28页,小力看了34页。那谁看的页数多?”学生会异口同声说,“小力看的页数多。”此时,我将这一题的问题稍微改动一下,“小力和小芳看同一本童话书。小芳看了28页,小力看了34页。谁剩的页数多?谁剩的页数少?”追问,“两个人都看同一本书,为什么小芳剩的页数比小力多?”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是因为小芳看得少,而小力看得多。

又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有一道题,“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箱,还剩6箱。他一共收了多少箱鸡蛋?”学生看到数字就随意地列式,“3+64=67(箱)”或“64+3+6=73(箱)”。我提示:问题中的“3”是指“3箱鸡蛋吗?”学生恍然大悟,多余条件“3天”没有作用,只是迷惑人的,提醒学生解题时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

在小学1~2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践行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构建高效的课堂,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学实践的追求。

猜你喜欢
四边形数学知识同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