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资本培育是提升高职学生内在竞争优势的关键,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浙江省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2858名在校学生开展的积极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总体状况为中等偏上,男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女生;家庭情况差异影响学生个体心理资本积累,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大城市生源、家庭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好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在校经历差异影响学生个体心理资本积累,担任学生干部、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成绩好、人际关系好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基于此,从社会层面构建积极外部机制支持、高职院校层面改革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教育支持和高职学生层面激发内生需求提升自我成才动力三个方面,提出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支持系统构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积极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2-0038-05
一、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能,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旨归[2]。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
有研究表明,敢于面对挑战、相信积极归因、拥有积极心态、养成坚强个性等特质的心理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学生潜在优势发挥,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4][5][6]。心理资本是个体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人格特质,具体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发展状态[7],有如下特征:有信心(效能)以采取和诉诸必要的努力在挑战性任务中获得成功;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成功采取积极的归因(乐观);坚定目标,必要时调整迈向目标的路径(希望);当陷于困难和逆境时,坚持不懈,恢复甚至超越常态(韧性)以获得成功。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對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这为高校引导学生从内在优势发展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了积极参考。本文在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从外部机制构建、学校教育支撑和自我内生动力支持等视角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进行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浙江省宁波市高职教育起步早,发展态势良好,是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教高质量发展样板。本研究选取宁波市属6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多层次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58份,有效率95.2%,样本涵盖16个专业大类,55个专业。具体问卷中所包含的11个维度变量的基本信息汇总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观察和访谈法。问卷调查借用张阔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8],量表共计26题,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四个因子,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法。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85,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效度检验,数据结果显示KMO=0.958,说明本次调查问卷效度良好。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通过信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最小显著性差异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测度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通过对2858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情况,见表2。可以得出,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4个因子的均值都超过了中线值4,平均值为4.57,说明高职学生的整体心理资本状况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其中乐观因子为4个因子中最高值,其次为自我效能因子。韧性因子得分较其他3个因子而言处于偏低水平。乐观因子得分最高,说明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大多能对成功采取积极归因。而韧性因子得分最低,表明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
(二)男生心理资本水平普遍高于女生
数据显示,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4个因子和总体心理资本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各项因子都高于女生,其中自我效能因子的差异最大,乐观因子的差异最小,见表3。在一般传统观念中,男生总是被社会及家庭赋予更高的期望,被要求更勇敢、更坚强、更有担当等。调查结果验证,这一传统外部因素显然已被投射在男生个体自我要求上。因此女生尤其需要加强自身心理资本的自我暗示和积累[9]。
(三)家庭情况差异影响高职学生个体心理资本
一是生源地差异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大城市生源学生心理资本总体状况得分最高,小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学生心理资本得分相对较低,而且两者差异不大。从自我效能因子看,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依次递减,而韧性因子是农村生源最高。对于希望和乐观因子,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生源得分较高,而小城镇和农村生源无显著差别。从人数分布看,高职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比60%以上,可见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资本培育工作任重道远。见表4。
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情况对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有较大影响。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和各因子数据都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较富裕”“一般”“较贫困”呈整体下降趋向,观察法也验证此结果。较富裕学生的乐观因子和自我效能因子得分远高于其他学生,平均值在5以上。
三是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比较。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因子的数据差异,结果显示,在自我效能(P=0.01)、韧性(P=0.03)和总体心理资本方面(P=0.02)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希望和乐观因子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是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得分比较显示,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得分最高(4.62±0.71),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心理资本总体得分最低(4.42±0.74)。在自我效能、韧性因子得分中民主型教养方式得分最高,在希望、乐观因子得分中溺爱型教养方式得分最高,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都较低。
五是是否单亲家庭差异比较。是否单亲家庭对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比较分析,在乐观(P=0.01)、韧性(P=0.03)和总体心理资本方面(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单亲家庭高于单亲家庭,而在自我效能和希望因子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综上发现,独生子女心理资本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学生、大城市生源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小城镇和农村生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父母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其他教养方式的学生。说明家庭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具有最原始和最基础的作用,家庭影响对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四)大学经历差异影响高职学生个体心理资本
一是学习成绩差异比较。调研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对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和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作用,即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和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等因子得分随着成绩越好而越高,成绩“上”的学生在乐观因子上的得分达5.51±1.2,在自我效能因子“上”的得分达5.45±1.17。
二是是否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差异比较。差异分析显示,自我效能(P<0.001)、希望(P<0.001)、乐观(P<0.001)和心理资本总体情况(P<0.00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因子及总体心理资本情况普遍高于未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的高职学生,说明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的经历对于提升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具有积极作用,访谈结果也验证此结果。韧性因子在此无统计学意义。
三是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差异比较。结果显示,自我效能(P<0.001)、希望(P<0.001)、樂观(P<0.001)和心理资本总体情况(P<0.00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因子及总体心理资本等维度普遍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担任学生干部的实践经历对于提升心理资本同样具有正向积极作用。韧性因子在此无统计学意义。
四是人际关系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人际关系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的积极作用,人际关系“很好、一般、较差”递减,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和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等因子得分也递减。人际关系“很好”的学生乐观因子的得分达5.38±1.02,自我效能因子得分达5.15±0.99。观察也发现,喜欢跟人交流、有很多朋友的高职学生能表现出极高的自信和乐观状态。
综上发现,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未获得过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人际关系差的学生。上述结果说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是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提升的,也说明高职学生在校求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升心理资本水平,这也验证了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五)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发展水平在年级变量上呈现上升趋势
结果显示,伴随着年级的升高,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在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因子及心理资本总体情况方面呈平稳提升态势。但是韧性因子除外,韧性因子随年级的上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向。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获得过奖学金或各类荣誉等变量维度上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反映出当代高职学生抗挫力较差,一旦陷入某种逆境会出现自我否定的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目前所采取的相关教育教学手段对于提升高职学生韧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欠佳。见表6。
四、研究启示
基于对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结果和问题的分析,发现影响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支持系统主要源于外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又可以分为社会人际支持和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支持两个方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支持系统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层面:构建积极支持机制
从家庭差异维度、学校经历差异维度等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对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积累最具影响作用之一的是来自于外部的支持因素。不管是来自于社会、家庭还是身边朋辈的帮助、理解和关心,都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构建外部积极支持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营造社会认同氛围。一直以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有着消极的评价,造成高职学生消极不自信,影响其心理资本的提升。为改变这一固有成见,应该着力营造社会积极氛围,出台系列政策保障,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人才选拔和考核评价的多元化机制,促使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职业教育,消除职业教育“失败”标签,从而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锚定区域人才需求导向,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共同发力,注重点、线、面齐头并进,促进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提升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策略。
二是提供家庭情感支持。父母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具有显著影响。父母等亲人应和高职学生之间建立密切且融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要与高职学生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了解其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职业规划等。当高职学生面对困难时能适时提供积极建议和意见,表达对其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朋辈互助支持。高职院校各级学生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尽可能要全覆盖,要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开展只面向小部分学生的“俱乐部”,造成部分学生的边缘化。要开展同学之间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经济困难方面和择就业困难方面的互助帮扶活动。要组织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心理辅导,使受助者缓解压力、打开思维,帮助其摆脱心理困境[10]。
(二)院校层面:以改革人才培养路径为切入口推动教育支持
高职院校要顺应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态势,从人才培养路径改革这个切入点着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等,努力发挥教育支持作用,提升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目前“以人为本”还未真正成为高职院校的一致性行动纲领,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观必须要统一到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上。高职院校要通过教师、管理、后勤人员、家长、企业导师、同伴等实现“全员育人”格局;要通过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格局;通过校园软硬环境、校企合作环境实现“全方位育人”格局,发挥各要素联动作用,构建全链式的育人体系,倡导学生全面发展[11]。
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生涯发展课程体系、开展生涯发展指导服务等多种途径开展生涯教育。任課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采用扬长教育,认可学生,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要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发现自身价值、开发潜能。要对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个体的闪光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塑学生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养。
三是强化积极心理教育。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力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心理课程和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悟,掌握心理调适与激发潜能的技能。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活动,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原动力上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学生层面:通过激发内生需求提升自我成才动力
高职学生是心理资本培育的本体,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唤醒其自我成才意识,激发其自我提升力量。
一是引导高职学生建立自身合理认知。要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找准自身优势和不足,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主动性的激发。通过开设专题培训,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人员或优秀校友“现身说法”,更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让高职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提升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自觉性。
二是提升高职学生对抗心理压力的能力。高职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和学业就业压力大,需要高职学生克服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主动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中农村生源占一半以上,要积极拓展他们韧性高这一长板,在实践中磨炼高职学生个性,要促进其积极内省,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最终达到增进心理资本的目的。
三是激发高职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高职学生目标迷茫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应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专业教育,关注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引导其明确人生目标和学业目标;应对二年级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重视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的引导与培养,强化专业实践锻炼和团队合作训练;毕业班学生因择业或升学方面的困惑和需求较大,应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就业政策解读讲座、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人际沟通技巧辅导等指导。通过针对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指导活动,激发高职学生成就动机的生成。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21)[2023-06-0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2]潘海生,张玉凤.扎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3(12):15-19.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1-07-20)[2023-06-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2107/t20210720_545789.html.
[4]余春燕,林祝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6):48-53.
[5]潘文邵.高职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心理资本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链式中介及干预[D].重庆:西南大学,2023.
[6]LUTHANS,F.,LUTHANS,K.W.,LUTHANS,B.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24(1):45-50.
[7]路桑斯.心理资本——激发内在竞争优势(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8]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58-64.
[9]季菊,李窈玉,杨秋露,等.新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与思考[J].校园心理,2022(1):40-44.
[10]潘灵,陈丽霞,仲甜甜.心理资本对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21(9):55-59.
[11]王树智,闫广芬.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影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5):28-3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ve Support System for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ng Xueyang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ssu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highly emphasized. The cultiv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crucial in enhancing the intrins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ntributing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 survey conducted among 2,858 students from six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revealed that the overall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slightly above average, with male students having higher levels than female students. Differences in family situations influence the accumul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with only-child status, non-single-parent families, urban origins, democratic family upbringing, and favorable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ifferences in on-campus experiences also impact the accumul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with students who have served as student cadres, received scholarships or various honors, achieved good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ed posi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howing high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sitive support system for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proposed, cove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positive external mechanisms at the societal level, reforms in talent development pathways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the encouragement of intrinsic need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o enhance self-motivation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positive support system
Author Tong Xueyang,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315199)
作者簡介
童雪央(1979- ),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长、学生处长,助理研究员(宁波,315199)
基金项目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人才红利视角下的宁波高职生心理资本培育机制研究”(G[21]-ZZ[38]),主持人:童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