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以泰安市图书馆为例

2023-03-05 20:01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本馆服务体系图书馆

高 鹏

(泰安市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00)

公共图书馆承载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职责,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核心[1]。 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仍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开展进一步的优化创新工作。 通过不断探索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发展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速度,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和精神文化建设。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当地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依托,以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服务、产品、制度体系及设施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全体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部门是承担领导与决策责任的主导单位,以保障满足全体社会民众基本文化权益与需求为建设宗旨;公益性文化单位是主要执行机构,包括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含6 项基本要素: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与制度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基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是由财政预算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保障;公共文化专业人才与组织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社会民众是公共文化活动的主体,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根基;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法、设备与技术手段;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是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顺利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营的资金保障[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与基本性原则:首先必须贯彻公益性原则,明确并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价值,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立法、监督规划与政策支持力度;其次要从基本国情与社会民众文化权益出发,优先保障基本文化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再次要加强城乡统筹规划,通过以城带乡,推进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大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服务与重心逐渐向城乡基层下移倾斜[3];最后要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发展思路,着重解决突出的矛盾问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注重机制制度、服务能力、产品供给等内容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效能[4]。

2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首先,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 公共图书馆具备文化教育、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有利于提升社会民众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文化品位等。 作为面向社会民众的公益性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能。 其次,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信息服务职能。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丰富,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同时也能够提供特色资源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再次,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职能。 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两种方式。 直接教育是指通过为社会民众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助力民众文化水平提升;间接教育是指在社会民众利用公共图书馆场地、资源,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5]。 最后,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职能。 除了面向社会民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公共图书馆还应以满足民众文化娱乐需求为目的,提供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如文化讲座、绘画欣赏等,从而陶冶民众情操,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休闲氛围。

3 泰安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践

3.1 服务半径大大拓展

泰安市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基于贯彻全覆盖文化服务理念,坚持均等化和普遍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原则,文化服务半径大大拓展。 分馆与流通站的建设使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得以不断延伸,书籍单次借阅与年借阅数量显著增加,解决了图书上架时效性低、周期长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宽泛的选择,并基于对不同群体阅读需求的精准掌控,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读者满意度,服务效能显著增强。 在特殊群体文化服务方面,本馆面向老弱病残和外来务工人员开设公益阅览室,配置盲人手机、音响、智能听书机、电脑等设备,并联合残疾人服务单位组织相应的培训服务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与其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如:通过组织“会说话的绘本”康复项目,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自闭症少年儿童提升认知常识与语言能力。 本馆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文化服务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面向青少年群体运用RFID 技术构建了智能图书馆,依托书架系统,使用触觉查询终端和三维动画即可模拟导航,对读者所需书籍进行精准定位;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将图书馆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学生掌握图书分类方法和智能终端应用方法,并根据不同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利用智慧图书馆搜集整理资料。

3.2 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

本馆作为地区信息资源服务共享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深化数字化建设,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馆藏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成为本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和公共服务效益提升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本馆馆藏数字资源日益丰富,面向读者免费开放。数字资源库涵盖学术性期刊数据库、影视、音乐、育儿教育和培训考试等多类型商业数据库和地方特色数据资源库等。 其次,本馆基于对图书馆网站平台技术架构的升级优化,实现了线上云服务,建成了依托手机端的互动服务平台。 再次,本馆依托馆内资源开展了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如网络知识竞赛、摄影大赛、朗读比赛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

3.3 用户体验有效提升

通过完善网络服务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体验。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化,本馆初步实现了涵盖书籍、读者的数据可视化系统,并基于技术革新提升了数字资源检索系统的响应速度与稳定性,使系统开放性与用户体验性大大提升。 同时,本馆自助查询借还、场馆导航、场地预约、电子屏信息发布等系统及VR 体验、智能机器人引导、AR 互动体验等数字文化服务与设施也使到馆读者获得了更加多样化的体验。 面向地方政府,本馆开展了针对年报、公开文件等资料的归档工作,定期进行文件更新,为相关单位提供电子信息阅览服务与配套设施服务。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本馆还构建了政府信息专项框架,形成相关信息链接,打造信息超市平台,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数字资源查询和电子书服务,同时也可提供社会保障、商业地产、投资、医疗保健等信息咨询服务,覆盖市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 此外,本馆还对与文化、民生及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前沿理论进行了整理,向政府提供相关决策的信息保障服务。

4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结合黄敏、吕娇、王冰冰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研究[6,7]和本馆工作开展情况,笔者总结了以下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和问题。

4.1 服务创新理念存在偏差

理念创新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前提,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方面因理念偏差依然存在与读者需求不相符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公共图书馆虽然已经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创新,但日常运营仍以书籍借阅为主,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仍有所欠缺,且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主要体现在节日活动与阅读推广活动中,忽视了对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的创新[8]。 另一方面,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中出现了内容、时间的不匹配现象。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应综合考量当地的人口结构、文化程度及职业布局等因素,深化调研读者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方式的精准性和创新性。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过于针对某一群体,如主要针对老年群体组织文化主题活动,缺少对其他群体读者的需求分析和主题活动设计,服务创新方向与读者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4.2 社会参与性不足

首先,社会企业参与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性不足。 社会企业在资金、物质等资源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但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合作项目对其仍然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企业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中的投资回报率偏低,话语权较小[9]。 其次,缺乏系统性的志愿者组织。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主要是学生群体,负责读者咨询、大厅服务等简单业务,未能有效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志愿者服务项目与服务能力缺乏适应性,文化志愿服务的创新性不足。 另一方面,志愿者宣传招募工作开展不到位,缺少专业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和平台,未签订志愿者劳动合同与监督保障协议,志愿者工作环境缺少保障性,同时也欠缺双向沟通渠道,导致志愿者无法有效表达其建议和需求,优秀人才流失较严重。再次,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会组织是参与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因受参与渠道较少、自身发展速度较慢等因素影响,社会组织的缺失度较低。

4.3 考核机制不健全

监督考核机制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质量,但部分公共图书馆当前的监督评估考核机制仍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解决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投入产出比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忽视等问题均会因监督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公共图书馆不自知问题所在,浪费公共文化资源[10]。 同时,公共图书馆内部针对馆员的培训晋升机制也有所欠缺,部分馆员无法真正发挥其专业特长,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学习深造机会,很容易导致馆员个人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创新需求,出现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 此外,馆内晋升与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也使馆员工作热情与自我提升动力严重不足,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团队的稳定性,阻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实践效能的提升。

5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策略

5.1 革新服务理念

首先要明确并深化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完善硬件设施和馆内环境,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馆内工作开展要基于读者需求,构建主动服务模式,优化导读服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11]。 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的细化分类和需求调研,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读者设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馆藏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或文化服务。 其次要重视服务质量反馈工作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读者的动态需求,强化服务质量反馈,调整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 为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健全服务反馈机制,开通多样化的沟通反馈渠道,使读者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图书馆员进行交流沟通,使图书馆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读者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形成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服务评价跟踪体系。 依托服务评价跟踪体系,公共图书馆要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完善,除了意见邮箱、意见簿等传统服务反馈方式,还应积极开通微博、微信等线上渠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整合分析读者的意见和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创新工作。

5.2 增加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协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应充分调动当地图书馆学会、研究会和协会等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积极性,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组织建设资金募集活动,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用于图书馆发展建设。 其次要重视志愿者团队建设,健全志愿者服务体系,做好志愿者保障工作,解决缺少公共文化志愿者人才的问题。 再次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如与当地敬老院合作,面向社区老年人普及宣传健康知识或社区文化等。 最后要突破行业壁垒,调动社会企业的积极性,与图书馆、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等,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对各建设主体的职能定位加以明确,做到权责清晰,各司其职。 公共图书馆要发挥自身主导领航作用,优化顶层规划与制度设计,为所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主体搭建资源共享、互动沟通平台,制定健全的监督评估与管理制度[12]。 其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主体的主要职能则是进行办馆自治,组建专业的图书馆人才团队,深化网络化与数字化治理,建设能够提供便捷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书房,与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要开展深入调研,发挥各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与产品,拓展读者群体,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满足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5.3 完善考核机制

健全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增强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公共文化服务创造性,助力复合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制度保障,是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指导。公共图书馆应对现有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增强管理制度的实践性、灵活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为馆员提供充分的空间,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发挥个人创造力。 在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的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重视人性化管理,提高馆员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公共图书馆在考量馆员工作年限和职位因素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设立服务创新奖金等,通过客观、全面的指标评估馆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适当增加业绩与工作价值的考核比例,并根据不同岗位与职责对考核模式进行适当调整,综合采取定性和定量、目标与质量、静态与动态考核方式,并将创造性劳动和相关贡献纳入考核指标,全方位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积极健康的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

6 结语

公共图书馆必须客观认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深入调研分析社会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优化,从而高效发挥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本馆服务体系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去图书馆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