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05 18:04涂加钢吴志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动物学思政课程

涂加钢,姬 伟,吴志新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华中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动物学”课程将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

一、“动物学”课程思政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不少高校教师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以考勤情况、作业完成度和期末考试的情况为依据,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一方面,这个“成绩”确实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某些专业素养,但无法反映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课堂讲授效率、学生的能力素养,以及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不符合高校“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也会助长功利风气,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职业规划而刻意追求高分,这显然不符合高校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课程思政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和“协同效应”的积极回应,其要义在于强调专业基础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动物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既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师只有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形成体系,才能落实好课程思政,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动物学”课程思政的思路

为了顺应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动物学”课程授课教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为出发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立德树人和人文情怀融入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知识蕴含的逻辑思想、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动物学”课程思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多种教学模式

新颖的、适当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挖掘学生的创造力[2]。面对充满朝气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了达到专业能力培养和价值育人的有机融合,授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减法”和教学效果的“加法”[3]。对于“动物学”课程来说,授课教师可以在MOOC 和SPOC 的基础上,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全面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师生深度对话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

(二)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打开学生眼界

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时代在进步,人类思维的碰撞从未停歇,目前教材的更新速度已经跟不上依托于科学实践产生真理的速度。身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仅要教授学生教材知识,还应开发教材以外的“营养”,打开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关注学术前沿,打破认知盲区,鼓励学生凭借“智慧的钥匙”解锁新世界。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

授课教师应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推进“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让学生在掌握“动物学”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当然,教师也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乜晓燕等人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不能一味为了追求思政功能,而忽略了课程本身。毕竟,只有一门优质的课程,才更能达到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效果才能更好地实现”[4]。

(四)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也使得学生过多关注对自己未来职业或工作有利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甚至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略知识本身对科研、生活,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所以,在“动物学”课程考核过程中,应缩小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授课教师应通过翻转课堂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空间,鼓励他们勤学好问,增强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三、“动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一)拓宽学生视野,传承科学家精神

“动物学”课程系统性较强,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比较紧密,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前后联系和总结能力。在无脊椎动物类群中,寄生虫相关内容占据很大一部分,也是“动物学”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关的科研小故事,使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大大提升,使教书与育人同向同行[5]。

以讲述疟原虫为例,授课教师在PPT 课件中融入多媒体技术,以简单动画展现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和人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加深学生对疟原虫生活史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疟原虫的生活史和危害,介绍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她的科研团队提取抗疟药物——青蒿素的研究历程,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并鼓励学生学习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坚韧、坚持、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这不仅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课程知识,也升华了课程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通过“动物学”课程的讲授,授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进化关系,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心底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鼓励学生自觉保护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授腔肠动物分类时,以讲述珊瑚为例,首先,授课教师以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珊瑚的美丽、珊瑚礁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然后,介绍珊瑚礁生态面临的危险,引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科组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挽救南海珊瑚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使其意识到珊瑚礁功能的丧失将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极端变化,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减少碳排放,自觉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讲解鸟纲的知识点时,授课教师应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文化自信到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全过程育人。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例如,带领学生走进校内试验田、狮子山等,组织学生观看鸟类纪录片,指导学生对照观鸟图鉴,了解不同鸟类的特征,学会辨别不同的鸟类。从倾听美妙的自然之音开始,加深学生对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让学生产生共鸣:人与自然一体而生,为了人类更好地发展,保护自然理所应当。

(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更加需要思维灵活、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所以,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动物学”课程讲授中,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是课程的育人目标之一。以日本血吸虫为例,它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一个重要代表动物,其生活史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首先,授课教师通过毛泽东同志所做的一首诗《送瘟神》引入讲授对象——日本血吸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我国防治血吸虫的成就。然后,以生动的视频讲述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及侵入途径,加深学生对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的认识。授课教师讲述我国大规模灭螺行动的事例和免费的血吸虫病检测及治疗政策,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动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

(四)依托国家战略规划,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导,增强学生强农兴农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的积极性及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兴农战略为己任[4],以“强在德行,强在能力”为目标培养国家所需、时代所需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依托国家发展战略及水产行业的发展前景,鼓励立志从事水产行业的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秉承绿色生态的理念。“动物学”课程是基础性课程,是水产学院学生踏上专业课程学习道路的基石。在讲述鱼虾等章节时,授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基本特征,还应让其对我国水产种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有所了解,鼓励他们掌握理论知识和先进科技,做水产行业的接班人和领头人。在课程讲授中,授课教师可拓展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鱼虾育种方面的成就,例如,“黄优 1 号”“华康 1 号”“华海 1 号”等,并引出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介绍该学院顺应国家发展绿色产业的战略要求及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自主开发的稻虾养殖模式、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模式,以及这两种养殖模式在全国推广的情况,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其看到水产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动物学”课程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积极挖掘各类思政元素,将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中,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动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任重而道远,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难点,授课教师还需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办好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麒麟才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动物学思政课程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