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杨,韩英鹏,王 巍
(1.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3.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思政育人的主渠道,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协同效应[1]。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2]。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实现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的思政目标,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育人方式。
课程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更是学习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要素。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清晰阐述专业课程在高校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提出3 个80%定论,即80%的教师是专业教师,80%的课程是专业课程,80%的时间用于专业课学习[3]。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打造专业课教学的“主战场”地位,推动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建设,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发挥好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从而有效地践行吴岩司长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在高校刮起课程思政建设的新风,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专业课教师在探索思政元素的过程中要善于做一名勘探者,能够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进行合理加工,使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巧妙融合,而不是干巴巴、“两层皮”式的说教,应在春风化雨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狭义的“五色”指一组固定的颜色,即特指青、赤、黄、白、黑5 种色彩。作者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提出了绿色、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5 种颜色。这些颜色本身就具有特定的色彩含义。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使人感到稳定、舒适,是净化心灵、降低温度的色彩,体现和平、自然和生机。红色属于暖色,是热情、活力、奔放的色彩,给人温暖和兴奋的感觉,黄色是柔和的色彩,明视度最高,警示性强、可视性强。白色是纯净、洁白的颜色,给人宁静致远、高尚纯洁之感。黑色属于冷色,是严肃、深沉的颜色,肃静、仰慕、庄重都可用黑色来呈现。
“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是黑龙江省旅游宣传的口号。黑龙江以“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地形格局展现重要的旅游资源,分别是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界江和大冰雪。“旅游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以旅游资源为基础,讲授如何进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讲述中,依托黑龙江省的重要旅游资源进行课程知识点的展开,将自然界的颜色通过直接反映或间接暗示的方式与思政元素紧密契合,物化地反映课程思政的映射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保护森林、农田,热爱生态环境的意识,为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将爱国情怀、东北抗联精神、龙江黑土文化、冰雪情缘等内化于心。
1.绿色——生态文明
绿色是与我们最亲近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生态文明体现着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求,是人类发展的趋势。2005 年,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考察浙江安吉余村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山体和草原是绿色的直接体现,黑龙江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以上,有大小兴安岭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草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3%,主要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46%,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兴凯湖、镜泊湖等。通过对这些重要的绿色资源的介绍,使学生认识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并能践行保护绿水青山理念,爱护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金色(黄色)——农业文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人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农业自古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农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49%,位居全国第一。农业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支柱产业。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荒,看到了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农业生产场景,意味深长地说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对北大荒、大粮仓寄予厚望。2019 年,《安吉共识》中提出,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乡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必须实现现代化。振兴乡村、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农耕文明和历史的挖掘,打造城市农业景观,增加都市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回归田园,返璞归真,农业景观的天然纯朴、身临其境的耕作乐趣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身心健康。让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热爱农业,敬畏农业,在农事体验活动中感知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节约粮食,避免浪费。
3.红色——红色文化
红色是鲜艳的、热烈的,是五星红旗的颜色,是中国独有的红色。俞孔坚在他的很多设计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中国红,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蕴含着深厚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在白山黑水间掀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英雄,他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意志顽强,视死如归,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祖国祥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烽烟已远,英魂永萦,赓续红色血脉的东北抗联精神永远传承。通过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731 部队遗址、靖宇公园、兆麟公园等,将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传递给学生。
4.黑色——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 个省份。黑龙江位于东北边陲,属高纬度的寒温带,四季分明,冬天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黑色代表浓郁的黑土文化,肥沃的黑土为小麦、大豆生长奠定主产区优势。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才能呈现出经久不衰的设计作品,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黑龙江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活着满族、回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原住民赫哲族和鄂伦春族逐水草而居。赫哲族以渔猎为主,擅长鱼皮手工艺,创造口头说唱艺术——伊玛堪。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主,桦树皮工艺、兽皮工艺、篝火节等成为鄂伦春族的文化符号。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省份,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城市规划布局、建筑特色都彰显着“东方莫斯科”的神韵。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教师通过对黑龙江黑土文化的讲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5.白色——冰雪文化
白色是纯洁的,以此代表冰雪特色,取其雪白底色,挖其晶莹剔透的内涵。冰灯起源于江边渔人,他们夜晚捕鱼时需要照明工具,便用冻好的空心冰坨,里面放置蜡烛,既能透光照明,又能避免寒风吹灭蜡烛。冰雪文化主要指人们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并以此创造的冰雪生态环境。冰雪景观是黑龙江省冬季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街道两边、城市中心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冰景增添城市的光彩。冰雪大世界作为哈尔滨市冬季的主打旅游产品,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赏冰灯、看雪雕、打雪仗、坐冰滑梯……冰上运动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热闹的氛围。学生通过学习制作冰雕、雪雕,绘制冰雪主题乐园的方案设计,打造冰雪嘉年华,让冰雪所赋予我们的不畏严寒、热情好客的精神永远传承。
“旅游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课程是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总计54 学时,是该专业大四阶段开设的综合性设计课程,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凝练和提升。随着国民需求的提高,以及旅游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当今景观公司的主营业务。各文旅集团的项目增多,成为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哈尔滨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因此“旅游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实践性、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1.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和理论,了解旅游资源类型和调查评价的方法;掌握旅游区主题公园的分类、形象设计、主题定位、交通和游览路线的设计。主要内容有旅游区域景区规划概述、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景区形象设计、旅游景区空间布局、旅游景区设施设计和主题公园设计。
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准确定位的能力,绘制符合主题文化、发挥多种使用功能、满足游客需求的主题公园设计图。
情感目标:课程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保护森林、农田,热爱生态环境的意识,将爱国情怀、东北抗联精神、龙江黑土文化和冰雪情缘等情感根植于心;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具有担当使命和责任、热爱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旅游区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基础知识、主题公园类型、设计定位、功能分区、交通和游览路线等基础知识。教师可列举大量图片和实际设计案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教学难点为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主题公园基础设施等跨专业知识;主题公园实际场地的案例设计,资源的开发、人的需求、功能的合理、景观的优美等。
3.教学方法
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旅游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课程教学采用了OBE 的成果导向式教学方法、学生案例法和PBL 项目学习法。
OBE 的成果导向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预习,观看重要课程视频资源,教师课上梳理和讲解重要的、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进行学习。课后进行复习和小作业的巩固。学生案例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查找案例的作业任务,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的整理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讲述,并对其他小组设计案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PBL 项目学习法是为了检验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真实项目设计。学生通过学习主题乐园的实际案例设计,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体系,通过直接参与项目案例,感受案例的实践过程。在项目的分享汇报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鼓励合作,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团队为荣,共负使命责任的精神。
在依托“五色”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课程所能挖掘的思政元素,形成具有鲜明代表的绿色(生态文明)、黄色(农业文化)、红色(红色文化)、黑色(黑土文化)、白色(冰雪文化)的“五色”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体系,使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融入每门课程当中,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蕴含“五色”的思政元素真正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