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花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
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业的时代使命。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是全球出版业竞争的要求。基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出版业发展的要求,重点阐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国际化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的实施,出版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从量上看,我国毫无疑问已经是出版大国,但从质上看,我国与世界出版强国相比差距较大,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库存积压严重,全球竞争力弱,供给与需求脱节等,严重阻碍了我国出版强国建设。因此,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出版业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发展壮大,切实提高全球竞争力,尽快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挑战。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由“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概念复合而成的。方卿和张新新提出,要将正确的导向作为引领,将提升品质作为目标,将关键要素的体系化构建作为动力,将促进从生产到服务的转型作为抓手,以此作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
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做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针,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出版强国建设是出版界面对的重要任务和紧迫工作[2]。出版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反映创新成果和科技进步,因此将出版的核心工作转向为国家的创新战略服务,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沿阵地”,出版业必须乘风破浪、积极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更好地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总书记还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因此,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技术进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内外部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国内出版企业和其他行业间的竞争加剧,主要体现在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出版物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二是国际市场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技术革新、构建出版新格局等方面。出版业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和基础所在,应是国家战略最直观、最完整、最迅速的反映,因而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3]。高质量出版物是赢得国际话语权最重要的工具,是话语权的核心部分,是出版强国的标志。当前,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出版大国,正向出版强国迈进,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市场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问题,一是出版品种多、重复出版严重、跟风出版、粗制滥造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在需求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版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4]。这成为制约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时,应将优化结构、培育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主攻方向,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从出版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年出版物总量世界排名第一,年出书品种曾超50万种,但不乏重复出版作品和大量公版书,甚至还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图书,这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距甚远。近年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的各类图书质量抽查工作中,各出版单位暴露出较多问题,如政治导向问题、地图问题、内容质量、编校质量等问题。出版业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文化属性居首位,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和服务社会的重大责任,因此要大力推出极具文化价值、思想价值、传播价值的优秀出版物,以此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文明注入新动能。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确定了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给出了推动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出版业虽然围绕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在出版机构知识服务转型、数字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也暴露出较多问题。《2018出版融合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编辑思维还未能跟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组织架构调整与管理机制改革有待深化、传统出版培养体系难造复合型人才、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成型等。
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出版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出版业实现突破的新动能。“互联网+出版”为出版业发展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但同时,其对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传统出版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减少,而对创新型、专业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新时期,出版人才已然不是文化的“搬运工”,而是既熟悉出版业务又精通现代技术,同时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虽然融合时代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出版人才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传统出版人才自身转型能力较弱,技术型人才较为匮乏,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出版人才等。“十三五”时期,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吸引、管理、评价、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创新型、专业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这成为制约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因素。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因此,应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大力调整出版业结构。近年来,我国在出版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为了缩小出版品种规模,实行书号总量控制等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在适度扩大总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出版业结构,压缩低层次出版物规模,扩大高质量出版物规模。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指出,制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们对市场新变化反应迟钝而带来的供需失衡。这种迟钝和失衡,不仅反映在产品结构上,还反映在投资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营收结构、人才结构上。因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以适应、满足和引导新时期的新需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5]。
与其他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的产品是文化作品,是人民的精神食粮。新时期,人民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要想生产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高质量出版物,出版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严把编校质量关,坚持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对文化产业而言,内容是根本,是核心竞争力。发展好文化产业,就必须把内容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赢得发展优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坚持“中国式”创新: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坚持做好主题出版;着力加强内容建设,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文化交流品牌;保持高度文化自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出版业“走出去”。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推动新时期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2021年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启动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该工程是落实“十四五”规划要求,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引导出版业着力实施数字化战略,系统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为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出版的互联网化,而是以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业态等方面的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探索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终端平台、人才队伍等的共享融通,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2018出版融合发展报告》提出推进出版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如下:做好顶层指引,强力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现代纸书”体系,引领出版融合新生态;壮大新动能,促进出版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转变思维,加快传统编辑向“产品经理”转型;等等。
出版保障体系可分为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国家更高质量的政策法规、管理、评价体系、奖惩体系等,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行业层面,行业更高质量的内部管理制度、流程规范等,是保障出版物高质量出版的关键。要有一套坚持质量优先、质量第一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如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三校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印前检查和样书检查制度等,同时还要将责任制落到实处,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出版物高质量出版。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对所有内容生产发行企业一把尺子量到底。《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的版式、装帧、校对等均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出版物内容、编校、印刷及复制、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出版单位也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6]。具体来说,一是要构建全流程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要大力开展专题质量检查项目;三是要完善出版单位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出版业落实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出版物的发现、挖掘、创新、再造,均高度依赖智力资源,依托强有力、高精尖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深入推进出版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复合型人才体系,充分释放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提高出版人才的专业化能力,包括精准化选题策划能力、高品质内容挖掘能力、精细化编校能力、高水准新技术运用能力、高层次宣传推介能力等,保障出版产品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和传播质量[7];三是实施人才战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思维活跃的人才,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出版人才队伍。
“十四五”时期是各领域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出版业来说也是如此。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出版业所处历史阶段的要求,还是我国出版业新时期改革发展的中心和主线[8]。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量的发展,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发展的必然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推进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