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时代下,现代教材逐渐朝着数字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出版行业之间越来越深入的融合,如何在满足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实现高校教材出版创新,已经成为现阶段出版单位的核心议题。据此,现重点探讨在融合出版视角下,高校教材出版创新策略,以期建设优质的教材体系,实现高校教材与数字资源的有效融合,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只依靠传统书本文字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信息时代背景对出版单位高校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原有市场优势,出版单位应与时俱进,利用智能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编排设计思路,在高校教材的编制方面及时转变固有理念,注重教学实践,从而赋予教材多元形态,打造教材出版新格局。
融合出版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数字出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能够将同样的内容发布到不同的媒体平台,具有个性化、立体化及效果最大化等多种优势[1]。这也是当代出版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众多融合出版所涉及的领域中,教材出版可谓中流砥柱。尤其是随着高校教材市场的细分化发展,其出版战略逐渐开始围绕教材的专业化与特色化展开。同时,教材出版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出版单位摸索出数字出版的全新教材形态。这类教材不但在内容与呈现形式上优于传统教材,还能够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1.数字资源
教学资源信息化属于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基本表现形式[2]。它是基于纸质教材,通过数字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以新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新形态教材,可以支持日常教学演示活动,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例如,医学课程常用的传统纸质教材难以表现出人体的立体结构,但是数字化教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应用软件
高校教材融合出版中的应用软件,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编程模拟各种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具有管理功能,能够满足智能搜索与过程监控等教学需求。其不但可以承载多种教学资源,而且还带有一定的交互性,可以为教学质量的监测提供必要参考。例如,在教材App中设置关联二维码,用户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快速获取相关的学科资料,当然一些重要情境中也可以增添搜索引擎,便于用户及时查询疑难点。
3.云平台
所谓云平台,就是融合教学资源、教学策略与教学服务,借助网络系统集成打造的综合性教材平台[3],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常见的高校慕课、腾讯课堂、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可以满足不同高校的不同教学需求。这些平台主要是围绕用户数据,借助出版方提供的学术支持营造成果聚集效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到底”的教学服务。
高校教材由于体量有限,需要综合学科内容与专业知识,高度凝练的内容是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但是,融合出版能够弥补传统教材枯燥单一、案例陈旧等不足,进一步挖掘教材相关内容的内涵及知识体系,赋能教材新活力。例如,在新闻传播专业教材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等内容,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融合出版形势下,高校教材的数字化与动态化逐渐成为一种常态[4]。与此同时,数字链接与教材App等多种新形态出版形式也会得到大范围普及,利用其交互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全新的教学氛围。对于出版人员而言,融合教材出版形式的选择更加丰富。其虽然需要重新了解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为高校提供在线授课、虚拟实验,甚至是学习成果监测等服务,而这种教材显然更符合实际市场需要,更有助于提升出版效果。
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融合出版这一概念的设定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颁布,促进了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因此,可以说政策的扶持奠定了出版行业今后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高校教材是承载与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在融合出版的大背景下,出版创新已成为必然。如今相关部门在高校教材体制创新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为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带来了新的契机。
信息时代下,不少高校已经开始采用以数字化教材为主的新型教材形态。但是,由于高校教材融合出版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数字出版物与传统教材并无明显差异,只是将原有内容进行复制粘贴,缺乏创新,而且有些融合出版教材对配套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采用的设备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可能会影响到应用效果。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有业界资源整合能力与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影响。如今,5G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技术需要充分的技术支撑,才能确保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顺利进行。
现阶段,高校已经将教学理念从过往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近年来,高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融合出版教材的需求也愈发强烈,这需要高校教材在满足当代教学理念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应用主体强化教学实践成效[5]。同时,新时代发展对高校教材提出了应势而变的倡议,也就是说要在纸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促进融合出版的发展,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当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采用的“M+BOOK”技术就是基于新理念创造的实践成果。高校教材的融合出版已成为一种发展需要。
进入全媒体时代以来,人们接收的信息体量呈指数型增长,使得人们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模式发生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转变,开始由纸质阅读转变为数字阅读,各类电子设备逐渐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这一系列的变化虽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让他们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使教材的地位受到了一定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满足高校教学需求,出版单位需要尽快打造新格局,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教材出版需求,生产出符合时代趋势的产品。
目前,出版单位的高校教材呈现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需求,更是出版单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融合出版发展工程往往需要多方参与,特别是高校教材融合出版,涉及的范围更广泛。虽然当前高校教材出版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与教材质量不过关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所以,出版社在融合出版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要求与自身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合出版。
第一,制定详细的出版规划。因为高校教材供应量大,在已经饱和的市场要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用特色鲜明、技术成熟的产品展开推广。
第二,在出版学科教材之前应做好调研工作,明确融合出版方式的可行性。一般情况下,文科和理科教材需要不同的呈现方式,应根据教学需求有所侧重,所以出版单位可以借助调研的形式确定选题方向,并分析其市场前景,注重与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共同为教材的开发提供帮助。
第三,对于即将融合出版的教材,可以尝试利用“试点+推广”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这主要是考虑到融合出版需要经受来自政策规范、各种技术条件与课堂实践的全方位检验,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将不利于融合出版的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价值,比如将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成果融入出版中,确保融合出版质量。
传统高校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反观融合出版,不但打破了这一局限,还提供了更多新的知识空间。例如,通过各种数字技术,改善教学环境,让电子屏幕介质取代纸质介质,提升教材吸引力;引入智能终端,以音频、视频等生动的方式展现知识内涵,使教材内容“活”起来;应用云端技术,打造集教学资源与课程基础于一体的综合型平台,为高校提供更多发挥教育优势的空间,让师生按照实际需求选择知识的呈现方式。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教材类型,在前沿技术的辅助下,为学生呈现出各种生动形象的内容。由此可见,融合出版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并且需要紧紧跟随信息发展的趋势。比如,在现阶段,开始整合5G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为高校教材融合出版提供全新的切入点。
在教材可视化与交互性发展的背景下,出版单位应继续抓好教材数字化建设,重视相关应用软件与设备的研发,提升学生基于融合教材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教材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6]。通俗来讲,融合出版教材已经不再只是记录知识的书本,也是一种能够给学生带来自主学习体验以及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的新时代产品。部分出版单位已经将“智慧云课堂”作为主要的探索目标,尝试将各个出版单位中的数字资源连接起来,以开放的形式支持教学工作,让学生的电子设备成为学习工具,主张个性化教学,打造出全新的教材生态体系,这一举措现今已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高校教材融合出版不但是产品升级的过程,也是对人才团队专业素养的综合考验。出版单位相关人才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出版经验之外,还要精通信息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其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但是,不少出版单位在人才团队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大多数编辑都会按照一定的模板编排高校教材内容,套路化现象十分严重;有些编辑是从传统出版岗位调来的,年龄偏大,在学习新技术方面比较吃力;还有的单位员工的薪资待遇和实际的工作付出不成正比,使得人才流失严重。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出版单位要充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尽可能提高人才的基础薪酬与各种福利待遇,留住现有的优秀出版人才;其次,运用互联网思维,站在发展的视角看待数字出版技术,不定期对编辑进行技能培训,必要时还可以带领他们进入高校校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具体情况,使相关人员清楚教材出版的市场形势,提高团队综合水平[7];最后,如果有条件,可以联合技术企业或融合出版实验室共同打造新的出版机制。
众所周知,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并非“一锤子买卖”,在出版以后各种如技术难题、更新迭代、学习体验等方面的问题,都影响着出版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例如,医学教材中涉及很多技术与药物,且知识点非常密集,随着医学的发展,各项技术与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教材内容自然也需要随之灵活调整。这就要求相关编辑人员及时了解并掌握医学领域学科动态变化,并结合教材使用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查漏补缺,尤其是技术与设备不配套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使用效果,应当对其进行及时解决。例如,完善、简化设备,强化技术运算手法,使教材发挥出其应用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出版单位要注重做好售后工作,在第一时间了解教材使用情况,从而在今后的出版工作中不断优化提升,使教材内容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为了防止融合教材被非法盗取,需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设计工作,为高校教材融合出版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融合出版的大形势下,教育生态环境已经迎来深刻的变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出版单位要积极做好高校教材建设工作,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展现丰富的教材内容,进一步推进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出版人员则需要在明确高校教材融合出版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出版措施,助力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创新,满足当代高校教育诉求,进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