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不孕症的针灸治疗思路

2023-03-04 15:33:04汪文卉廖鹏麒黄海城唐晓敏简婵黄洁颜嘉丽易玮
新中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胞宫同源肾气

汪文卉,廖鹏麒,黄海城,唐晓敏,简婵,黄洁,颜嘉丽,易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不孕症指女子婚后长期未避孕(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有规律性生活至少1 年未能妊娠的一种病证[1]。据调查,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且呈上升趋势[2-3]。西医认为排卵原因、输卵管因素、免疫原因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4]。目前,不孕症的治疗方式有辅助生殖技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但存在治疗耗费时间长、过程繁杂、见效慢等问题。不孕症属于中医学无子、绝子、断续等范畴,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藏象理论的范畴,体现了脏与脏之间的关系。针灸治疗不孕症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探讨肝肾同源理论和不孕症之间的关系及针灸治疗思路,以期为针灸治疗不孕症提供参考。

1 肝肾同源的理论渊源

肝肾同源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汉唐金元时期获得长足发展,至明朝,李中梓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念,才真正建立肝肾同源学说。先人不仅认识到肝肾之间生理功能紧密相关,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病理改变。生理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说明肾、肝两脏为母子脏,体现了五行的相生关系。宋代《圣济总录》载:“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肝二脏,水木之相生也。”病理上,《灵枢·本神》篇曰:“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恐伤肾,肝气虚会导致肾气耗损、精气下陷。《灵枢·痈疽》篇曰:“骨伤则髓消……藏伤故死矣。”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精血不足则筋骨生疾。《素问·大奇论》云:“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论治了肝肾同病及不同病理变化。此外,现代医者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通过对肝肾同源学说的深入探讨和论证,结果表明肝肾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轴具有紧密的关系,因而在妇科病症诊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

2 不孕症与肝肾同源理论的关系

2.1 经脉相连,共隶奇经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道,有着网络全身、协调阴阳、抵抗病邪、反映病候的作用。奇经是与正经相对而言,对于联系沟通十二正经,调理十二正经气血有重要意义。肝肾两经在循行上密切联系,且两经循行都经过会阴及少腹部。《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环阴器,抵小腹。”《灵枢·经筋》云:“足少阴之筋……循阴股,结于阴器,……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不孕症病位在胞宫,胞宫位于小腹部,肝肾两经脉走行均经过此处,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奇经中任、督、冲三脉也与肝肾两脉及不孕联系紧密。冲、任、督三脉皆起源于胞中,胞中即胞宫,位于小腹部,胞宫即女子孕育胎儿的场所。任主胞胎,与女子生育功能相关,任脉与足三阴经会于下腹部,可以调节肝肾两经气血,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胞宫内痰湿瘀血聚集,无法摄精成孕。督脉,从足太阳脉分出之后,循行于脊里,入颅内,络脑,分支络肾,督脉循行与肾相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冲脉,始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其外行者经气冲穴与足少阴相交。《说文解字》:“冲,通道也。”冲脉为十二经气血的通路。肝藏血,女子以血为本,肝与冲脉并称“血海”,因此两者在女子的月经来潮及孕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故临床上治疗不孕多以调理肝肾、冲任为主。

2.2 精血互化,藏泄互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资生。“精”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精者身命也”,故肾为“先天之本”。人体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后天摄入饮食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胃承载运化而生,两者相互依存。肾藏精的生理效应可体现在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表明肾气兴衰和女子生殖能力直接相关,肾藏精,精化气,肾气不足、精气匮乏会导致女子生殖机能低下,发为不孕。肝具有储存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女子以血为本,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肝所藏之血为女子经血生成之源,若肝血不足,会导致月经量少、闭经甚至不孕。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肝肾协调,以维持妇女正常生理功能[6]。若肝之疏泄和肾之藏泄功能失调,女子可见闭经、排卵障碍等。肝血充足,则血海充盈;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血海充盈,气机畅达则女子按时排卵,肾气封藏则精气充足,女子生殖机能正常。

2.3 阴阳互资,气血津液相通肝肾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通过肝肾两脏阴阳的相互滋养和压制来维持的。肾阴滋养肝阴,防止肝阳过亢,肾阳资助肝阳,防止肝脉虚寒。病理变化上,若肾阳不足不能资助肝阳,则肝脉寒滞,下焦虚寒,导致宫寒不孕等女性疾病。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是不孕的主要原因[7]。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生命过程的基本物质,是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的物质基础。《灵枢·决气》云:“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精气血津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气生精,精化气,精的生理功能依赖气的推动,气能生血行血,肝肾阴阳平衡则气血通畅调和,若气血不足,胞宫失养,肝郁气血失调会导致女性体内激素紊乱,出现卵巢早衰、排卵障碍等。不孕症的病机还与瘀血内阻、痰湿阻滞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两者都受气机调畅,气能行血行津,气不行血,瘀血内阻胞宫;气不行津,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内阻于胞宫。

3 从肝肾同源理论分析不孕症针灸治疗思路

不孕症的病位在胞宫,病机总属肾虚肝郁,夹杂着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虚则导致冲任不足,胞宫、经脉失去滋养,难以成孕;实则导致冲任受阻,气血失调,不能摄精成孕。针灸治疗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3.1 补肾益气,调补冲任中医学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女性生殖机能与性周期调控的中心环节,在调经、助孕、安胎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8]。肾主生殖,藏精,肾精化肾气,肾气盛,天癸充盈,冲盛任通,相资于胞宫,女子才能受孕,当中每一个过程都必不可少,任何一个过程失和都会引起此轴的功能紊乱。脾主运化,依托于肾气的资助和调节,肾精及肾气亦通过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使其不断充盛。若脾气失运,可致津液运行及代谢失调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物质,痰饮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瘀阻于胞宫,进而冲任不通。因此不孕症治疗上宜取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冲脉等经穴为主。肾气不足,可以选用肾俞、太溪等穴位。肾俞是肾之背俞穴,背俞穴治疗其所属的脏腑疾病有良好疗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病治阳”,腹为阴,背为阳,说明背俞穴也可治疗小腹部疾病。肾俞为肾中精气聚集之处,可益肾精、补肾气,以治其本;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阴经以输代原”,也为肾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原穴与原气相关,太溪是肾经原气经过和留止的场所,取用太溪穴可以激发肾中原气,有通达三焦、滋阴补肾、调理冲任之功。冲任不调,可选用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调补冲任。关元穴、气海穴归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上,位近胞宫,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气血充盈是女子孕育胎儿的前提。关元穴是肝经、脾经、肾经、任脉及冲脉的交会穴,为人体元气关藏之地,具有培元固本、调补冲任的作用。气海是补气要穴,两穴均为局部取穴,相配可鼓舞气血生长,为孕育胎儿提供物质基础。三阴交是脾经腧穴,也为肝、肾、脾三阴经交会穴,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是治疗不孕症的必要腧穴,可起到疏肝、健脾、补肾、调理气血及冲任的效果。

若体内有痰湿阻滞,可以选用丰隆、中脘、阴陵泉等穴位。《医学纲目》曰:“一切痰饮,取中脘、丰隆。”两穴都为临床常用祛痰要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针灸此穴可以调节津液代谢、健脾化湿。若瘀阻胞宫,可选用关元、子宫、血海等穴位。《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云“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位于下腹部,是卵巢在体表的投影范围。研究表明,针灸子宫等穴较西药可以明显提高受孕率,可直接刺激局部子宫及卵巢,促进血液循环,更利于孕卵的着床[9]。血海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治疗一切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3.2 疏肝行气,安神解郁临床上治疗妇科病多注重调肝,“妇人多气,兼忧思仇怒,执拗妒忌,肝火无时不动,每每郁结”,不孕症与女子肝郁气滞状态息息相关,若肝失疏泄可导致气机不通进而肝郁气滞、情志失调,“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不行,胞宫气血不畅,冲任不能相资,女子则不能按时排卵行经,发为无子。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产育由于气血,气血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因此治疗上宜取足厥阴肝经经穴为主。可选用太冲、期门等穴位,太冲穴,又名大冲穴,为肝经的原穴、输穴,针刺太冲可以调节肝经总体气血,起到疏肝、行气、解郁之功。太冲配伍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称开四关,《针灸大成》曰:“四关者,太冲、合谷是也。”两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一气一血,相辅相成,相配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平衡阴阳[10]。期门穴是肝之募穴,即肝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肝俞配合使用以调达肝气,称俞募配穴法。

此外,不孕女性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多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会加重其负面情绪,故也应重视女性精神心理活动[11]。中医学认为,狭义之神是一种精神思想,如人体的意识、情感等,精神思想属于神的范畴。《灵枢·本神》“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胎儿的形成与神密不可分,临床上针刺应注重调神。“脑为元神之府”,《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其调节阳经气血,反映了脑的机能。心主神志,为藏神之脏,情志活动的异常首先伤及心神,故不孕症调神宜取督脉、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可选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内关等穴位,五穴相配为通督调神针法[12],在安神定志方面有良好的功效。百会、神庭、印堂属于督脉要穴,针刺可疏通督脉经气,起到通达脑络、调神开窍的作用;神门是手少阴心经原穴,是心脏气血出入的门户,主治精神方面病症,针刺可调理心经气血,宁心安神降火;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奇经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理气、养心、安神的效果。睡眠品质差、睡眠时间不足及睡眠时间过晚均可引起妇女不孕[13],针刺神门、内关两穴可安心神、助睡眠。

4 小结

近年来,通过针灸防治不孕症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多数医家认为冲任与不孕症关系紧密,治疗上侧重点多以调冲任为主。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及女性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大,从肝论治不孕显得尤其重要,同时,肾主生殖,为女子孕育之本,肝肾之间的联系及肝肾与不孕症的联系进一步加大。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不孕症多联合其它疗法,如口服中药、西药等,且由于各大医家思想不同,针灸临床选穴也无统一标准,呈现个体化特征。本文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以补肾益气、调补冲任、疏肝行气、安神解郁为治疗原则,期望在不孕症治疗中发挥其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胞宫同源肾气
胞宫源流考
药食同源
——紫 苏
河南农业(2024年1期)2024-01-19 01:56:54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36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2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2
虔诚书画乃同源
胞宫源流浅考
江苏中医药(2014年3期)2014-04-15 16:32:24
关于月经病气血辨证的探讨
江苏中医药(2014年7期)2014-04-15 1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