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补肾益髓”理论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2023-03-04 00:56赵继荣陈祁青郭培尧张天龙李玮农张立存
西部中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脊髓型肾精肾气

蔡 毅,赵继荣,陈祁青,薛 旭,郭培尧,张天龙,杨 涛,李玮农,张立存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2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钩椎关节增生、颈椎间盘突出、中央管狭窄等综合因素引起颈脊髓的动态或静态性压迫和血运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的脱失以及残存神经元的缺血性改变,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严重者出现躯干部感觉异常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1],是最严重的颈椎病类型,约占颈椎病总患病人数的5%~10%,占所有脊髓相关疾患的23.6%,也是55 岁以上成年人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2-5]。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CSM 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CSM的深入研究,发现“肾虚”与CSM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肾藏精主骨生髓”的中医理论和“补肾益髓”的治疗法则,探讨CSM 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疗效,为今后中医对CSM 病机的认识及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借鉴参考,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CSM的独特优势。

1 中医“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与CSM 的发病机制探讨

“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首载于《素问·宣明五气篇》,骨指骨骼,是躯体的支架。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称骨髓)以养骨,肾气参与推动和调控,共同促进骨骼和机体的生长发育。强调骨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气的濡润[6-7]。《素问·痿论篇》亦曰:“肾主身之骨髓”,说明肾精充盈,以生骨髓。《医法心传》述:“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说明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髓以养骨,则骨骼坚固有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肾生骨髓”“其充在骨。”[8]79《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记述了肾气稚嫩-充盛-衰少-耗竭的演变过程,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8]3-4说明骨髓的生长、发育、充盛、衰弱与肾精的盛衰密不可分。《素问·逆调论篇》记载:“肾不生则髓不能满。”[8]134说明肾精、肾气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着骨髓生化,若肾精亏虚则骨髓化生乏源,筋骨肌肉失于濡养。《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8]67。可见肾主骨生髓理论贯穿于肾与骨髓的病理生理各方面,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表明,肾精为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原动力,肾中精气充盈则骨髓生化有源,骨才能得到髓的滋养,骨矿含量正常而骨强劲有力[9-10],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养而致骨骼无力痿弱。《素问·骨空论篇》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灵枢·本神》篇曰:“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8]218可见,肾为先天之根本,肾气足则骨强髓满,肾气虚则导致其他脏腑衰败。

在中医典籍中,并无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名,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关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痹证”“项痹”“痿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或痰湿内阻、或瘀血阻滞筋脉,久病则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多累及肝、脾、肾等脏,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11]。《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而精成,精成生髓,肾不足则髓减。”《素问·痹论篇》曰:“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则内舍于合也。故骨痹不愈,必复感于邪,舍于肾。”[8]223以此可知,骨病日久,必累及肾,导致肾精益亏,髓海空虚,督脉不通,颈部血脉受阻;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导致骨质疏松,骨赘形成压迫脊髓,进而发展为脊髓型颈椎病[12]。基于古代典籍记载及通过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逐步提出了以“肾藏精主骨生髓”为主的“肾-精-髓-骨”这一系统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以“补肾益髓”为指导的CSM中医治疗法则。

2 “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与CSM的现代医学研究

肾为先天之本,为人体生命之本,其功能决定着人体生长发育的迟速和脏腑功能的盛衰[13]。中医认为骨病日久、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是CSM 发病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研究的进步,现代医学对“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众多医家将“补肾益髓”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联系起来[14]。肾虚患者内分泌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影响人体激素分泌和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正所谓“肾气虚则五脏不安”。而中医学“肾”为肾上腺、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集合体[15]。《灵枢·本神》篇记载:“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有研究者从干细胞学说阐述了“肾藏精”和“肾主骨生髓”的科学内涵,研究发现肾精与干细胞两者不仅来源相同,分布和功能亦相似[16]。因此,肾藏精与干细胞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17]。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是由神经干细胞分化而来,且是脊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学表现形式。相关炎症因子如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plasma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T 等可诱导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同时参与调节痛觉过敏[18]。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19],继而形成CSM 严重而持续的神经功能障碍。张玉莲等[20-21]研究指出补肾中药单体二苯乙烯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起到促进作用。补肾中药对人体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可通过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再生从而达到补益脑髓的目的[17]。这些研究结果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肾与干细胞的密切关系。从分子水平科学阐释了“肾精-干细胞-CSM”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神经炎症为CSM 病理机制之一[22]。其中,血脊髓屏障损伤后外周免疫细胞的浸润及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是神经炎症发生、扩大的重要原因[23-24]。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属于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感受器,可诱导相关细胞因子释放,参与炎性或免疫性疾病进展[25]。已有研究证实,TLR4 在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26-27]。其作用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来发挥,进而证实“肾藏精生髓”理论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基础,同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关系密切。

3 “补肾益髓”法指导下的CSM临床治疗

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药汤剂内服作为治疗CSM 非手术方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28],且具有选择多样、适应证广泛、不良反应少和经济简便等[29-30]优势。由临床症状可知,脊髓型颈椎病以虚为主,故临床上常以补肾、肝、脾为主;其中肾为先天之本,补肾为关键,故治以补肾填精生髓之法[12]。从“补肾益髓”理论论治脊髓型颈椎病,其核心理念既着眼于补益肾精,使得肾藏精主骨生髓之功用得以充分发挥,又遵循辨证论治的传统诊疗思维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控,符合“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曲安龙等[31]从久病伤肾、督脉受损角度出发,运用益肾养肝、生髓养督为原则的益肾通络汤和西药地塞米松、维生素B1和B12治疗CSM患者,治疗8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7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研究认为益肾通络汤在降低内皮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用药安全和改善脊髓功能评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赵树军等[32]治疗CSM 患者,观察组口服壮骨益髓颗粒,对照组口服万通筋骨片。治疗2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壮骨益髓颗粒对肝肾不足型脊髓型颈椎病有治疗效果,能改善脊髓水肿、炎症和缺血,缓解临床症状。朱立国等[33]依据“益肾生髓”理论以益肾生髓方治疗35 例CSM 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5.7%,且患者上肢感觉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研究证实益肾养髓方中药对于轻中度CSM 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王振亚等[34]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6例,有效率达84.21%。临床和实践表明,补阳还五汤[35-37]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凋亡细胞的表达等方面来修复脊髓损伤,从而减轻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扩张血管、抗凝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保护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38]等作用。唐晓栋等[39]临床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CSM 可发挥其消炎、镇痛、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李志红等[40]治疗CSM 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补肾活血通络方可调节β-EP、SP、IL-10、NO的表达水平,减轻颈椎病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邱太彬等[41]临床运用益肾通络汤疗效显著,且治疗后左右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均高于对照组。

4 结语

近年来,每年因CSM 住院患者比例大约为4.04/10 万人次,近十年该比例增长约1 倍[42-43],如何有效地防治CSM 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CSM 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CSM 发生关系甚密,现代医学也证实“肾虚髓减”为其发病的原因之一,同时中医以“补肾益髓”治疗CSM 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全方位作用于发病环节,为其治疗提供思路及理论基础。虽然目前对“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与CSM的研究较多,但尚不能完全阐释其相关性,中药对CSM治疗的作用机制也尚未完全阐述明了。“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与现代医学细胞、基因、分子等多水平学科息息相关,今后应当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多团队联合研究,以便于总结和完善中医药对CSM更加科学的防治体系,为中医治疗CSM 提供广阔的平台及前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及特色。

猜你喜欢
脊髓型肾精肾气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