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敏 陈 博
(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统一战线”总结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开展了细致的统战工作,不过在不同阶段采取的政策和策略不同:1949—1952年,主要是“在斗争中团结,以支持、扶助为主”;1953—1956年则是“在利用中限制,以改造、帮助为主”。梳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策略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充分认识统一战线法宝的作用,深刻领悟“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十个坚持”之一的重大意义,可为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一战线工作提供重要启示。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建国执政逐渐成为摆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全会对新中国成立起到了纲领性指导作用。毛泽东在会上所作报告阐明了此时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毛泽东首先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1]1427那么进城后,要想管理和建设好城市,该依靠谁、团结谁又斗争谁呢?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1]1428这表明,中共中央延续了“分清敌我、团结朋友”的优良传统和斗争原则,民族资产阶级仍是重要的团结对象。分清团结和斗争的对象,是为了“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1]1428。生产事业直接关系到政权稳固,毛泽东严肃指出:“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1]1428
生产事业需要认识准确、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指导。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资本主义时,毛泽东说:“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1]1431毛泽东还特别提醒全党:“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消灭私人资本,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的观点。”[1]1432综合来看,中共中央对民族资本主义在即将到来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民族资产阶级并未有“一举消灭”的想法,而是将其作为长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
七届二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具体执行时,由于彼时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农民仍占据相当数量,又长期在农村进行民主革命,因此自觉不自觉地将“推翻剥削、土地改革”的做法带入了城市。同时,接管城市任务繁重,使得部分干部对七届二中全会的要求领悟不够彻底,在工作中出现了“尽快消灭资产阶级”和“怕被腐蚀不敢与资产阶级接触”两种“左”的倾向,致使民族资产阶级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对复工复产抱消极敷衍态度。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这一情况。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纠正工作问题,消除资本家担忧。经过刘少奇耐心的解释,天津资本家了解了党的政策,资本家代表宋棐卿感到“至为愉快”[2]111,并“决定每人皆尽最大之努力以完成此伟大为人民服务之使命”[2]111。天津的良好效应影响上海,进而辐射全国,对城市恢复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云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主任,负责稳定物价、恢复生产等具体工作。他对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关系到党的经济政策的落实,在这一点上,陈云的思路是明确、连贯的。早在1944年,陈云就在讲话中提到:“我们不简单地反对投机操纵的商人,我们要拉这个力量同我们合作……我们共产党人不能把不应该消灭的都消灭。”[3]375他在同年所作报告中也指出:“在经济斗争中,要以经济为主,政治为辅。”[3]406这都体现出陈云重视统一战线、尊重经济规律的工作思路。1949年后,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陈云始终保持清醒,严格贯彻党中央既定方针,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在斗争中团结,支持、扶助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采取了一些具体有效的统一战线措施。
1.坚决斗争,稳定金融物价
1949年5月,陈云受命筹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成立后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稳定金融物价。当时,官僚资本已在接管城市过程中逐渐收归国有,而民族资产阶级因受政策保护,政治地位较之官僚资产阶级相对要高,手中又握有相当份量的经济实力,因此,如薄一波所说:“稳定金融物价的斗争,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投机资本家的较量。”[4]77斗争是为了党中央能够真正掌握城市经济领导权。
陈云从政治大局出发,以经济运行规律为遵循,结合市场实际,成功领导了“银元斗争”“粮食纱布斗争”的胜利,初步形成“物价稳,人心定”的良好局面。快速且有效的斗争胜利让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翘大拇指”[4]81,也为下一阶段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斗争深入,陈云领导的中财委通过经济方式取得了胜利,给民族资产阶级留下了深刻印象。荣毅仁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5]650正是稳定金融物价斗争告捷,才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确立了对其它经济成分的领导地位。
在与投机资本家斗争过程中,陈云更强调要团结。他说:“私营资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私营工厂中的工人,应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这不是帮资本家赚钱吗?是的。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讲,生产的东西是多好,还是少好呢?当然是多生产东西好。”[6]22这表明,陈云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是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有生力量,应当团结,对其要“既团结又斗争”,而“斗争是为了团结”。陈云的搭档、时任中财委副主任薄一波就说:“对资产阶级不斗不行,斗过头也不行。”[4]91接下来,当民族资产阶级遇到困难时,陈云以支持、帮助为主的统战工作思路体现得就更为清晰和明确。
2.调整工商业,助民族资产阶级渡过难关
统一财经、稳定物价后,市场秩序得以规范,投机倒把活动被快速遏制,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但由于城乡购买力普遍较低,粮食、纱布等生活品销路不畅,导致私营工厂资金周转困难,出现歇业关店、工人失业等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同时,党内部分干部因前阶段胜利而滋生骄傲情绪,产生了“毕其功于一役”,迅速消灭民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民族资产阶级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1950年4月起,陈云部署调整工商业政策,解决私营工商业存在的困难。他指出:“五种经济成分是兼顾好,还是不兼顾好?当然是兼顾好。因为私营工厂可以帮助增加生产,私营商业可以帮助商品流通,同时可以帮助解决失业问题,对人民有好处。”[6]92经过调研,陈云采用维持生产、开拓工业品销路、联合公私力量周转资金、改善管理、发放失业救济等多种举措,在切实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困难的同时力保市场稳定,要求经济发展与调整工商业政策相辅而行。陈云的思路和举措不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更是贯彻和执行党中央的经济方针。同年4月12日,毛泽东在阅全国统战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稿时写下批语:“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当它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7]115此外,陈云还针对“左”的思想倾向做了大量说服教育工作,反复强调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巩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他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要按照《共同纲领》第二十六条办事……现在党外人士把这一条都背得很熟,但是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却把它忘记了。”[6]92在参加中央军委参谋长会议时,陈云又一次提及:“今天的斗争对象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团结,斗争是为了团结。”[5]700
陈云调整工商业的举措很快见效。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举行,老同盟会员熊克武说:“经陈云主任提出调整工商业,照顾私营企业的许多具体办法,都是切合实际,可以完全做得到的。”[8]与会民族资产阶级对陈云领导的财经工作给予很高评价,上海工商界代表也表示衷心接受和拥护中共中央的政策。这表明,陈云真诚帮助民族资产阶级渡过难关的统战工作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私营工商业者复产营业,工人上岗开工,国内经济状况随之好转。
3.“五反”运动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和团结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支援前线,全国人民开展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各地党政机关中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也被陆续揭出。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在其中发现党政机关人员与不法商人勾结,少数资本家通过行贿等非法手段谋求超额利润。对此,中共中央决定在私营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五反”斗争深刻揭露出一批在经济恢复和发展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不法资本家。更有甚者,竟在抗美援朝军需供应中以次充好,给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造成恶劣影响,充分暴露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一面。这表明,党中央开展“五反”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其结果也是显著的。如薄一波所言:“斗争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党、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猖狂进攻,对于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以及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4]161
陈云充分肯定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必要性,列举事例说明“三反”“五反”运动给增产节约运动和清除财经机构中的贪污分子带来的积极作用。陈云并不直接领导这两场运动,他关注的是这两场运动中与财经工作相关的内容,一旦发现问题和偏差,就会在仔细调研后向中央反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一时期,陈云延续了对民族资产阶级以团结为主的统战工作思路。
1952年1月,陈云负责起草《一九五二年财经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报告,在谈到当前实行的统购政策时指出:“这种政策,可以用来反对资本家牟取暴利,限制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因素,必须坚持……对私营工业的合理经营的部分,要继续加以保护,限制的只是那些违法暴利的部分。”[6]161这表明,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态度和界限十分明确,要限制的是不法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因素,对大部分拥护宪法、正常经营的民族资产阶级要给予保护。
陈云的思路很快转变为具体做法。同年6月,他在全国统战工作汇报会议上就调整公私关系提出对策:一是实事求是算资本家的“五毒账”;二是退赃补税要“先活后收,先税后补”;三是恰当地规定加工订货的合法利润和规格;四是正确处理公私贸易比重,私商也可参加城乡交流;五是降低银行利息,便利私商发展;六是调整劳资关系,职工所提要求不可超过企业实际情况[6]171—181。从中可以看出,对资本家既往问题的清算,陈云要求实事求是、不能过火。其余五条举措表明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产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十分关心,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巩固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从而稳定市场,保证经济平稳运行。陈云还注意保护中财委中的党外民主人士,时任中财委私营企业局副局长千家驹在运动中被指为“资产阶级代理人”,陈云多次出面关心,助其过关[9]209。
在陈云的努力下,民族资产阶级内心的焦虑不安得以安抚,私营工商业重回正轨。陈云再一次运用其“经济统战”智慧,在斗争中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稳固财经工作已有成果,适时调整政策,确保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秩序稳定。同时以“三反”“五反”运动为契机,将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害成分”清扫出去,并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如陈云自己总结的那样:“‘三反’、‘五反’是一个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同时也是进一步改造工商业的运动。”[5]805
到此时,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成分中的国有比重不断提高,私营经济成分不断减少,这一变化是由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和无产阶级专政国情决定的,具有必然性。在变化过程中,陈云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紧密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使其能够自愿、合法地为国民经济恢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也是陈云领导财经工作后对民族资产阶级开展统战工作的第一阶段。三年恢复期后,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466亿元上涨到1952年的827亿元[10]941;国民收入由358亿元上涨到589亿元[10]94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大幅提升[10]943。数据表明,陈云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陈云始终不忘毛泽东曾对他讲的“三年恢复,十年建设”这一宏观考量,他明白,“三年恢复”离不开民族资产阶级的贡献,“十年建设”更需要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陈云紧紧围绕“稳定市场,繁荣经济,安定人民生活”这一主要任务,在“限制资本”的前提下,强调支持、扶助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面,从而巩固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初期面临的“经济考验”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也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过三年努力,久遭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极大恢复,国家已初步具备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条件。此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课题。1953年春,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率队到武汉、上海等地进行“以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为中心”[11]572的调研。李维汉在讲话中说:“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内还有生命力……不应当盲目挤垮,而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资产阶级分子经过教育改造带到社会主义。”[11]574调研结束后,李维汉向党中央提交《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问题》报告,其中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利用资本主义工业来训练干部、并改造资产阶级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同资产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环节。”[11]574李维汉的报告受到中央高度重视,经充分讨论,中央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概括为“利用、限制、改造”[11]575,将其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实践不断深入,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统战策略也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斗争中团结”转变为“利用中限制并逐步改造”。
改造不等于“一举消灭”。具有剥削性质的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拥护宪法、正常经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从业者将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战线不仅不能丢,反而更加重要。刘少奇指出:“从消灭我国现存的剥削阶级来讲,这种统一战线的方法,可能是主要的方法。”[11]579为使党内充分理解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方针政策,1953年6月中央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7月,中央政治局也专门讨论加强统一战线工作问题。毛泽东多次在会议讲话中表示:“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就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11]579
1953年9月,《人民日报》发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①,“三大改造”正式开始,主管财经工作的陈云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负责人。陈云一面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一面发挥统一战线工作优势,在改造过程中帮助民族资产阶级,使其转变成为自食其力、为新中国经济贡献力量的劳动者,这也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
1.在“一五计划”中调整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多使城市和工业对粮食的需求量剧增,此时,部分投机商趁机推波助澜,囤积粮食货物,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农业生产效率和工业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对此,陈云领导的中财委沉着应对,经中央批准后开始实行粮食、油料统销统购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农村市场得以控制,国营、合作社商业发展良好,到1954年初,粮食、油料的购销比例已趋于合理,紧张局面大大缓解。此时,在统购统销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双重作用下,又出现了私商停业、城乡物资交流减少、市场乏力等现象。
陈云敏锐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但与1952年民族资产阶级遇到困难时进行工商业调整不同,这时陈云的统一战线策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首先反映在他的思想上。1954年7月,陈云在起草《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时指出:“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对于‘三反’、‘五反’以后市场交易暂时呆滞所造成的私商困难,中央曾采取调整商业的办法给予解决……这些办法,在当时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是……为了稳定市场,国家再不能把已经掌握的工业和农业产品的主要货源让给私营批发商……所以,一九五二年为调整商业所采取的那些办法已经不能适合目前的情况。”[6]248这表明,陈云清晰地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和现阶段政策的不同,对民族资产阶级应采取新的工作办法。这个办法既要符合中央政策,也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陈云给出的办法是:“必须充分利用市场关系变化和改组的有利条件,……采取一面前进、一面安排和前进一行、安排一行的办法。”[6]249尽管策略有变化,但陈云始终主张稳步推进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反对“盲目地加以排挤,一律不给安排,不给生活出路”[6]248,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
2.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后加速改造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城市资产阶级彻底地孤立起来,造成一种使他们非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不可的形势”[12]305。农业合作化步伐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前进,这一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多次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发表讲话[12]4,改造步伐趋于加快。
1955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十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工作排在了陈云众多工作的首位。1955年10月,陈云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改造的六点意见:一是生产安排要各行各业,全国统筹;二是全行安排,必然有改组;三是改组牵涉户数多,许多行业需要全业合营;四是在全行业合营条件下,要有适当的计算利润方法并对资方人员作合理人事安排;五是必须有专业公司来适应;六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有全面规划[13]969。毛泽东对此表示赞同。据薄一波回忆,工商界代表在听了陈云的意见之后表示拥护改造,李烛尘、荣毅仁先后发言[3]408。
1955年11月,中央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陈云在会上作报告。陈云将10月座谈会的发言提纲进行归纳补充,形成了利于改造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案。其中,陈云依然贯彻了做好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重要理念,他设身处地地就民族资产阶级关心的问题做了具体阐释:“资方人员现在认为职业是有了,就怕降低工资,将来定息没有了,如果工资也少了,那是左右打耳光,两面夹攻。我们不能这样做,应该‘网开一面’……他们的工资比国营企业的标准高怎么办?可以采取暂时保留工资的办法,也可以想其他办法保证资本家的收入。”[6]287
在改造方式上,陈云也提出明确要求,要主动同民族资产阶级接触,既不能一味打击排挤,也不能放弃对其进行改造教育,“要找出既不怕被资本家腐蚀,又能够依照党的政策办事的干部作为典型,来进行教育……应该对公方人员、党政干部进行教育,要懂得怎么做统战工作”[6]292。事实表明,陈云的思路符合实际,办法切实可行,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工作也在他的领导下稳步向前推进。
3.及时调节,稳固改造成果
中央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决议后,改造工作在全国各地掀起高潮,申请公私合营的人数众多,其原因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在过去几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工作积淀下,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唯一可能的选择”[4]410;另一方面,随着形势发展,个别地区出现没有严格按照改造流程办事的情况,在未做好核算资产、安排人员、改组企业的情况下批准了公私合营,导致喜讯已上报,问题尚存在。
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出乎陈云意料,在一片欢庆声中,他依然保持冷静。陈云认为,完全不经过市场竞争、直接纳入公私合营的做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他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不能保持好的品种、好的质量的情况,在统购包销以后就发生了,因为我们没有什么竞争,统统是国家收购的,结果大家愿意生产大路货,不愿意生产数量比较少和质量比较高的东西。”[6]296他提出明确要求:“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有的生产方法,经营方法,应该在一个时期以内,照旧维持不变,以免把以前好的东西也改掉了。”[6]296
在改造过程中认定资本家财产这一重大问题上,陈云细致调研后致信毛泽东,建议政府对工商界估产一事出台统一规定,其原则应当是“从宽,不要不近情理”[13]986,同时,对过去在“五反”中的欠款、欠税等都尽可能作公股,不再追资本家的现款,让过去政府与资本家之间的债务关系一次清理了结,以安资方人心[13]986。陈云的努力继续巩固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工作也平稳推进。
另外,针对改造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的失误,陈云也进行了周密安排,合情合理地解决各方诉求,推动改造工作平稳顺利地向着目标前进,为“三大改造”如期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陈云所说:“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应该说,我们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私营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6]309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陈云牢牢把握“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中心,对民族资产阶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使其自觉、自愿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自身优势,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教育、吸收和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光荣劳动者。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一个复杂过程。陈云多次提出要“稳步前进”,在他看来,“稳步前进形式上是慢,实际上更快,而且不留后遗症”[14]2。这一认识贯穿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全过程。陈云做出或调整统战政策,都是从大局出发,在保证市场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前提下,逐步达到目标。陈云的努力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工作营造了和平氛围,在相当程度上对其起到了保护作用。无论统战政策怎样变化,陈云始终强调,对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他说:“必须达到这样的目的:公私合营的企业必须比资本主义的企业办得好,合作社必须比个人经营的企业办得好。”[6]320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对民族资产阶级丰富有效的统战策略可以对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一方面,各部门和地方要充分认识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一样,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也要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珍视自身形象,守法合规经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统一战线是做好这两方面工作的关键抓手,202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和落实,发挥好统一战线这个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注 释
①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