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2023-03-03 23:57彭展来
家长·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作文

彭展来

作文是语文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模块,写作表达能力也是语文综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自小学起,教师需要着手展开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锻炼。而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表达学生语言、审美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和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习作教学是否顺利开展、开展效果是否理想等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属性和工具属性的学科,学科中各板块的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且扎根于生活。站在这一视角下分析,生活则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能够为学生对写作功能性和价值性的深层次理解提供更多支持和更强助力。本文围绕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展开分析,从必要性、原则和策略视角出发,对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展开探究。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写作的本质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来记录事物、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交流沟通。语言文字不仅是构成作文的基础要素,也是生活事物、生活情感、生活信息和生活交流的主要载体,在知识型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积累、思维构建和能力生成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不足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抽象的课程知识,为了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转化。其中,生活就是一个对小学生来说极为适配的知识载体,生活化的习作教学更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养成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生活对于习作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

写作是一个以积累为基础的活动,而受到年龄影响的小学生多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知识、经验和阅历,在开展写作活动时容易出现内容空洞、情感苍白、主题浅显等问题,写作出来的文本通常也不具备探究性或文学性价值,难以让读者产生共鸣。生活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效提升学生作文的感染力,赋予作文更高的探究性和文学性价值。除此以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或总结生活中的故事或现象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生活”的意识,进而主动观察或体验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这种生活参与度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感知生活的美好,在能力的提升以外助力学生思想的升华。

(二)脱离生活对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确立了灌输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让教师和学生养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或学习思维,产生惰性的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不愿离开舒适区去探索其他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或学习方式,最终使得生活和教学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在这种脱离生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多数时候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在写作时只是程序化地套模板,没有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展开更多思考,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各方面的发展自然也很难实现协调。

二、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原则

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的独特学科,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入门容易,精通难”的问题,而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也存在“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教”这一问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学会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正确方式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将生活融入习作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建议和策略,生活之于习作教学的积极作用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得到了验证。但在依托生活设计与开展习作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注重交际、实事求是和合理想象,只有将这几项原则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生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才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一)注重交际

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是生活的主要构成,不同思维的碰撞能够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持与助力。为保证生活化教学作用和价值的发挥,教师需要从交际入手,加强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来源。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作文取材,并参考生活来完成作文立意,以生活中真实的交流為突破口,将课堂上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从单一的生活情境转向多面的交际活动,进而促进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和革新。

(二)实事求是

在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指作文中真实情感的表达,大部分人具备感知他人情绪和其他情感的能力,而真实情感的表达正是作者与读者间共鸣的来源,是否有真实情感的加持则是判断作文是兼具诗意、情趣还是堆砌辞藻的主要标准之一。站在生活化视角下设计与开展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需要将实事求是作为最基本的原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现,并指导学生将自己向外探寻时产生的真实感受都记录下来。

(三)合理想象

文学性的写作通常不只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还需要进行合理加工,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抽象感知用更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具体来讲,教师站在生活化视角下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并将想象与虚构的界限和标准看作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进行的想象和虚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推测,二是对真实事件细节的补充。

三、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主要包括素材储备、感官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和实践运用等不同内容,生活中的实物、情境、事件、感悟等内容能够作用于学生学习和练习写作的过程,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提供助力与支持。但从当前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来看,对生活元素的应用不充分和不合理成了影响生活化习作教学实效的关键性问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形成的固定写作思维没有因为生活元素的引入而被打破,许多学生对作文和写作的认知仍然被困在程式化框架中,再多的练习和引导也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将生活化习作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和侧重点都落在生活本身,尽可能地借生活来拓宽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回归生活本源,依托现实丰富作文素材

与停留于书本和理论的习作教学相比,生活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带来的帮助具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即能够丰富写作素材,对“写什么”的问题给出更有力回答。基于此,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需要先将素材的积累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要在准确认知生活和写作关联性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本源,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取更多也更鲜活的素材,并借助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究与思维,让学生因为“有所写”而主动进行写作。

以叙事性文本的写作为例,教师可以选定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为主题,如“运动会”,然后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运动会上的哪些事件具有被记录下来的价值。在学生给出一些答案以后,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来拓宽其思路,分别从运动员、啦啦队和后勤组等视角出发,告知学生在不同的身份视角下有哪些素材可以被应用到作文中。在帮助学生了解、收集和积累素材的正确方法以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更为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信息,建立主题式、关联式及拓展式等生活素材库,完善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二)聚焦生活体验,依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书写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能写作出完全不同的内容,原因主要在于人在不同视角下对特定人物的认知和特定事件的观察不同。对此,站在生活化视角下开展习作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将目光聚焦到生活体验方面,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展开深层探究与深度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情境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和真实体验写到作文中,以提升学生作文的深度和感染力。

以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与开展的习作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导语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将教学的视角和侧重点定位在了以花、鸟、景等描绘自然事物的文章中,设置了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的习作模块。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能达到触动学生心弦的效果,进而唤醒学生的细节记忆。在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基于学生“心爱之物”的不同样态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是自然情境,也可以是社会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对应的情境,思考“为什么这件东西是我的心爱之物?”在情境中探究自己对某一物品喜爱之情的来源,方向包括“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给的”“为我的生活带来的哪些改变”“我对这件物品有着什么样的情感”等。

(三)着眼生活实践,依托直感唤醒学生情感

直感指的是直接感知,强调多感官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直接感知生活事物或生活现象,以获取直接的印象和经验。借助多感官共同作用的直接感知,学生能够对要写作的对象建立更为个性的认知和更为独特的情感,进而为学生的写作前思路和结构梳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支撑学生使用逻辑更清晰的语言来完整呈现生活事件,进而增强学生作文的可读性。

以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与开展的习作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习作主题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以人为核心的写作对象。在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基于情境为学生建立直接感知的依托,在学生选定自己的写作对象以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听”这个人在生活中说了什么、“看”这個人有什么和在生活中做了什么来总结人物特征,具体包括形象特征、语言特征、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等,以此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实现对生活认知的迁移。

(四)融合生活手段,依托科技打造智慧课堂

结合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来看,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进行拓展,还可以从教学手段出发进行优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生活手段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与桎梏,依托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为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实际探索和思考提供实时的线上指导,将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从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延伸到生活时间与生活空间中。

以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与开展的习作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程设置立足于生活,习作模块的题目是“____让生活更美好”。在生活化视角下的习作教学中,在完成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中去。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搭建的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生活中,感受“是什么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学生认为是科技,那任务内容则是到生活场景中去实际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如果学生认为是音乐,那任务内容则是到音乐世界中去实际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如果学生认为是运动,那任务内容则是到生活场景中去体验运动带来的放松。

(五)强化生活拓展,依托观察激发写作热情

合理的虚构和想象能够填补细节,让作文中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更加丰满,进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连续性、递进式的情感体验。基于此,站在生活化视角下设计与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生活拓展,依托观察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热情,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助于优化写作思维和提升写作能力的普适性教学结构,在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中实现对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三个视角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听声想象,二是看物联想,三是创意制造。以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与开展的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核心关键词是“科学”,习作模块也是以“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题,重点教学如何写作一个科幻故事。科幻一般指科学幻想,即以已知的科学信息为底层框架,想象和虚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是写作科幻故事的关键。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规律和现象作为学生想象和虚构的起点,引导学生通过听声想象、看物联想和创意制造来畅想未来,并以学生基于现实的畅想为基础,帮助学生完成故事情节的构思和故事细节的刻画,让学生通过从头开始的创作来感受写作的快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作为人生在某种意义上的代名词,在每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都能够产生不同的作用。站在学习视角上看,生活不仅是将理论和实践串联起来的纽带,也是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动力的源泉。学生可以将生活当作写作灵感的沃土,以观察为起点、以感知为内容、以记录为结果,将目标聚焦于生活本身,凭借着自身真实的感悟与体验来实现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教师则需要担负起合格引导者的职责,明确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实际发展情况,基于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层面来发现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价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多个视角出发,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化习作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和记录生活。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