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要求下的课程游戏化发展

2023-03-03 13:15左胡甜
家长·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创设游戏

左胡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进行环境创设。合理开展环境创设,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材料的准备、手工的制作、环境的呈现等都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实际要求,以引起幼儿心理和情感的共鸣为目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关注生活本身,强调在优质的环境中引导教育发生。因此,为了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幼儿园要着重关注环境的创设及优化,为幼儿游戏创设真实的环境。

一、创设真实环境,引导幼儿游戏产生共鸣

环境可以带给幼儿美的感受,提升其审美意趣,促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

(一)关注生活和儿童,创设真实环境

当下,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由教师一手包办,在布置的时候对幼儿实际情况考虑较少,导致很多有意思的手工和贴纸被张贴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环境创设成为成年人的“享受”。秉持着满足儿童成长的要求,环境创设应该适当降低高度,让幼儿可以轻松看到、直接摸到,促使幼儿和环境展开真正的对话,加强幼儿和内容的交流,落实有效“对话”。

春天到了,户外绿茵茵的场景让幼儿神往。绿色对幼儿的眼睛具有保护作用。针对这样的四季变化,教师在班级中布置了关于“春”的主题墙,主题墙上有各种各样的初生植物,绿色的草、刚刚长花苞的花朵等,各色各样的植物吸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环境布置,很多孩子发出疑问:“老师,春天里都有什么植物生长出来呢?春天之后,植物长什么样子呢?春天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面对孩子们由于环境创设引发的疑问,教师及时开展“认识春天”课程活动。在一系列课程活动的指引下,幼儿认识了四季,对四季植物的生长、生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一切都是环境创设的“功劳”。

(二)以幼儿参与为主,促进幼儿走进环境

生活教育视角下的环境创设强调环境创设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幼儿想象力丰富,其主动参与可以促使环境的趣味更浓,体现环境创设尊重儿童的理念。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幼儿对节日表现了强烈的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幼儿间先做一个小调查,针对你想布置什么?你觉得六一应该有什么等问题,然后根据幼儿表达的想法准备相关的材料。这样,在师幼互动中,一个个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精美环境创设产生了。这样的环境创设满足了儿童的实际要求,环境创设的全过程中幼儿都是积极主动的,环境和幼儿真正实现了对话。

二、寻找生活角色,提升游戏参与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源于生活,并且走进生活,为了提高课程游戏化的融入度,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具备现实意义的典型角色,通过角色互动开展课程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参与意识。比如,在“娃娃家”区角,教师设置一个小餐厅,里面有各种角色可供幼儿选择,选择了小厨师的幼儿在客人点好餐后,需要到小厨房为客人做饭;选择服务员角色的幼儿,她们需要为客人上餐,客人吃好后要收拾卫生;选择外卖员角色的,他们需要在客人点餐后,取了餐给客人送到“家”。

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参与区域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体验乐于助人的乐趣。例如,放假需要把被子拿回家清洗晾晒,但由于疫情原因,家长不能入园进班来拿,而让小班小朋友把被子从活动室拿到大门口又确实有点远。于是,经过商量,我园通过以大帮小的方式,从中班找了和我班人数相等的小朋友,大孩子帮助小孩子,两个人共同把被子抬到大门口。家长们看到,纷纷夸赞小朋友们真能干,同时在小朋友心中也埋下了帮助别人的种子,真是一举多得。

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社会实践活动时,从在班内保持卫生延伸到园内保持卫生,我们拿起塑料袋,在园内当环保小卫士,把垃圾送回家。有家长反馈,孩子在路上或者在小区里看到垃圾,还会主动捡起来,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责任感,养成了爱劳动、讲文明的习惯和品格。

三、挖掘生活内涵,定位游戏来源

陶行知曾说大自然是活的教材,有价值的活教材,也是孩子探索的好素材。因此,幼儿教师要寻找生活素材,挖掘生活资源,巧妙结合幼儿兴趣,促使活动内容逐渐系统化,多元化,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和深入思考。

首先,资源、活动、幼儿经验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课程活动以灵活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增强幼儿体验感,凸显儿童本位要求,主要目标是解决儿童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能力。《落叶》就是教师基于幼儿对秋天的观察设计的课程,秋天的街道、小区、幼儿园处处飘着落叶,孩子们看着纷纷飘落的叶子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落叶掉下来之后变成什么呢?”这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其次,要从幼儿成长的问题中发现教育机会。例如,在种植游戏中,很多幼儿由于缺乏生活常识,常常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需求改变活动环节,促使种植游戏更加适应幼儿成长。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性格、心理成长要求等方面,适当增减活动环境,灵活创设活动环节,满足幼儿的成长所需。

再如,《我身边的植物》科学课程将生活中的一些植物融入课件中,让幼儿分辨不同植物的状态,然后将植物同教师提前选择好的图片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植物辩图。这对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植物大有帮助。因为植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充满好奇心,課程开展效果很好,幼儿争先恐后地参与猜植物的游戏。

四、回归生活现场,找准教育定位

陶行知生活教育要求在生活细节中找准教育定位,在生活的琐事中发现生活教育的要求。幼儿生活教育的开展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从一日生活中发现教育内容

从幼儿入园开始,一日生活便开始了。当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迫于时间和活动进度的压力,将作息时间分割得零碎且固定,教师在生活环节中催促孩子,留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时间较少。在生活化劳动教育要求下,教师要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根据幼儿成长的实际要求弹性安排、自主安排,给幼儿充足的劳动时间。例如,每周一早餐后增加擦小椅子时间:餐点环节增加幼儿擦桌子、洗碗盘的时间;游戏结束环节延长时间,便于幼儿充分收拾整理玩具、材料的时间。重组的劳动时间会让幼儿养成随时动手的能力。另外,幼儿园还要安排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时间,通过穿插室内外劳动,给幼儿更多参与、体验劳动的时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劳动教育的诸多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价值,紧紧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深挖劳动教育因素,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使幼儿从入园到离园都能受到劳动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将劳动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接近孩子生活的劳动情境,使其在游戏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愉快地进行劳动,通过游戏习得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提升幼儿的综合劳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直觉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支持性环境,设计劳动流程图,将劳动技能分步骤进行展示;标记图示,提醒幼儿使用物品后还原;衣服筐方便幼儿将脱下的衣服折叠好,放在指定的位置,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积累劳动经验。例如,早晨来园后,分配小值日生,和教师一起擦桌子、擦柜子,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每组轮流选出一名小朋友当小组长,负责给小朋友发餐点以及吃完餐点后的打扫工作,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进餐前,請值日生帮忙分发餐具、午睡前帮忙铺被子、离园前带领孩子一起捡纸屑等,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增强幼儿照顾别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

(二)从幼儿劳动过程中发现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场景丰富,可以促进生活教育作用的发挥。传统的劳动活动组织流程主要是教师负责,但在生活化劳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将劳动的权力适度分给幼儿。例如,过去早餐流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忙碌组织的状态,导致幼儿成为劳动教育的旁观者,容易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下,教师建立新的流程:幼儿自取餐点、剥鸡蛋、清理碗、倒盘中残渣、洗渣盘、分类放餐具、擦桌等一气呵成,教师有意识地把劳动教育自然融入每个细微的环节中,给予幼儿充分参与、体验劳动的机会。

五、关注家园共育,把握教育契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内的生活,还要关注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把握教育契机,创造教育的无限可能。幼儿动作技能的练习、生活秩序的培养、自理习惯的养成等都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开展家园共育,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我是家里小帮手”活动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家长换位于孩子,孩子换位于家长,幼儿以“成人的方式”做各项“家务”,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家长的辛苦,培养幼儿的感恩能力。教师应积极开展家园互动,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实施劳动教育,形成合力,达成劳动教育一致性。

为了提升课程游戏化效果,需要依靠家园共育的作用。为了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发展,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家园联动活动,引导家长广泛参与其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项要求,了解每一个时间段的幼儿表现。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我园积极开展了各项亲子运动会,让家长、教师、幼儿携手,共同完成各项体育项目。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提升了,家长对教师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幼儿生活的认识更为清楚。同时,为了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能力,我园积极开展超轻黏土捏制活动以及绘本阅读活动,引导家长参与环境布置,为家长和教师创造合作的机会,加深彼此的了解。

另外,在节假日的时候,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如“我为妈妈唱支歌”“我为爸爸捏捏背”等,让幼儿教育在温馨的场景中更有温度。

六、注重互动分享,提升幼儿社会性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直接经验,以“做”为中心,关注幼儿经验养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互动分享中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感觉,让他们能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劳动经验,真正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幼儿在劳动中的思想体现为愿意去做,并愿意帮助别人做。

例如,在“剥剥大作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以“一起剥剥乐”为主题的互助活动,将劳动课程渗透在游戏中,创新教育模式,在游戏化的基础上、在提前做好准备的条件下,带领幼儿来到食堂,帮助食堂阿姨择芹菜和剥大蒜。通过之前积累的关于“剥”的经验,幼儿自信地开始行动,但是,通过“做”幼儿发现,之前积累的经验没有什么用处,大蒜的皮怎么也剥不干净。于是,经验丰富的食堂阿姨笑着来帮忙了,只见她拿刀把蒜瓣根部切掉,皮很容易就“剥”下来了,食堂阿姨还“教”给了孩子们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把大蒜放在水中多浸泡一会儿,再用手去剥就容易多了。这便是利用了直接经验进行的教育,空口无凭地说怎样剥蒜,幼儿怎么也不会理解和明白的,但是通过自己在实践中从发现困难到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达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目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尊重生活,赞美生活,巧思生活,强调生活价值的同时尊崇生活的内涵。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劳动的欲望,直观形象的流程分解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掌握劳动的方法,劳动故事为幼儿树立了榜样,深入食堂中的实践帮助幼儿在兴趣中习得劳动技能。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去实现。在推动课程游戏化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挖掘生活内涵,要创设真实环境,引导幼儿产生游戏共鸣,寻找生活角色,提高游戏参与感,绽放生活光芒,彰显课程游戏化的最大魅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不断尝试与体验,巩固技能。

猜你喜欢
劳动创设游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