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板块,也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基础的目标是语言知识和文学认知的输入,能够助力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从定位和功能性上看,阅读不仅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构成元素,也是终身学习最有效的开展方式,所以阅读从来不被局限于某一个学科中。从对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看,语文是阅读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课程载体,肩负着从意识、能力、思维等视角出发培养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以重要性、问题和策略为切入点,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拓展阅读展开了探究,以期为促进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与助力。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指的是对教材以外其他拓展阅读材料的阅读,与依托教材课文进行的阅读有着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主题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和时间空间不受限等不同层面,是基础教育阶段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阅读意识、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语文教学的视角分析,无论是对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还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将阅读和阅读能力培养作为根基,不管哪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重点关注阅读,尤其是拓展阅读。教师须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拓展和延伸到课堂外的时空中,充分开发并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与价值,以实现对学生阅读热情的激发、知识储备的丰富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拓宽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从内容构成分析,拓展阅读能够对依托教材开展的阅读活动起到补充的作用。教材中阅读文本的选择会受到学生年龄、课程目标、社会需求、篇幅规划等多个客观因素的影响,涉及的知识点和知识面比较有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很难实现对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和阅读热情的有效激发。在这种情况下,拓展阅读的引入不仅能够补充教材课文阅读中缺失的部分,还能够使整体的阅读教学展现出一种丰富和多元的特征,进而获得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效果。
(二)拓展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在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和写作是一组相互对照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阅读强调理解,写作强调表达,阅读指向语言的输入,写作指向语言的输出。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学生又能够通过写作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实现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目标。站在这一视角分析,拓展阅读中对阅读素材的拓展同时起到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和写作素材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拓展阅读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框架,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来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与语文素材,进而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延伸阅读课堂,养成学生阅读习惯
教材虽然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参考,但不是唯一依据,教师需要在依托教材进行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延伸,实现在知识以外对学生意识、习惯、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拓展阅读是延伸阅读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有效路径,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阅读与教材阅读的结合,借助素材丰富且多元的阅读活动来帮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进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古至今,阅读都是与语文教学紧密关联的一项活动,其重要性和价值性都通过无数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得到了验证,因此“重视阅读教学”是各教育阶段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经过长期实践而建构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针对阅读的教学已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板和体系,而这套固定模板与体系在时代的变迁中展现出了一些不足与局限。其中,最突出的是對拓展阅读的不重视。部分教师在设计与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一味地严格参考教材,不仅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较少进行拓展和创新,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也未进行充分的优化和调整,多针对课本内容展开引导或灌输式讲解,不注重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这不仅可能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也可能让学生失去主观分析的意愿。因此,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更加深入地探究与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将拓展阅读片面地看作对课内阅读的补充,或者是课外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得拓展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产生了割裂,忽视了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虽然对围绕课文开展的阅读活动投入了较多精力和时间,但没有对围绕拓展阅读材料开展的阅读活动予以关注,使得部分教师鲜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针对性调整,最终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阅读兴趣淡薄
小学生除天性好动以外,还有着思维跳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的特质,在做一件事时很难达到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状态。阅读恰好是一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最终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大部分小学生在不被监督和要求的情况下很难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很难通过深度阅读来感知阅读的魅力与激发阅读的兴趣,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的情况。这种淡薄的阅读兴趣使得部分学生不会主动进行拓展阅读,很难实现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
(三)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拓展阅读应当是一种与课内阅读相互补充与相互带动的教学活动,主要作用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意识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想实现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转变自己的身份定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但从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时没有找准方式和方法,很少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总体呈现出落后的特征。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拓展阅读的策略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活动,对于同一阅读文本,不同学生在认知与理解上的差异往往取决于阅读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采用直接输入式教学法,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状态,导致学生难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拓展阅读中的“拓展”首先是对阅读材料的拓展,其次是对阅读方法的拓展,最后是对阅读空间的拓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有效运用多了三个切入点,即阅读素材的选择、阅读指导方式的调整和阅读环境的延伸,教师要着眼于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定位的转变和教学空间的延伸,多角度、全方位地推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革新教学理念,扩大拓展阅读的素材选择范围
在设计与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阅读素材的选择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在拓展阅读活动中。常规的阅读可以围绕教材课文进行,但拓展阅读必须跳出教材的框架,实现对教材的延伸与补充。对此,在推进对拓展阅读的优化与改革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要有意识地扩大拓展阅读的素材选择范围,包括题材范围与体裁范围,以更好地衔接课外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实现对阅读有效性的提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导语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本单元是一个指向阅读的专项训练单元,选择的四篇课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有着很大不同。在基于这一单元内容设计并开展的拓展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多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和不同长短的优秀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素材,并依据所选拓展阅读材料的内容特征和写作特征来规定阅读时间,以完成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与提高。可选题材包括友情、亲情、自然、宇宙、科学、英雄人物等,可选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戏剧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拓展阅读的实践开展方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选择带着学生一段一段,甚至一句一句地去欣赏、分析与理解阅读文本,或者直接将文本中涉及的表达技巧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告知学生。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含义,但是难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的目的。为实现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入手,针对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结合实际来优化拓展阅读的实践开展方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为例,该课文改写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利用草船从曹操处“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在基于该篇课文设计并开展的拓展阅读中,教师可以将《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当作拓展阅读素材,如同样展现了诸葛亮智慧的“舌战群儒”。在选定了拓展阅读的素材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基于体验的拓展阅读,先结合故事内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在创设情境时,一是展现“外敌”曹操带来的压迫,完成背景铺垫,二是展现“内敌”东吴投降派造成的压力,方便学生带入诸葛亮的视角去理解与感知故事的转折与發展,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建立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认知。
情境具有深化学生阅读理解与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作用与功能,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具有多种优势和作用,一是帮助学生读懂课外那些不熟悉的阅读文本,二是提升学生感知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时也能够通过想象来完成情境创设,进而深入情境中对故事发展和故事人物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
(三)转变教学定位,创建注重启发的拓展阅读课堂
在传统教学思维主导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通常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主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把手地带着学生学习与理解教材内外的课程内容。在拓展阅读教学中,要想最大化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拓展阅读实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需要着眼于自身教学定位的转变,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创建注重启发的拓展阅读课堂,在阅读的过程中启发与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教学为例,该课文选自鲁迅的《故乡》,原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以作者回乡搬家的经历为素材,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课文内容选自其中的第二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回忆中与少年闰土的友情。在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引入原文《故乡》开展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从“回”“在”和“离”三个视角出发,展开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分析,并结合全文来探究课文所选部分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课文节选部分从“我”和闰土的初识开始,一直写到正月后闰土回家,原文中则补充介绍了中年闰土和他的第五个孩子水生,不同时期的两个闰土在形象和性格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转变”作为依据进行设问,将闰土的前后变化罗列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尝试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延伸教学空间,打造内外互通的拓展阅读环境
拓展阅读的核心关键词是“拓展”,除了在课堂上为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进行的拓展以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在课堂外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进行的拓展,即指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对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打造一个内外互通的拓展阅读环境,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包含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意识与习惯,在班级中打造阅读角,结合教材与课标列出书单,为学生在课外时间和课外空间开展的拓展阅读活动提供参考,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时的感悟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教材外的拓展阅读材料为载体,有着跳出课堂教学局限以外的定位、价值与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能够直接或间接对学生当下及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活动的开展实践分析,部分教师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拓展阅读的片面认知,即“拓展阅读就是课内阅读的补充,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未针对拓展阅读的设计与开展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使得拓展阅读的价值性与功能性难以被完全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要想推进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作出调整,在借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借拓展阅读提升学生对人、事、情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