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知止而行”导写

2023-03-03 13:30吴正兵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2期
关键词:指导意义功名礼记

吴正兵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礼记》中关于“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自“知止”始,至“能得”终,颇堪玩味;《道德经》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无为而无不为”;而《孟子·离娄下》中则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些经典,即便今天,对个人、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以思辨的态度,就此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知止”以及“不为”。材料先介绍《礼记》中“知止”的作用,后借《道德經》论述“知足”“知止”“无为”“无不为”的思辨与判断,最后用《孟子》中“不为、有为”的片段指明做法。总之,材料等中心集中在“知止”之上。那考生就要重点挖掘“知止”的内涵,从“知止是什么”“为何要知止”“如何做到知止”等基本层面阐释主题。比如,知止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休养生息,调整自我,从容面对,为走得更高更远做准备;知止是为了审视自己的过往,查漏补缺,放下功利之心等。

材料是经典,写作者是现实,作文应当体现对“个人”“世界”的指导意义(可进行分层分论点阐述):于个人,思考不为有为的选择和发展;于世界,思考“天下大同”的国际视角。

参考立意:知止方不殆;从容休憩,徐徐前行;不为而后有为,知止方能突破……

例文

知止而行,清光自许

□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徐馨艺

《礼记》中关于“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唯有“知止”,内心才能保持纯澈宁静,而后走得更远。

知止,知道停止。“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中的这副对联振聋发聩,对联写的不仅是书中的一些人,也是古往今来许多世人的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无路可走,再想回头为时已晚。于人而言唯有以“知止”为始,方能以“有得”为终。曾国藩言:“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在物欲横流之下,因为贪婪之心,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失去清醒的头脑,最后只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知止”是应对贪欲的上佳之法,停下来消化掉过强的功利心,铭记昨日来路,才能不忘明日去向。

古时,马融看到了贾逵、郑众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断打消了给《左氏春秋》作注的念头,转而去写《三传异同说》,随后又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后来成就斐然。知他人知自己而止,另辟他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最终有得,获功名万代。

“知”,通“智”,古代帝王及群臣以理智明晓治国,有智而止。说到曹操,人们立刻会想到《三国演义》,他长期扮演奸恶的角色,舞台上也常被当作奸臣的象征,然而曹操的真正形象并非如此。且谈知止一事,每逢起兵打仗,或周旋于政治舞台,他一看形势不对,就决不勉强、硬撑,而是及时避险。换言之,他懂得“适时而止,适可而止”,终得以统一南方。于天下世界而言,知止而行,不仅利民,还利于政权巩固。

从古至今,人们因为不懂得“知、止”,落入“贪、赌”等局面,追逐物质而放弃正道,随心所欲而失去道德。知止不止,必有大灾。

人生漫漫悠长,行路不见终章,“知止”之理贯彻人生之路。智者知止,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评点:文章将“知止”和“贪欲”紧密联系,指出“贪欲”导致“不知止”,因此要从解决贪欲入手,作者别出心裁,将抽象的思维概念通过建立联系具像化,让读者洞悉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者引经据典,论述精彩,逻辑通顺。

不足之处是文章的论述与例子之间的联系略显分散,仿佛先得出了结论,再给出证据,且只写“贪欲”让读者略感单薄。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功名礼记
SOUNDS OF THE VILLAGE
明在“知不足”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半途而废
剪纸大师齐秀芳
文明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