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吃苦精神”升格指导

2023-03-03 13:30苏荣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2期

苏荣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为什么甘愿吃这人间的大苦,受这人间的大难?因为他们所吃的苦、所受的难,连着人生信仰,连着精神根基。

材料二、最新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是00后,这是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整体而言,他们成长于较80后、90后更为优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过苦日子对他们来说已经有些陌生。

材料三、1969年,不满16岁的知青习近平来到陕西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回忆那段岁月,他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革命前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吃苦,现在,时代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还要不要吃苦精神?如何才能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一讲述的是革命先辈的吃苦精神,是人生信仰让红军战士敢吃苦,肯吃苦。材料二提示当今时代已无先辈当年的吃苦环境,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还要不要吃苦精神?这应该是贴近现实意义的世纪之问,也是写作本题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材料三则是针对材料二的疑问给出了答案:当代青年要“自找苦吃”,这也是解答了题干中的任务“如何才能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三则材料反应了不同时代青年的精神底色,能给予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引领。

原文呈现

传吃苦精神,续民族血脉

□湖北省天门中学  程泓哲

回望历史,南京大屠杀、长征两万五……中华民族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民族,吃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吃苦精神也必将由新时代的年轻人延续下去。(开头没有说清楚经历的苦难多与“吃苦精神”之间有什么联系。)

但许多人对吃苦精神存在误解,以“我们那时候没有空调照样活过来”为由不让孩子在夏天开空调来磨练孩子的“毅力”;以“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时候都是这么生的”为由不让儿媳剖腹产,并回怼“顺产的苦都吃不了怎么生孩子”……这样的例子在21世纪的今天仍数不胜数。物质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让我们不必再吃过去人的苦,而上述做法则是为了吃苦而吃苦,并不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与促进。吃苦精神不是自我感动,而是一种顽强的良好品质。(提到一些社会现象,使文章有现实针对性,但将吃苦精神简单解读为“顽强的品质”,较为肤浅。素材和分析游离中心,并不能准确阐明“吃苦精神”的内涵。)

苦难不值得被歌颂、无法被比较,但苦难能磨炼人的意志。摒弃对吃苦精神的错误观念,才能更好地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

正如革命前辈为建立新中国而吃苦,新时代青少年也应为了某一目的而吃苦,以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

张桂梅吃苦三十载,只为让女孩们的梦想飞出大山;黄文秀放弃城市优渥待遇,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只为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徐梦桃冒着骨折的风险,每天辛苦锻炼,只为圆自己的金牌梦……如果我们围绕着某个准确而具体的目标,那么那些吃过的苦才不会白费,才更彰显吃苦精神的价值。(第四段的观点是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要“为了某一目的而吃苦”过于浅显,导致第五段论证显得小题大做,没有必要,可以从“自找苦吃”的意义这个角度来分析素材。)

人生中遇到的苦难,都让你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己。笑对苦难,以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段来自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台词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不幸遭遇,并配文“轻舟已过万重山”。过去发生的不幸已成事实,而现在的我们能笑看把它讲出来,这种饱含乐观、淡然的吃苦精神,才愈加凸顯其内心的强大。(第六段依然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观点“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要笑对苦难”,但第七段“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是事后的反思,只有吃过苦且战胜了苦难才能拥有如此乐观从容的心境。)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先辈们吃过的苦在时间的洗刷中已淡去,但其吃苦精神依旧提醒着每一位登临者。(结尾平淡含蓄了一些,可以昂扬一点。)

升格作文

延续吃苦精神,筑牢青春根基

(修改后的标题突出写作对象,更有针对性。)

□湖北省天门中学  程泓哲

回望历史,封建专制制度曾压迫我人民,列强的铁蹄曾践踏我山河,西方霸权主义阻碍我民族发展……顽强不屈的中华儿女在内忧外患中淬炼出一股“吃苦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也是新时代青年要延续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头将“苦难”的情境具体化,更有感染力,也能彰显“吃苦精神”实质是应对苦难的态度与方法,也弥补了原文逻辑上的欠缺。)

吃苦精神是在深陷泥淖时的坚韧不拔,是面对挑战时的勇于担当,是两难取舍时的无私奉献。(议论文重在说理,将吃苦精神的内涵明确,强化说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肯吃苦、能吃苦,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犹记风雨如晦的旧社会,无论是传播新思想的五四青年还是投身革命的红军战士,他们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把理想的火种点燃,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才迎来中华民族的觉醒时代。犹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初创时期,勇挑重担的青年人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汗水与血水交融中,让荒漠变成绿洲,让天堑变成通途,才迎来河清海晏、丰衣足食的新时代。“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加入“新时代青年为什么要延续先辈的吃苦精神”这个层次,使全文结构更完整,说理更充分。)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在前辈的庇护下,大多不会过苦日子了,但温室中的花朵是承受不了暴风雨的侵袭的,青年一代更要“自找苦吃”。(将“怎么办”这一层次紧扣材料,突出关键词“自找苦吃”,使审题更精准,重点更突出。)

“自找苦吃”不是有些家长以为的在高温天气不让孩子开空调的没事找事,更不是有些老人“不肯吃顺产的苦就是不为孩子着想”的道德绑架,真正的“吃苦精神”投射的是人生信仰,连着精神根基。

看,“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从青丝到白发,无悔芳华,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工作中的艰苦,只为成就大山女孩们的读书梦;“最美村官”黄文秀,主动放弃城市优渥待遇,到农村艰难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矢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感动中国”的徐梦桃,认为“为祖国拼金牌是使命也是荣誉,付出再多的汗水泪水都值得”,克服重重困难,用努力创造历史。“自找苦吃”就是要青年一代自觉涵养吃苦精神:勇攀高峰,树立远大的理想;居安思危,培养奋斗的勇气,提升人生的价值。(将两类不同的“自找苦吃”进行对比,更容易阐释什么是真正的“自找苦吃”,对读者的启示更强。)

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吃过苦再回头看,你心中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和安然。

让我们延续吃苦精神,让青春的步履走得更坚实;让我们勇于自找苦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交出不负新时代的青春答卷。(阐明吃苦的意义后发出号召,容易引起共鸣。且照应标题,充满激情,语言有感染力。)

评点:修改后的文章在第二段对吃苦精神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解读,第三段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选取了最能展现青年发扬吃苦精神的片段,用事实证明“肯吃苦、能吃苦,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令人感同身受,认可新时代青年必须传承先辈的吃苦精神。然后结合材料三提出方法:延续吃苦精神就是要自找苦吃。先批评时下关于“吃苦”的一些错误观点和做法,再从典型人物素材中提炼“自找苦吃”的正确做法,最后展望吃苦后的回甘,再次呼吁当代青年延续吃苦精神,勇于自找苦吃,紧扣“任务”,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有感染力。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