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23-03-02 13:48文|
新课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中职教学方法

文| 郭 江

文章采取文献搜集法、案例分析法,首先提出了优化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拓展需要、促进理实一体化知识融合、训育学生的问题探究式学习能力;其次在目标导向下给出优化教学方法的思路,即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突出产教融合,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践行课程思政,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强调知行合一,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培育学习能力;最后,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应用教学方法的保障措施。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日益凸显,这就对优化其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中职以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促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满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要求,而这在当前已被同行所广泛认同。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还应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融合,有条件的学校还需不断深化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本文在探索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时的逻辑起点。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标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锚定企业电子技术类岗位的技能要求,以此倒逼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这样才能使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路径趋于清晰,并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作以下阐述。

一、研究述评

(一)研究概述

郜祥[1]认为,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更加强调对人才实践能力和专项技能的培育。郜祥以中职学生培养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融入虚拟仿真技术以提升教学效果。杨阳[2]认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大程度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赵成荣[3]认为,为了提高中职院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充分发挥电子专业实验课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赵成荣分析了中职教育中应用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现状,阐述了相关注意事项和实践应用细节。赵景文[4]认为,多元化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并实现对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评析

以上观点和建议构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但在这里笔者需指出:(1)同行在探索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时的视角较为封闭,仍本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展开,而未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对电子技术岗位的能力要求纳入研究范畴,进而便使所提出的教学方法缺乏环境植根性。(2)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其所包含的知识点和应用技术广泛渗透到电子、机械、智能等多个领域,但同行在提出实验教学抑或者其他实操性训练策略时,涉及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要求则未被充分关注。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被学生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由此,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二、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目标

具体而言,本文可将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目标归纳如下。

(一)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本文一直强调,在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时需聚焦中职学生的就业需要,这也是对“生本原则”的遵循。若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教师便需对标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用工需求,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功能模块被大量融入生产一线后企业对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由此在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时,任课教师需深刻把握上述需求。显然,单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的方法已不适宜,原因在于中职教学中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远远滞后于企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满足学生的职业拓展需要

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核心目的在于:增强中职学生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这一目的不仅适用于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也适用于他们的创业之需。为了增强学生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教师需使他们的人力资本与涉及电子技术应用的各类型岗位相适应。为了满足学生的职业拓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优化中不仅需强调职业技能养成的效果,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生成积极正向的职业发展愿景,进而在他们的意识驱动下形成满足职业拓展需要的职业能力。

(三)促进理实一体化知识融合

在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时,教师还应建立促进理实一体化知识融合的目标。目前,同行在教学方法设计中主要围绕着如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或怎样开展实验教学来展开。笔者认为,上述教法设计更偏向于教学形式上的优化,但其是否能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创建出良好的条件则值得商榷。为此,在优化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时,教师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融合”上,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依托实验教学而获得的知识整合、迁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该能力又将支撑起学生的职业拓展需要。

(四)训育学生的问题探究式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实用性较强,且能够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中还需建立“使学生具备问题探究式学习能力”的目标。这里的“问题”主要为岗位工作问题,且解决该问题需综合应用各门专业课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岗位协作中共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训育学生的问题探究式学习能力时,不仅需设计出与企业岗位运维联系密切的问题,还需要将企业的“联合攻关”转换为中职的“合作学习”形态,使学生能围绕课程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三、目标导向下优化教学方法的思路

基于以上目标,优化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路如下所述:

(一)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突出产教融合

笔者始终认为,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应用,需根植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岗位运维环境乃至行业用工环境。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突出产教融合。为此,电子技术任课教师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当前涉及电子技术应用的岗位通识性能力要求和元素引入课程教学,并具体将这些要求和元素分别融入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之中。在融入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工作案例分析、企业和行业生产背景介绍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进而能够明确学生的课程学习目的。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相对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实验技术流程,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前置性工作感知。

(二)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践行课程思政

中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必然会面临拓展的需要,然而受制于中职学生目前的职业认知水平,他们并不会主动去思考职业拓展问题。为此,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践行课程思政,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正向的职业发展愿景,以此来激发其当下的课程学习意识。课程思政需与具体的课程知识教学相联系,教师基于产教融合可将具体知识的应用前景向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中可联系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以及目前在国际竞争中所面临的电子技术方向的短板,在知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使学生生成积极、正向的职业发展愿景。

(三)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强调知行合一

电子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宽广,电子技术在中职学校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强调学生的知行合一。知易行难,所以在这里教学方法的优化重心应放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教学上,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还可将社会实践引入课程教学。当前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教学的形式优化已经较为深入,教师需关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可联系企业生产实际设计出“岗位工作问题”,要求学生在实操和实验完成后以报告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报告应包括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有关知识储备、在解决中可能预见的困难,以及对解决方案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

(四)在优化教学方法中需培育学习能力

在优化教学方法中培育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从他们目前的学习状态和行为偏好等因素出发,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上文相联系,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设计岗位工作问题,对该问题的解决可由学生小组共同完成。为了帮助学生小组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工作情景,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提出解决问题的前置性要求,如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解决方案可复制等,这样一来就增强了问题的可探究性,也使学生耳目一新,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问题解决原则。从中可知,这就能与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岗位工作运维相融合。

四、应用教学方法的保障措施

在上述教学方法应用时,学校及教师需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增强教师对企业岗位工作环境的体验感

在探索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进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又来源于他们在产教融合中的实践经历。作为保障措施,学校需增强教师对企业岗位工作环境的体验感。增强教师体验感的方式有:定期委派教师前往企业电子技术相关岗位锻炼,以获得企业岗位运维、工作案例等第一手资料;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任课教师可前往合作企业访问交流,以获得优化教学方法所需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将企业兼职教师纳入教改团队。

(二)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挖掘课程思政素材

当前,课程思政应成为优化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建议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在“职教22 条”的指引下,可将处于岗位群中的任课教师作为整体,在集体备课中通过素材共享、经验分享、课程思政方案联合研讨等方式,增强电子技术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为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间的同向互促效能,团队还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素材的挖掘工作,使素材与课程知识的融合更具思想性和启发性。

(三)搭建课程资源库,助力学生知行合一

使中职学生在电子技术课程学习中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应是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除了需发挥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激励效应外,教师还需搭建课程资源库来助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具体而言,教师以岗位群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契机,可以按课程分类搭建电子技术课程资源库。电子技术课程资源库中可包含以下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实操训练模块、行业案例模块、模拟工作解决方案训育模块以及自媒体模块。该课程资源库可以支撑合作学习的开展,也为学生个体提供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

(四)以专题教学的方式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在上文的阐述中可知,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联系,如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的控制。因为这些知识内容并不会在电子技术教材中呈现,所以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中,教师应以专题教学的方式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专题教学时,可根据自身在企业锻炼、访问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将解决工作问题时的相关约束指标向学生介绍,并逐一给出解决思路或启发。这样一来,优化后的教学方法就能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总结

本文认为,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应用,需根植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岗位运维环境,乃至行业用工环境之中。在“职教22条”的指引下,学校可将处于岗位群中的任课教师作为整体,在集体备课中通过素材共享、经验分享、课程思政方案联合研讨等方式,增强电子技术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教师需搭建课程资源库来助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中,教师应以专题教学的方式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思政中职教学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