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罗昌龙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更加便捷,这给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可靠助力。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科技手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手段辅助教学工作,对有限的书本内容形成补充和拓展,对提升课堂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育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效融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和革新了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等,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对课堂和书本内容进行补充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根据课堂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来进行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必须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手段来形成辅助,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思考这些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途径,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更广泛的教育资源筛选,确保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育。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不到位,依然选择“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且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过于枯燥乏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整体氛围更为沉闷压抑,容易诱发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等。还有部分教师在讲解较为复杂的知识时,没有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没有让学生有效消化新的知识点,实际课堂教学质量较差。这种超负荷的教育方式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还可能在课堂灌输的过程当中抑制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质疑思维,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这些都需要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
现代教育技术需要灵活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平台的操作方法,这对部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前期备课、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容与教学需求提前进行相关课件资源的搜索和筛选、微课视频的录制和上传等,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长,导致部分教师不愿主动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课堂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华丽的展示,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讲解和重点标注,导致学生不仅不能清晰地把握课堂重点和难点,还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合理寻找平衡点。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能力和学习难点的情况下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但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特别是在课堂内容规划过满的情况下,不愿主动向学生提问或解答学生的课堂疑惑,师生双方的思维异步特点限制了教学活动。另外,当前中职学校的许多教师在日常授课中都忽略了板书标注及重点讲解的功能,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PPT 展示,学生在长时间观看多媒体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等现象,这也造成学生课堂笔记过少、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的情况。
情境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参考教学大纲的内容来进行问题式的引导和规划,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导,使课堂的引入、讲解和总结等更加丰富、有趣。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程的学习中,“认识微型计算机”一课较为枯燥,学生会学到大量的专业名词,整体记忆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功能与应用价值,建立对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认知,并通过动画的方式了解计算机设备的基本结构和零件组成,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避免了过于枯燥和杂乱的理论知识所带来的学习畏惧心理。
职业学校应当重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专门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利用平台展开良好的学习沟通和交流。如在智慧职教MOOC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可通过班级网络平台提前发布教学内容,使学生根据微课导入自行预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提前勾画,更有利于提升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注意力。[1]教师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点评、难点答疑和微课发布,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到线上的学习活动中来,也可以使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自行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夯实。学习平台为教师的答疑解惑和学生的预习、复习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师布置一些开放性课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自行组队和汇报,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通过互联网搜索和筛选广泛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和计算机课程相关的实践应用类案例可以直接用于课堂讲解,这对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如在教学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已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氛围中,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和操作界面等信息,对枯燥的书本知识进行有效拓宽。学生能够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好的系统操作、编辑等功能认知,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数制与编码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二进制相关的游戏互动,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度。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层次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实现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提升,充分落实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和职业化引导的重要教学目标。[3]如在计算机的上机实践应用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台计算机在编程和应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对学生的能力和层次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综合能力的评定完成对应等级的课后作业,有效避免了“一刀切”教学模式下对学困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心理压力。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成长档案,将学生所有的课后作业、实践课程记录等都纳入统一的管理档案中,针对一些能力提升明显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表扬。针对一些存在学习共性的难点和要点,教师也可以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确保在实际授课时能够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
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个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穿插一些经典案例,由学生根据问题先行推导和解决,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分析思路有效梳理和及时补充知识点,最后再按照案例范本进行对比,确保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及效率。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了解程度,教师需要增加一些实践应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夯实记忆。如在教学数制与编码时,教师可以涉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汉字或图形引导学生尝试使用ASCII 码来进行翻译和输出(如图1),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编码与常规语言文字之间的转化。
图1 SACII 码的查询和编辑
现代教育技术对构建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具有很大帮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对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等具有重要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教学流程的梳理和准备,特别是涉及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时,应当做好PPT或视频的编辑截取,在适当的情况下暂停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已有的理论知识下进行迁移、联想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解决困难的方式,充分践行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和学生良好互动的过程中更容易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这对提升双方的情感认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素质化教育理念推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和个人技能技巧的有效提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程中有许多体验与探索的章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开放性的课程来考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讲解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学科道德进行有效培养,如在“了解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一课中,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自己的软件编辑成果被盗用时的自我保护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计算机课程的认知更加清晰,不断推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形成有力支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的信息检索,筛选适合中职学校学生能力水平和年龄层次的学习内容,对书本教材形成有效的补充和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见识,使其能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清晰。在现代教育技术中,能够应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形成交互式的沟通,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专业讲解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在教学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音响设备、多屏显示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创设与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知识实践与应用形成深刻的理解。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学习平台,便于提前分享和复习教学资源,也可以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师生互动沟通桥梁,不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由于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和需求展开差异化的教育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